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魏延子午谷奇谋应该是可行的,最接近历史的详细分析
创始人
2025-08-17 20:03:39
0

现代很多人认为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不能成功的,其实大家都是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历史。

真实的三国时期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有可能成功的,并不需要那么苛刻的条件。

咱们以最接近真实历史的角度,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魏延的职位身份。

魏延关于军职的身份有征西大将军、镇北将军、都亭侯。?

这些军事上的头衔,可以看出魏延在军队里地位是很高的,那么以魏延大将军的身份,要给北伐出谋划策,不可能是随便说说,给出的建议必然是很慎重的。如果魏延的建议有明显的漏洞或者失误,那起码有失大将军的颜面和身份,甚至将校们都要怀疑他的能力。

魏延本身就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将军,曾以汉中太守的身份守卫汉中8年,抵挡曹魏的进攻,寸土未失,可见他的军事能力是很出色的。

这样身份的魏延,提出的建议起码有实际操作的可行性,而不是以理想状态下的冒险。不然,不仅损兵折将,甚至连自己的性命都搭进去了。

所以,在当时的环境下,以魏延的身份提出的建策,子午谷奇谋一定是成功的概率很大。只是历史资料的缺失,无法证明而已,但咱们从别的方面可以分析。

二,子午谷奇谋的执行难度。

1,会不会受到拦截?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曹魏派兵在子午谷秦岭出口拦截,可以说如果在出口拦截,基本子午谷奇谋就算失败了,曹魏只需几百人据守山顶,在山谷里艰难爬涉的魏延就可能全军覆没。

但曹魏派兵拦截有个前提,就是曹魏一方提前认识到子午谷路线存在威胁性,从而派兵去守住出口。

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曹魏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就是说不会在子午谷路线的秦岭出口拦截魏延的奇袭军队。甚至整个曹魏朝廷都对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都没有准备。

直到后来诸葛亮再次北伐的时候,曹魏才在子午谷秦岭出口布置了防守军队,也就是说知道蜀国有这样的企图后才做的布置。

2,长安守城军队有多少?

当时蜀国已有8年未主动进攻过魏国,这从《魏记》就可以看出,《魏略》记载:“始,国家以蜀中惟有刘备。备既死,数岁寂然无声,是以略无备预;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陇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时应亮。”

真实的情况就是曹魏在关中地区的守卫力量空虚,未曾提前重视关中地区的防守。长安也就5000守军左右,还是守备部队,不是野战部队,与魏延所领的精锐部队没法比。这也是诸葛亮要北伐的原因,就是抓住关中守备空虚的机会。

当时守卫长安的主将是混资历的夏侯楙,此人就是一纨绔子弟,知道长安不会有战事,才会来长安混资历。

整个曹魏的重点是东吴,十几万大军被东吴牵扯着。

3,能否攻取长安?

子午谷奇谋本身在于一个“奇”字,子午谷秦岭出口在长安县,距离长安城不足50公里,也就是不足百里,如果魏延在秦岭伐木制作攻城梯,不需要制作重型攻城装备,计算好时间,半夜抵达长安城下,然后攻城,城中驻军慌乱的情况下,夏侯楙肯定不会组织溃兵死守,而且也没那个能力。所以一举拿下长安城,对于魏延的能力来说是完全能办到的,即便对方想临阵换将也来不及。

4,魏延行军路上会不会被发现?

三国时期的人口数量本来就是历史低点,全国都人口稀少,加上当时关中地区经历过董卓、郭汜、马超等人的战乱,已经是千里无鸡鸣的状态,只要避开村落,想找个人都难,更别说报信了,就算被人发现,也来不及去报信,只要不被哨探发现即可,况且,军队秘密行军,本来就有一套处理沿途哨探的办法。而且关中地区当时守备很松弛,根本没有意识到蜀国会突然袭击。

所以只要魏延的突袭军队做好防范措施,在这么短的距离内,基本不会被发现。

三,攻取长安好,还是攻取潼关好?

对当时的三国整体形势来说,魏延到底突袭长安好,还是潼关好?因为一旦拿下长安,潼关的守备军队就知道了,虽然潼关当时也就一两千的守备军队,但是在有准备的情况下,魏延也难打下来,魏延的军队不能出现大量伤亡,否则任务就会失败。

潼关的防御方向是中原方向,从关中方向攻打相对容易些,但要拿下来,魏延的军队会出现重大伤亡。

所以,要么突袭长安,要么突袭潼关,在对方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这两个地方都能拿下来,但只能突袭一个地方,那应该打哪里更好?咱分析一下。

如果拿下长安,中原的曹魏大军就会支援,虽然不是短时间就能来的,但支援是必须的。这样的结果就是曹魏主力和蜀国大军在关中地区决一胜负,这对蜀国是很不利的。曹魏输的起,蜀国输不起,而且蜀国军队运粮困难,后面还有魏国西凉兵马可能切断蜀军后路。这也是诸葛亮不愿采用子午谷奇谋的原因之一。

但如果拿下潼关就不一样了,直接切断了中原和关中的联系,曹魏的军队就过不来了,这样关中地区迟早就是蜀国的。拥有了关中地区的蜀国实力可就上升一个档次了。

所以,当时魏延直接突袭潼关是最好的选择。

四,诸葛亮为什么不采纳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

如果诸葛亮采纳了子午谷奇谋,如此重要的军事行动,诸葛亮必然会详细谋划,在魏延建策的基础上加以完善,成功可能性非常大。

那为什么诸葛亮不采纳呢?

这个问题,其实没人能说的准,本身属于没有实施的行动,谁也无法知道当时诸葛亮心理活动。

咱只能猜测分析:

1,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带了八九万军队,这几乎是蜀国全部能够抽调的军队了,压力巨大,不敢冒险。

魏延所需要的是5000精锐和5000辅兵,其实这5000精锐相对于蜀国来说是重要力量,只有八九万大军的蜀军,精锐部队本来没有多少,可能只有2万左右。

比如西汉时的卫青远征漠北,精锐部队只有5万人,但辅兵数量有20万人,所以一支大军中精锐部队数量没有多少的。

如果魏延失败,折损了5000精锐部队,对于捉襟见肘的蜀国来说是重大打击,会影响整个部队士气。

2,诸葛亮生平谨慎,从不弄险,本身诸葛亮政治能力和军事能力都出色,做事自然很谨慎。蜀国就这么多家底,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即便无功而返,也不能有大的损失。

3,诸葛亮采取先取陇右,再取关中的战略决定,其实就是步步为营的蚕食策略,进可继续攻取土地,退可放弃所有城池回汉中,即便不能建功,也不会有大的折损,蜀国是折损不起的。而且蜀中运粮困难,产出有限,拿下陇右,就有了一个产粮基地,对以后的行动有重大意义。

其实,诸葛亮后面的几次北伐采取这样的战略决定是完全对的,曹魏已经有了准备,不再是第一次北伐那样有很大的可趁之机。

而要守住关中地区,就得占据潼关和武关,否则,就处于和曹魏大军长期在关中拉扯的状态。而第一步先取得陇右,第二步再取关中,就比较稳妥,可是蜀国国力与曹魏相差太远,即便占据陇右,能否守住就是个问题。

总之,取陇右,可以得到一个产量基地,且随时可全身而退。取关中,魏延的奇兵存在很大风险,诸葛亮的主力军不一定能及时到位,对于谨慎的诸葛亮而言,自然是要选择先取陇右。

4,诸葛亮担心魏国有有识之士认识到子午谷的重要性,提前在秦岭出口驻兵。即便诸葛亮明白关中守备空虚,曹魏不会在秦岭驻兵,但万一呢。

5,政治考量,如果魏延占据关中潼关和长安,诸葛亮又没有顺利及时跟进,魏延会不会在关中发展自己的势力而自立。

五,诸葛亮北伐最容易成功的机会。

其实诸葛亮北伐最容易成功的机会,就是第一次北伐,那时候关中守备空虚,又没有名将驻守,曹魏十几万大军被东吴牵扯,如果诸葛亮采取奇谋,很有可能就会拿下关中地区,拥有了关中地区的蜀国,恢复汉室的概率就大幅提高了。况且,取得关中后,也可以继续攻伐陇右,而且会更容易些。

可以说,只有第一次北伐,诸葛亮有采取奇谋冒险的土壤,后面的北伐基本就没有了冒险的土壤。

司马懿评价诸葛亮的话其实就反映了这个问题,司马懿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司马懿的评价很好的反映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的根本,错过了第一次北伐后的蜀国,曹魏已经重视蜀国了,加上司马懿等名将在,蜀国再也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战略梦想了。

在此声明,本文只是个人观点!

#历史#

?

#历史冷知识#

?

相关内容

原创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李广,大概是中国古代令人...
2025-08-17 08:33:55
马来西亚青少年“邂逅”兵马...
作者 杨英琦 党田野 揉搓陶泥、挑选模具、按压模具、脱模修整……经...
2025-08-17 08:33:52
原创 ...
这位开国少将,唯一特批享受中将待遇,周总理亲自安排给他手术 55年...
2025-08-17 08:33:37
原创 ...
华夏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经历过三个社会时期的演进,分别是原始社会的开...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日本人的名字多以四字者为多,三字者或五字者也为数不少,但以两个字为...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统治了整个东三省,100万关东军在这里,建立起...
2025-08-17 08:33:26
原创 ...
吴吉清是毛主席的警卫员,他非常尽职尽责地保卫毛泽东的安全,可惜在长...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开国上将洪学智一生都在和贪腐作斗争,晚年担任过军委副秘书长,他这辈...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1934年5月,因在长城抗战中目睹了中日两国在机械化方面的巨大差距...
2025-08-17 08:33:16

热门资讯

8月18日0点开战!亚洲杯决赛... 图源:新华社 北京时间8月17日消息,2025年男篮亚洲杯半决赛,中国男篮98-84击败新西兰男篮时...
挥杆金沙之上,书写海岛体育与生... 8月16日,由浙江省体育局、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浙江省体育总会联合主办的202...
原创 曹... 一、历史背景与曹操决策 (一)乱世风云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自黄巾起义开始,...
原创 杨... 引言: 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被形容为“玉艳”,这一词汇旨在描绘她美艳的...
原创 魏...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文丨梅川秋裤 编辑丨梅川秋裤 前言 东...
原创 哈... 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您的每一份支持都会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创作出更好的文...
原创 毛... 1950年10月,彭敏以铁道兵团第三副司令的身份参加了抗美援朝,为志愿军铸就了一条炸不烂的“钢铁运输...
原创 金... 1980年,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来到北京参加抗美援朝三十周年纪念活动,便提出了想要亲自见见依然在世的...
原创 从... 历代的巡视实践及制度建设为唐朝巡视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制度渊源,同时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促使唐朝巡视制度在...
原创 秦... 秦始皇是在自己22岁亲政,在50岁时离去,在整整28年里,秦始皇为何始终没有确立皇后,在后世纷纷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