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5月20日,红军先遣队在刘伯承和聂荣臻的率领下抵达泸沽。从这里往大渡河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东北方向的大路——从越西到大渡河的大树堡渡口,渡河后直到成都;而西北方向的小路——经冕宁、彝区到安顺场渡口,过河后直通雅安。自古以来,从川西南渡河的客商几乎只选大路,因为小路崎岖不平,而且彝区不准汉人通过。因此,川军各部也认为红军必从大路到大渡河。
关于行军路线,总参谋长刘伯承认为川军必会死守大路,因此建议红军主力部队和军委纵队走小路,从安顺场渡口过河;同时派出一支队伍伪装成主力走大路,以迷惑敌人。
至于经过彝区,刘伯承认为彝人对汉人的怀疑和敌对全都是以往的民族歧视政策所致,因此红军过彝区一定要处理好与彝人之间关系。毛泽东在给刘伯承带领的先遣队送行时也特别强调,先遣队的任务与其说是打仗开路,不如说是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如果红军模范地遵守纪律,获得彝人的信任,那么就会成功渡河。为此,他还让19岁的萧华组织红军宣传队与先遣队通行。
然而,红军先遣队的工兵连还是遭到彝人攻击。工兵连跟在队尾,任务是在大渡河山上搭建浮桥。然而在崎岖的山路上,随着哨声响起,他们被一群手持土枪和长矛的彝人包围。虽然战士们反复解释,但这些彝人依然抢劫红军的武器和搭建浮桥的器材,最后竟然扒大家身上的衣服。即便光着身子,红军依然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未开一枪。很快,彝人就明白了红军的政策,情况为之一变。
在红军主力通过彝区时,毛泽东特意邀请了当地彝人首领小叶丹,并让战士们准备了一些酒、绸缎和枪支。小叶丹对红军能够平等地对待自己十分感动,在明白了党的民族政策后自愿前往先遣队与刘伯承达成协议。
见到刘伯承后,小叶丹提供了当地彝人共分为三个族系的信息,而抢夺红军工兵连的不是他的家族。刘伯承从解释党的民族政策到阐明红军北上抗日的道理谈起,耐心地与其商谈红军过路的诸多细节问题,最后二人歃血为盟,结为兄弟。
结盟仪式按照小叶丹家族的传统进行:两碗清水,杀雄鸡滴血入内。然后两人对天起誓,共饮血水,结为兄弟。为了宴请小叶丹家族,红军买完了附近集镇上的所有酒。席间,小叶丹明确表示,如再有彝人抢劫红军,那么其家族就会烧掉这些彝人的山寨。然而出乎小叶丹意料的是,刘伯承劝小叶丹保持彝人之间团结,共同对抗欺压彝人的反动军阀的重要性。对此,小叶丹深为折服,并按照彝人最高礼节把自己骑的大黑骡子和两名漂亮的彝族女孩儿送给刘伯承。大黑骡子用来驮运物资,这两名彝族女孩儿就算正式参加红军。
与彝人小叶丹部的结盟,对于红军顺利通过彝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后的行进中,不但很少出现彝人袭击红军的事件,而且也极大地方便了红军筹粮。小叶丹甚至还专门派遣彝人武装护送先遣队赶往大渡河渡口。
为加深共产党在彝人中的影响,红军专门留下一名负伤的政委,帮助小叶丹等彝人组织与国军对抗的武装。这支团结了当地三支彝人力量的武装俨然成为一支红色少数民族游击队。后来,川军逮捕了这名红军政委,小叶丹家族几乎倾家荡产筹措了1500多大洋将其赎回。遗憾的是,小叶丹最终被川军以“通共”的罪名杀害。即便临死之前,小叶丹依然告诫自己的弟弟:“红军把咱们彝人当人看,刘伯承这样的大人物是守信用的。我死之后,你要派人告诉刘司令,咱们彝人相信的是共产党和红军。”
5月24日,红军先遣队在彝人的帮助下走出了彝区,抵达距离安顺场渡口只有30公里的擦罗小镇。
本文参考文献:王树增《长征》,金一南《苦难辉煌》,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