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义里王平是和徐晃一起攻打蜀军时,因为提出正确意见不被徐晃采纳,徐晃战败以后又怪罪于他,所以投奔了蜀汉。不过正史上只提到王平是在跟随曹操参加汉中之战时,投奔了刘备。
《三国志》中虽然没有说王平做出这一选择的原因,不过他是巴西宕渠人,本来就是益州人士。而且在曹操手下他仅仅是一个代行校尉的小官,没有什么前途。王平看到刘备在汉中之战中占据优势,很有前途,主动投奔也不奇怪。
事实证明王平这一选择没有错,刚一投降他就被任命为牙门将,后来又被提升为裨将军,可以说连升了几级。如果他当时留在曹营,显然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提升机会。
而王平在蜀汉表现也很出色,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他作为马谡的先锋,在街亭之战马谡违反命令,被张郃击败的情况下,率军“鸣鼓自持”,以疑兵计吓退了张郃。随后王平收拢败军返回,诸葛亮对他大为赞赏,提升为参军,讨寇将军,封亭侯。
此后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王平又坚守南围,牵制了魏将张
郃,为诸葛亮击败司马懿创造了条件。而诸葛亮死后,魏延和杨仪不和,起兵作乱,王平率军迎击,又击败魏延。
而王平最出色的一战,是曹爽伐蜀时,他镇守汉中。此时汉中兵不满3万,而魏军有10多万,大家都说要退守汉城和乐城,坚守待援。王平力排众议,率军主动前出到兴势,挡住魏军前进之路,让魏军无法施展兵力。随后费祎率大军赶来,击败了曹爽。
王平最后因功升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镇守汉中,还得以寿终正寝,可以说结局非常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