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都属“国士无双”的人才,但一文一武其区别也很明显:一个是治理国家的,一个是打战的,一个锋芒毕露,一个德高望重,如果你是刘邦,天下安定之后,要怎么处理?
杀韩信虽然不是刘邦一手策划,而是皇后吕雉。当时刘邦已近60高龄,垂垂老矣,身边这么多虎狼一样的人才,他害怕啊,有朝一日,自己的后代会不会被自己的大将军小将军诸侯们给吃了!毕竟此时的韩信还不到40岁,这小子好日子长着!为了子孙后代江山,他自然选择了先下手为强,找各种理由,武将韩信必定是在刘邦的死亡名单里了。
老师都很喜欢讲这个胯下之辱的故事:韩信只是一穷屌丝,偏又喜欢装,弄不到香车宝马,就只好
天天戴
着一柄剑在街上晃荡。这模样连屠夫都看不下去了,于是对韩信大声怒喝:“你小子过来,有种用你身上的剑刺过来!不敢?跪下!从俺两脚间爬过去!”,韩信不敢刺,于是产生了所谓胯下之辱的历史故事。
这个人,有能力有理想,饱读兵书战策,能屈能伸,虽穷得没饭吃却一心想要成为带兵打仗的大将军,胯下之辱这种事不影响他去实现崇高的人生目标。
后来,陈胜吴广起兵,大时代下,胸藏大志的韩信一举成为战神。因为太厉害了,实力藏不住,这也导致后来的灭门之祸!老子讲的“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韩信还是年轻了点,像功成身退的张良,自己识趣点,出去游山玩水方才保得平安。
被封为大将军后,韩信一连征服魏赵燕齐,齐国平定之后,还向刘邦要了个齐王的位置!这样的人生活在自己眼皮底下,身为帝王肯定是睡不着的,因此统一中原以后立即废了韩信的兵权,把韩信的齐王改为楚王。,所以站在刘邦的地位,韩信已非杀不可。后来吕后趁韩信家臣诬告韩信造反,便和萧何合谋收拾了韩信。
再说萧何,他不像韩信那样有兵权,正如刘邦所言“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萧何做的是管理、后勤的工作,威胁力还比不上韩信。何况当时萧何也老了,又很识趣自毁名节,他的子孙更谋不了刘邦的天下,才赢得世代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