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之后,彭老总在军中的地位以及威望达到了巅峰,因此在1952年他从朝鲜回国之后,周总理就建议由他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很快周总理的建议就得到批准,彭老总开始主持军委工作。
为了让自己的工作进展得更加顺利,同时也为了让军委工作能够开展得更加顺利,所以在主持军委工作后,彭老总向中央推荐了两个总参谋长人选,可是毛主席都说不合适,这是为何,最终选了谁当总参谋长呢?
彭老总推荐的两位总长人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总参谋长一直都是由徐向前担任的,可惜的是,由于徐向前身体不好,所以一直都是聂荣臻代替他处理总参谋部的事情,一开始阶段一切还比较正常,到了后来,聂荣臻的事情越来越多,以至于经常累到不行,好几次都累了晕倒。
鉴于这样的现状,重新找一个合适的总参谋长已经十分必要,可是究竟应该选择谁担任总参谋长呢?关于最终人选,中央以及毛主席一直都没有确定下来,这才有了后来彭老总推荐人选的事情。
1952年,彭老总从朝鲜回国,当时的彭老总,靠着在朝鲜战场上取得的成绩,在军中的地位以及威望已经达到了巅峰,所以周总理建议让彭老总主持军委工作,因为只有威望足够之人,方能镇得住场子。
很快周总理的提议就得到批准,彭老总正式主持军委工作,就在彭老总主持军委工作不久后,他便针对总参谋长空缺一事,向中央推荐了两个人。可是毛主席看到这两个名字后,却表示他们都不合适,这是为何呢?
我们先来看看彭老总推荐的是谁?当时彭老总推荐的两个人分别是高岗和邓小平,至于说为何彭老总要推荐他们呢?一方面原因是彭老总和他们都有交集,平时也有过工作合作,他对两人的工作方式以及工作能力还是比较认可的;另外一方面则是两人都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让他们担任总参谋长,还是比较合适的。
当然了,这是彭老总的看法,对于毛主席而言,两人站的角度和位置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就不一样,对于彭老总推荐的两位人选,毛主席觉得并不合适,这又是为何呢?
我们先说高岗,他虽然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可是高岗一直以来都是在地方工作,比如担任东北局第一书记等要职,就算是抗美援朝战争中,高岗主要负责的也是后勤工作,对军队的管理以及熟悉程度,还是有些欠缺的。
再加上建国之后,高岗担任过中央政府的副主席,在1952年之际,又兼任了计划委员会主席,领导全国的计划经济工作,可以说高岗肩上的担子已经十分重了,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再担任总参谋长,鉴于以上两个主要原因,毛主席认为高岗不合适担任总参谋长,其实也是合情合理的。
再说邓小平,要是单纯从能力以及经验而言,毫无疑问邓小平是完全能够胜任总参谋长职务的,毕竟邓小平曾长期担任二野政委,有着丰富的军队管理经验,让他当总参谋长,自然十分合适。
不过毛主席所想的事情远比我们认为的要长远得多,邓小平这样的人才,当时毛主席以及中央早就有所安排了,就在1952年,邓小平就被任命为副总理,协助周总理处理国务院的事情,这个职位显然也是十分重要的,让邓小平担任副总理,明显比担任总参谋长合适,毕竟 这种既熟悉军队工作,又熟悉地方工作的优秀人才,是有更大用处的。
既然彭老总推荐的高岗以及邓小平,毛主席都认为不合适,那么最终毛主席又选了谁担任总参谋长呢?他为何要选择此人担任总参谋长?
毛主席最终选定的总参谋长
事实上毛主席最终选定的总参谋长是粟裕,而且这个人事任命,从之前的工作安排中,已经能够看出一些端倪。早在1951年,粟裕从苏联回国之后,就已经被任命为总参谋部第二副总参谋长了,当时这个人事任命是毛主席亲自选定的,足以看出毛主席对粟裕的重视以及信任。
毫无疑问,粟裕在战场上的表现,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他不仅拥有超乎常人的军事天赋,而且还是一个师范生,从某种程度而言,粟裕算得上是文武双全之人,让他担任总参谋长,从能力以及经验方面而言,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再说了,毛主席当时让粟裕担任总参谋长,考虑的还不仅仅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原因,在当时那种历史背景下,任何一个重要的人事任命,除了需要考虑能力以及经验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平衡山头。
稍微细心的人会发现一个问题,在当时而言,四大野战军中,已经只有三野没有中央大干部了,一野的彭老总主持了军委工作,二野的邓小平担任了副总理,四野的林帅以及罗荣桓等都担任了中央大干部。
从平衡山头而言,中央也必须安排一个三野的将领担任要职了,要不然很多事情都不利于团结。那么三野当中最合适的人选就是陈毅以及粟裕,考虑到陈毅已经担任了上海市长,肩上担子过于沉重,因此最终总参谋长的重任,只能交给粟裕了。
结语
本来这个人事任命,从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各方面因素而言,都是最为合适的,可惜的是,由于粟裕和彭老总之间没有过交集,两人对彼此的性格也不熟悉,因此在后期的工作中,两人闹出了很多不愉快,这也成为1958 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批判粟裕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