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奏起《义勇军进行曲》,国家领袖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宣布新中国正式成立。随后亲自按下电钮,五星红旗伴着慷慨激昂的国歌徐徐升起,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新中国成立,代表人民从此可以当家做主,在国际社会上也能挺直腰板!你可知道,这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今天能够代表中国在空中飘扬,背后也是经历了层层筛选才最终确定下来。
在举办开国大典之前,关于国旗的设计图案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最终收到了大约3000幅设计草案。先由评委们初步挑选,再交给毛主席和各界人士最终敲板确定。他们最终挑选了三幅图案备选,都是以红色为底色,上面的图案采用黄色点缀。
这三幅图案的共同之处都是上面有一颗金黄色的大星星,不同之处是三幅图案下面分别是有一条、两条和三条黄色的横杠。当大多数人都在因为选定几条横杠而犹豫不决的时候,有一个人却对这三幅国旗的图案设计都不满意,这个人就是张治中将军。张治中曾在国民党任职,且始终坚持维护两党和平,还曾因此遭受抨击,后来被国民党人认为是叛徒,一腔爱国热情却始终不改。
当他见到国旗图案的初稿时就去找到毛主席,询问毛主席的意见,毛主席说多数人都比较倾向于有一颗星星然后中间一条横杠表示黄河的那幅。这时张治中却直言反对,他认为国旗中间一条横杠,看上去就像是要把红旗一分为二,很容易让别人联想到搞国家分裂,而且一条金黄色的横杠看着非但不像黄河,反而更容易让人想到像是孙悟空的金箍棒,看上去十分滑稽。毛主席听了之后,觉得他的建议十分有道理,于是当下决定要举办一个座谈会,来共同商定国旗图案的选择,并邀请张治中也一起参加。
座谈会上大约邀请了四五十人,都是来自文化艺术界的名师大家,毛主席认为,国旗的选定是一件大事,所以一定要选出一幅让大家都满意的图案,得全票通过。后来毛主席拿出另一幅国旗设计图,这是一位叫做曾联松的人设计的"红地五星旗",他来自于浙江,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最初他的设计稿是中间一颗大星,大星里面有镰刀斧头的图案,边上还有四颗小星围绕。后来经过小组讨论,去除了大星里面添加的锤子和镰刀图案,这样看着显得更加简洁干净。
张治中看到这幅设计图后比较满意,首先表示赞同。大家也纷纷看好,后来毛主席又解释道这五星红旗正好象征着所有中国人民的大团结,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经过大家反复研讨,新中国的国旗终于确定下来,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五星红旗,当初若是没有张治中及时提出的意见,或许我们今天的国旗又是另一番模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