#翻阅2021#
中华上下五千年,五千年多少朝代更替,每次盛世都是短暂的,留给百姓更多的是战乱和各种起义。这几千年的发展史,有多种角度供我们参考品鉴。今天分享一本金融上的编年史《钱币里的中国史》。
作者叫清秋子,我特别喜欢书里作者的语言,幽默诙谐,又把故事讲的很好。
中国史里的钱币史,钱币史里的中国史
从三皇五帝开始,钱就开始出现,只是当时的钱不叫钱,而只是物移物,钱没有固定的符号。慢慢的随着部落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多,物移物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一种稀有的物开始出现,中国的老祖先给它起了个名字“钱”。但是钱这个物件从哪里来?从海南来。但是在贝壳的原产地,这种货币却不稀罕,这就是金钱流通中的“通货膨胀”问题了。在贝壳交易的时代,这种钱币被做成各种样式,我们可以大概知道,当时中国哪个地方最有钱了?没错就是楚国。当时无论从土地面积还是吞并诸侯国的数量来说,都是楚国。打仗就需要钱,楚国距离海南岛又比较近,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之一。但是再富有的国家,也经不起君王和官场的腐败,最后统一中国的反而不是楚而是秦。君王无能,官场腐败,老百姓就遭殃。秦把六国统一,虽然统一了钱币,却没有好好发展经济,最后二世而亡。朝代周替更始,盛世钱是钱,乱世人不是人,钱依然还是钱,只是换了形状,换了主人。
钱从诞生时就是老大
钱没有永远的主人,只有在每个人手里过了一遍而已。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钱从贝壳变成了金属,又从金属换成了钞票。钱的形制虽然变化,但其内在的逻辑不变。中国古代的文人并不货币金融的理论早已开始关注,并且出现很多现在依然不过时的理论。用现在的话说“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之类的。中国的铜矿是比较少的,但是用铜做钱却是几千年的诗了。每逢盛世钱币的制作都是相当精良的,含量也是有明文规定的。但是纵观中国五千年文化史,盛世毕竟是少数,战乱才是常态。每当盛世之末,钱的重量就开始变轻,其中融入各种金属,有时候小的不能小,有时候薄的不能再薄了。老百姓的血汗钱,成为朝廷搜刮的对象。紧接着就是农民起义或者是王公贵族的争斗引起国家的衰落。钱都是抢手货,有人甚至想到了盗墓挖坟。钱是老大,从没有变过,招兵买马都是钱在背后“指挥”。
无论贝壳还是刀币,无论五铢钱还是通宝,无论交子还是银圆,都是钱币的发展史。中国的老祖宗给了我们形形色色真实事件,也用他们的智慧告诉我们金融的故事。故事里有血有肉也有杀伐。
这是一本纵览中国金融5000年的书。
向老祖宗学习金融智慧,想实现财富自由的人都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