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昌起义开始,中国共产党开始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发动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平江起义等多次起义,中国共产党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力量。1931年12月14日,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人员的带领下,孙连仲的第二十六路军有17000余人参加了宁都暴动。起义部队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下辖三个军。
长征路上,红五军团是红军的铁血后卫,为掩护大部队的前进做出了重要贡献,1935年11月,红五军团与红33军合编为红五军,隶属于红四方面军建制。而当初宁都起义时军级以上干部在后来的革命历程中经历也各不相同。
1、季振同——红五军团总指挥
季振同是河北沧县人,早年受进步知识的影响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当兵,后来又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季振同深受冯玉祥的器重,从排长开始做起,到1931年他已是二十六路军第74旅旅长,这一年他刚好30岁。
九一八事变后,季振同明确反对蒋介石的对日不抵抗方针和“剿共”政策,可蒋介石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他们剿共,于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季振同联合董振堂、赵博生等人领导发动了宁都起义,所部17000余人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季振同担任军团总指挥。
季振同
之后季振同等人率领红五军团参加了苏区的多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受“左倾”错误的影响,季振同被误定为反革命分子,被看管起来。1934年10月长征前夕,季振同在江西瑞金叶坪村被错杀,时年33岁。
1979年,季振同终于得到平反,此时距离他被错杀已经45年。
2、董振堂——副总指挥兼十三军军长
董振堂是河北新河县人,早年曾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进入到冯玉祥的西北军中当兵,他前期的经历和季振同差不多,到1931年他已是二十六路军第73旅的旅长。
宁都起义后,董振堂被任命为第五军团副总指挥兼第十三军军长,季振同被监禁后,董振堂出任红五军团的总指挥,继续带领红五军团征战疆场。
董振堂
长征路上,红5军团担任最艰苦的后卫任务,董振堂率领部队多次完成阻击国民党军的任务,为保障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立下了赫赫战功,红5军团因此荣膺“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湘江一战,红五军团第34师在师长陈树湘的率领下奋力阻击敌人,整个师几乎全军覆没,仅有少数人活了下来。
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五军团改编为红五军,董振堂担任红五军军长。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红五军被编入西路军开始西征,1937年1月,在甘肃高台县城,董振堂率部与数倍于己的敌人浴血苦战,最后壮烈牺牲,时年42岁。
3、赵博生——红五军团参谋长兼第十四军军长
赵博生是河北黄骅人,1917年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之后到冯玉祥的西北军中当兵。早在西北军中时赵博生就跟共产党员接触过,被共产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深深吸引,为此他在1931年9月宁都起义的前夕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赵博生
宁都起义时,赵博生是孙连仲二十六路军的参谋长,利用职务之便,他与季振同、董振堂领导发动了宁都起义。起义部队经过整编之后,赵博生担任红五军团的参谋长兼第十四军军长。
1933年1月,赵博生在指挥部队与国民党的部队激战时,在距国军百米远的地方指挥作战,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6岁。
4、黄中岳——第十五军军长
黄中岳是河南罗山县人,16岁就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当兵,1925年夏天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回国后先后在西北军中担任手枪旅参谋长、手枪团团长、第14师1旅旅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74旅1团团长等职。
宁都起义时黄中岳是74旅1团的团长,起义之后部队被改编为红五军团,黄中岳担任该军团第15军军长。1932年黄中岳与季振同一同被误定为反革命分子,被监禁关押,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前夕,黄中岳与季振同一同在江西瑞金被错杀,年仅30岁。
1979年,黄中岳与季振同一同得到平反,此时距离他被错杀已经45年。
小结:
宁都起义的四位领导人物,两位被错杀,两位战死沙场,他们都没能活到新中国成立,这对中国革命来说是很大的一个遗憾。
然而当时中央为红五军团配备了很强大的政委团队,萧劲光担任红五军团的政委,他在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何长工担任第十三军政委,以他的资历足以被授予大将军衔,可是建国后转入政府部门工作,也就没有被授予军衔;第十四军政委黄火青也在建国后转入政府工作,没有被授予军衔;第十五军政委左权在1942年牺牲,他也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级别最高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