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历史上脾气最好的皇帝?从没杀过人的皇帝是谁?说实话,杀过人的皇上很多,没杀过人的皇上还真不多见。
有道是泥人还有三分土性,谁还没点脾气呢?况且天子一怒伏尸千里,不杀人能震得住天下吗?
还别说,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位皇帝,脾气好得不得了,大臣扯着他的衣角提意见,唾沫星子喷到他脸上,这位皇上带着微笑听完不带发脾气的,此人就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赵祯。
赵祯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厚道皇帝,史书记载他天性仁孝,对人宽厚和善,喜怒不形于色。宋史赞之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仁宗盛治。说通俗一点就是这个皇帝不瞎折腾,制定好政策以后大家按着执行就行了,不干预手下的工作,有点无为而治的意思。
因此有些人说他除了会当皇上,其他什么也不会。
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每天扫大院的厂长不是好厂长,厂长不能只起到打扫卫生的作用,他应该是把这个厂子搞活,让工人多开工资。
国家也是如此,皇上事无巨细过问,还不把你累死。皇上是制定大方向的领袖,方针政策制定好以后,剩下的就是由臣下执行,所以说这里的无为其实是有为。
有句话叫作治大国如烹小鲜,也就是说当皇上如厨师炒菜一样,你要把各种调料备好,掌握好火候。宋仁宗在位的几十年,可以说是人才济济,比如范仲淹、欧阳修、包拯、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辙等,这些能人都活跃在朝中,如各种调料一样,在各自的领域发挥出了各自的才能。
民间老百姓认为脾气大的男人本事也大,这话不是没道理。但是,比这更高一层次的是有本事的男人脾气不外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喜怒不形于色。
赵祯就是这样的男人,比如有一次包拯反对他重用外戚。原来赵祯想把他的宠妃张氏的叔叔张尧佐提拔重用,包拯在朝堂之上提出反对意见。包拯说外戚太强大会干涉内政,这样的历史教训还少吗?
包拯说到激动处,唾沫星子喷了赵祯一脸,皇上一边用袖子擦脸,一边点头称是。赵祯善于纳谏不在唐太宗之下,他常对手下说:朕得包拯如太宗得魏征也。
赵祯没脾气不代表他没能力,他在位42年间,在北方与辽国搞好关系,两国没有发生过战争。
在西边,以强大的武力让西夏不敢轻举妄动。
在内部,老百姓的生活是最安定也最富足,所以他深受百姓的爱戴,另外赵祯是宋朝当政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
赵祯脾气之好,体贴下人悠忽之间让人产生了一种幻觉,莫非官家皇帝就是隔壁的大哥?
比如有一天半夜里,赵祯感到肚子饿了,此时又闻到皇宫外有人家煮羊肉,羊肉的香味飘来令他垂涎欲滴。
赵祯很想弄点羊肉吃,但是后宫的人都已经入睡了,他没舍得打扰。换做别的皇帝,想吃点羊肉一句话的事,仆人或太监肯定屁颠屁颠去弄羊肉。
赵祯一直到第2天早上才说了这件事。
还有一次,他吃饭的时候咬到一粒沙子,牙都硌出血了。换做其他皇帝,肯定有人掉脑袋,赵祯却没有发火,而是吩咐身边的太监和宫女,千万不要告诉任何人,尤其是厨师,免得让他们不安。
赵祯就像邻家憨厚的大哥一样善待所有的人。
正是因为赵祯的善良和细致入微,才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赵祯54岁上因病驾崩,城中百姓就连乞丐小儿皆痛哭不已,哀号传到辽国,辽国皇帝号啕大哭,说要给仁宗皇帝建一座衣冠冢。消息传到了西夏,西夏的皇帝说,惜哉痛哉,天下再也没有如此仁义的君主了。
综上所述,能让普天下百姓以及对手念好的皇帝,非宋仁宗赵祯莫属。
文/秉烛读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