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号称“大唐帝国双壁”外战无敌的高仙芝,为何打不过安史叛军?
创始人
2025-08-17 09:32:59
0

唐朝是我国最辉煌的一个朝代之一,至今外国还都把中国人的街道称为唐人街。而唐朝初期,兵强马壮的帝国铁骑平定了很多边境的少数民族,高句丽就是其中之一。而今天的主人公高仙芝正是出生在高句丽,观其一生,立下战功无数,多次平定外乱,为了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可惜却因对抗安史叛军战败而惨遭斩首,究竟是为什么呢?

高仙芝出生在一个军事世家,从小就跟随父亲戍卫边关,身材伟岸,仪表堂堂,善骑射,有帅才,20岁就因军功升职游击将军,与其父平起平坐。

曾大胜小勃律,生擒石国(乌斯别克斯坦)国王,纵横边疆无人能敌,后因边境策略失败,外加内部将领反水导致兵败怛罗斯,回朝后被封密云郡公。

是时,安史之乱爆发,因为唐玄宗曾一度对安禄山信任有加,曾有人状告安禄山要谋反他都不信,如今安禄山的叛乱如同打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光,这导致其恼羞成怒,而他不仅没有清醒的认识到其严重的后果,还错误的判断叛军都是乌合之众。

他坚信作为正规军的唐军的战斗力,平定叛军的决心是空前的高涨,也正因为他的心急平乱,导致了后来悲剧的上演。

号称“大唐帝国双壁”的高仙芝、封常清在对阵安史叛军时接连失利。真的是因为俩人的能力不行么?其实让我们翻看史料就有答案,当时安禄山手下精兵15万都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而反观高仙芝俩人手下的士兵,虽然号称是“关中精锐”,但其实大部分都是刚刚入伍的农民,毕竟关中的安逸生活太久了,根本就没适应战争的残酷。

所以农民军对战安史精锐,自然是屡战屡败,而关键时刻,高仙芝用他过人的战略眼光分析局势,果断放弃潼关以东地区,退守潼关,这才保证了关中的安危。

而此时的李隆基完全不顾战场形势,一味的要求高仙芝与封常清出战,迅速平定叛军,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痴人说梦。

外有强敌,内有佞臣,监军太监边令诚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上书唐玄宗称高仙芝中饱私囊,克扣军饷。本来唐玄宗就因战事不利而龙颜不悦,如今听到如此奏报,立刻龙颜大怒,下令边令诚将二人斩首示众。

边令诚回到军营先逼死封常清,当封常清死后,他又带了100名陌刀手找到高仙芝,宣读圣旨。高仙芝听完言道:“我退守潼关,我认罪,但是说我克扣军饷,完全是污蔑我!”

边令诚说:“上是天,下是地,被你剥削的士兵都在外边站着呢,你还不认罪么?”

高仙芝冲着门外将士高声说道:“我招你们入伍,虽然得到了一些物资,但是还不足以武装你们,我们只是期望建功立业,用军功换赏赐,但是叛军势大,我下令退守潼关,是为了给皇上守住门户要道。今天士兵们给我做个证,我要是克扣大家军饷,大家就喊是,如果不是,就喊冤枉。”

结果门外士兵都高呼:“冤枉。”呼声震天。

然太监边令诚不为所动,令刀斧手行刑,大唐帝国双壁在同一天殒命,唐玄宗自毁长城。

唐玄宗杀了高、封二将其实也是给自己甩锅,这样他就可以昭告天下战败是因为二将无能,不是我皇帝不够英明。

后来唐玄宗派名将哥舒翰赴潼关拒敌,同样是逼其出战,导致了后来哥舒翰兵败投降,最后惨死的局面,可见唐玄宗对战局的把控不足。

外战无敌的高仙芝为何打不过安史叛军,其主要原因总结有以下几点:

第一、高仙芝手下士兵战斗力不足;

第二、监军太监边令诚干扰高仙芝指挥;

第三、唐玄宗对战事把控不足,操之过急也是主因。

PS:其实只要高、封二人死守潼关,叛军定会不攻而破,因为郭子仪、李光弼等都将叛军老巢端了,胜利是迟早的事,害死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三大名将的还是李隆基的无能!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忠以为国,复兴越国 春秋末年,范蠡任越国宰相,与越王勾践二十年...
2025-08-18 04:33:38
原创 ...
世人皆知谋士诸葛亮有言:“志存当高远。”在动乱的年代里,不少热血男...
2025-08-18 04:33:23
原创 ...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它彻底改变了日本的命运,将这...
2025-08-18 04:33:14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格局与人物命运,而清朝雍...
2025-08-18 04:32:59
原创 ...
它是 整个秦始皇兵马俑中等级最高的一位高级军吏俑, 又被称为将军俑...
2025-08-18 04:32:39
原创 ...
【历史刘老师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讲述...
2025-08-18 04:32:38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战役和故事,而其中的一段经典战例就是...
2025-08-18 04:32:37
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
2025-08-18 04:32:37
原创 ...
元朝末年,天怒人怨,元朝贵胄只知道享乐,底层官吏不遗余力地搜刮民脂...
2025-08-18 04:32:31

热门资讯

原创 越... 谋臣形象的神化:黎善形象与诸葛亮的异曲同工 黎善在《皇越春秋》中,与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具有同等地...
原创 赵... 河北四庭柱分别是颜良、文丑,张郃和高览。赵云赵子龙和其中的三位都交过手,还击杀了一位。 一、赵云和...
原创 三... 琅琊诸葛氏乃是汉晋之际的世家大族,汉末三国时代这一族中出现了三位能左右时局的人物——诸葛瑾、诸葛亮和...
原创 萧... 一、引言 在秦末汉初的历史风云中,韩信与萧何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韩信,一代军事奇才,为刘邦打下江山立...
原创 败... 1949年12月10日下午2点,随着云南卢汉宣布起义,位于成都的蒋介石迫于无奈之下,带儿子蒋经国一起...
原创 吕... 在《三国志》里,这完全是一种巧合,到了《演义》里被罗贯中文学渲染了。 在《三国演义》里有这么一段: ...
原创 许... 许世友质问李德生: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李德生:等你把火烧完 1960年,一场关于十二军调防的风波席卷...
原创 烽...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这句诗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因美貌而被卷入历史风云的女子,褒姒便是其中...
原创 李... 中国历史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四位帝王无疑是最为杰出的代表。他们以兢兢业业的治理和卓越的领导力,...
原创 苏... 引言 苏联地大物博,耕地面积人均翻倍美国,但怎么还要进口美国的粮食?这事儿得从体制说起—— 本该大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