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彭敏以铁道兵团第三副司令的身份参加了抗美援朝,为志愿军铸就了一条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战争即将结束前夕,彭敏因负伤返回北京治疗,在医院休养期间,老战友西林意味深长地对彭敏说:“现在,你该考虑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工作了!”
彭敏指出朝鲜战场的形势,并表示当前没有任何心思,西林却反复提醒道:“要开始想了,这么大的工程,要思考很久的!”
令彭敏没有想到的是,西林竟然一语成谶……
一、负伤受命、商讨方案
彭敏的伤情还没有康复,就接到了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命,此后,西林不断前往医院探望彭敏,两人经常在一起谈论武汉长江大桥。
1953年,彭敏奉命担任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局的局长,待到病情痊愈后,彭敏第一时间赶到莫斯科,向苏联专家请教。
临行之前,西林特意来到彭敏家中,两人仔细商谈了对于大桥基础施工的问题,西林早就对武汉段长江进行过调研,并论证了气压沉箱法的不可行性,必须采用“管柱钻孔法”。
由于苏联也没有使用过“管柱钻孔法”,西林的想法令彭敏感到不可思议,为了验证方案的可行性,西林又阐述了方案的技术支持和优越性。
彭敏则提出还是要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辩论过程十分激烈,即使西林和其他苏联专家据理力争,也没能形成最终意见。
为此,彭敏只得带着方案前往中央,请求铁道部部长滕代远的意见,最终,在周总理的同意下,“管柱钻孔法”的施工方案被确定下来。
1954年6月,西林带着施工方案,满心欢喜地来到北京,见到彭敏之后,两人并没有寒暄太多,直接表示要仔细研究一下新方案。
不久之后,西林和彭敏来到了武汉,看到正处于防汛季节的武汉,两人更感到管柱钻孔法的优越性。
第二年初,武汉长江大桥的实验工作开始在汉阳的莲花湖畔进行,在西林和彭敏的努力下,试验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
消息传开后,苏联专家和国内权威人士纷纷赶到武汉祝贺,管柱钻孔法的方案不仅顺利得到验证,还使得武汉长江大桥提前两年通车。
除缩短了工程预期外,管柱钻孔法还降低了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造价,让我国的桥梁建筑史迈入新纪元。
二、主席关心、正式施工
早在建国初期,毛主席就表示要尽早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每次来到武汉视察,毛主席总会询问起桥梁的修建情况。
1953年7月,朝鲜战争刚刚结束,毛主席就来到武汉武昌蛇山,在此之前,武汉长江大桥的桥址已经定在了蛇山和龟山之间,毛主席这一次来到蛇山视察,就是为了解大桥的修建情况。
彭敏自然也接到了市委的通知,马不停蹄地赶到蛇山,向毛主席汇报,不过,由于长江两岸人民过于热情,将毛主席的视察队伍围得水泄不通,彭敏并没有如愿见到毛主席。
在与工作人员交谈的过程中,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道:“在两岸间修建大桥,是两岸人民千年来的心愿,一定要尽快动工!”
待到毛主席返回北京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报告被正式讨论,在周总理的主持下,工程安排被确定下来。
当彭敏和西林的试验取得成功后,武汉长江大桥的开工时间也被敲定,1955年9月,这项宏伟的工程开始动工。
自此之后,毛主席始终关注大桥的修建进展,次年也就是1956年5月底,毛主席再次乘坐专列来到武汉视察,专列还没有抵达武汉,罗瑞卿就通知了武汉市委:“毛主席将要视察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市委随即将消息传达给了彭敏,彭敏当即乘车来到毛主席的专列,当工作人员介绍完彭敏后,毛主席开始打量彭敏。
由于内心急于想要了解武汉长江大桥的情况,毛主席径直询问道:“你以前都做过什么工作?”
彭敏将自己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历和盘托出,毛主席随即眼中一亮,然后微笑着说道:“看不出来,你还是一个武人,你之前学过修桥吗?”
三、询问细节、大桥贯通
面对毛主席的询问,彭敏不紧不慢地回复道:“上学期间,学过一点,战争时期,在部队中抢修过几座桥。”
毛主席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并嘱咐彭敏要好好学,要像学习打仗一样好好学,说完,毛主席就准备带着彭敏去现场视察。
彭敏询问毛主席是在水上看还是在岸上看,毛主席表示要在水上看,随后,毛主席一行人乘坐着轮船驶入桥墩中间。
在轮船往返期间,毛主席要求彭敏解释桥墩的水下抗压强度,彭敏以具体数值进行对比,毛主席连称如此更为坚固。
在询问过水下作业问题后,毛主席又对大桥上的通车时间产生了疑问,因为桥上公路比铁路通车时间整整晚了半年。
彭敏表示公路上还需要铺设公路面,这样一来,就需要浪费更多的时间,毛主席则是笑着解释说:
“将来要在长江上修建二三十座桥,还要在黄河上修建几十座桥,这样长江和黄河两岸人民到处都能过河!”
当天下午,毛主席返回码头后,兴奋对大家说道:“管柱钻孔法虽然是苏联人发明的,但是他们不敢用,我们用了,还成功了。”
1957年9月初,武汉长江大桥铁路通车后,毛主席特意来到大桥上视察,当看到五颜六色的栏杆时,毛主席询问道:“这是你们让谁看的?”
一旁的王任重表示:“这是供群众挑选的,大桥栏杆的颜色还没有确定。”
话音刚落,彭敏连忙凑上前询问毛主席:“主席,您看,大桥栏杆选用哪种颜色比较好?”
毛主席一边信步前行,一边指着蓝天和江水,众人当场心领神会,后来,武汉长江大桥的护栏和钢梁全部采用了银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