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这所学校在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1924年,国民党召开“一大”,确立了“三大政策”,黄埔军校正式成立。大革命期间,黄埔军校培养的学生参加了东征、北伐等一系列战役,为推动革命进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就是黄埔军校一期的学员,他的名字叫做孙德清。也是在黄埔军校读书期间,孙德清受进步思想影响加入了我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土地革命时期,孙德清参与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并担任了红六军军长等职务。那么,孙德清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他后来又过得怎么样呢?
孙德清出生于1904年,安徽寿县人,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早年时期,孙德清曾在家乡一带读私塾与小学,12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孙德清便停学务农。1923年,孙德清前往广州,从此投身行伍,成为广州驻粤皖军司令部的一名士兵。
1924年,孙德清进入黄埔军校一期学习,当时是两党第一次合作期间,黄埔军校的学生既可以加入国民党,也可以加入我党。在这种背景下,孙德清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并在1924年加入了我党,从此开始在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引下参加革命。
从黄埔军校毕业之后,孙德清又参加了国民党的东征与北伐,并担任了叶挺独立团一营的营长。在攻克武昌的战役中,孙德清表现十分出色,他不畏生死、冲锋在前,率领全营官兵英勇作战,并第一个登城,为攻克武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失败,在这之后,孙德清并没有对革命灰心,他继续前往南昌、广州等地,参加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军事斗争。不过,因为当时敌强我弱,这些革命斗争大部分都遭遇挫折,孙德清也辗转前往上海,继续为组织从事秘密工作。
1929年,孙德清奉命前往湖北洪湖地区,参与组建了工农红军第六军,并担任了红六军军长。1930年7月,为了加强湘鄂西根据地的建设,红四军与红六军合编成立了红二军团。需要说明的是,这支红四军既不是井冈山的红四军,也不是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四军,而是1928年7月在湘西成立的红四军,由贺龙领导。
红二军团成立后,孙德清担任了红二军团参谋长,率部转战湘鄂西地区。期间,他指挥攻克了石首、监利、潜江等地的战斗,是湘鄂西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之一。1931年,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孙德清又担任了红三军参谋长兼第七师师长,在此期间,他与贺龙等人率领红三军西进,在攻克巴东、房县的战役中发挥出色,开辟了以房县为中心的鄂西北革命根据地。
那段时期,孙德清积极投身根据地的建设,他在进步青年中积极宣传我党的革命主张,动员有志青年参军参战,为红三军(红二军团)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不过,因为王明的“左倾”错误的影响,湘鄂西根据地的“肃反”越发严重。1932年,孙德清在湖北监利瞿家湾被错误杀害,年仅2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