羑里城,因城位于羑水之南而称羑里,是一处龙山至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文化层厚达七米,据考证这里就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监狱遗址,是周文王被幽禁的地方,他在这里推演出了《周易》,“西伯拘羑里而演周易”的典故说的就件事。
后人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在羑里城遗址建了一座庙,称为文王庙,即是现在的羑里城景区。
自元代就有维修文王庙的记录,但文王庙具体时间年代已不可考,庙内现存一部分古建筑,如下图这座镌刻“演易坊”的青石牌坊,建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其余建筑为上世纪90年代整修期间重建的。
山门两侧各有石碑一通,西侧巨碑上刻“周文王羑里城”6个如斗大字。东侧方碑,则是著名的《禹碑》(又作《岣嵝碑》),碑上77字,其书法非符篆,又非缪篆,颇为奇特。
《禹碑》为颂扬大禹治水的功德碑,原碑在湖南衡山祝融峰(岣嵝山),明朝嘉靖二十三年汤阴知县张应吉将翻刻的禹碑立于此处,背面有明代才子杨慎所写的《禹碑歌》。
山门西侧有一个小展馆,里面展示了羑里城遗址的土层结构,说实话看不出什么, 但想想这就是从史前到如今这一方土地的变化,还挺有历史的冲击感的。
穿过山门,在献殿和大殿之间有两通石碑。
《重修文王庙演易台碑记》,记述了清康熙八年(1669年)初秋重修文王庙演易台的情形。文中阐述了《周易》的哲理,赞美了飞凤山、汤河等汤阴的地理风貌;作者仰慕文王,于是命主管官员乘农闲之际对文王庙正殿、观象亭等实施彩画, 并作颂歌之。
《重修文王庙演易台碑记》,记述了清康熙七年(1668年)重修文王庙演易台的情形。文中赞颂《周易》经天纬地“言天地之所未言,言天地之所欲言。”并记述康熙元年壬寅之夏,作者奉命巡豫,见庙宇荒芜,于康熙七年四月,筹募捐资,实施重修。自四月起到七月竣工,修缮正殿五间,塑文王像,砖砌墙垣,使宫墙内外,焕然改观。
献殿两侧雕有河图、洛书故事传说。《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周易》源于八卦,而八卦又源于河图、洛书。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
大殿前这进院落是碑刻、亭台景观最丰富的院子,文王演易台也在这里。
左:《重修羑里祠碑记》,此碑记述了明天启三年(1623年)八月重修羑里祠的情形。文中讲述《易》经四圣而成,伏羲创八卦,文王演《周易》,周公析六爻,孔子作《十翼》。并简要阐述了《周易》六十四卦的内涵与意义,记述了汤阴知县杨朴重修等事宜。
右:《嘉靖帝祭祀碑》,此碑是明嘉靖皇帝朱厚熜1539年南巡路过汤阴祭祀周文王的祭文。曰:“伏羲奉上天之命治理天下,周文王作为继承者,为民立极,功德厚重。我要继承并使之发扬光大,切合文王崇高声望,今庙瞻汤阴,特遣王瑾祭拜,希望以王为鉴。”
左:《重修文王庙碑记》,此碑记述了清雍正九年(1731年)初春汤阴知县杨世达重修文王庙的情形。文中回顾了周文王被囚的历史,并言《易》上承伏羲之传,下启周孔之思,天降圣人,绝非偶然。今孔庙遍布城市,而文王庙仅此一区。庙祠所专,灵必独萃。修葺工程始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二月十五日,告成于十一月二十七日。虽不敢说华丽辉煌,但高大壮美,可经百年而不蔽。后之守土者,当思庙宇历两千年有余,舍此无他,当不断修葺,使之久而不废。
中:《重修汤阴县羑里文王庙演易台碑》,此碑记述了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十月重修羑里文王庙演易台的情形。文中赞扬《周易》“万物之理,包罗六十四卦之中”。文王演易,使伏羲八卦混沌再开于变化。周公分析六爻,使木根萌发枝叶扶疏。孔子论述十翼,使泉水流淌支流肥衍。文王被囚羑里,虽为率狱之所,实为立教之地,这里地因人而圣;作者奉命而来,在经济匮乏的情况下,不劳民众,仅增演易台,并对倾颓的殿宇稍加修整装饰。
右:《重修周文王庙记》,此碑记述了明弘治癸丑年(1493年)冬重修周文王庙的经过。文中讲述了孔子之道即文王之道,流传古今。江西监察御史涂公奉命至此,见庙貌蔽陋,吩咐主管官吏修缮。于是,备料召匠,装饰正殿,修筑路门,种植松柏,增建东西厢房各五间。
玩占亭和洗心亭应该是整修时增建的建筑,供游客休息使用。向前走两侧各还有一座亭子,都是碑亭,里面的石碑比较宝贵。
文王易碑亭中保存的是明嘉靖二十年(1528年)汤阴县知县张应吉主持刻立的《文王易》碑。
碑上镌刻有《周易》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与卦辞,是研究周易的重要实物资料。
御碑亭中保存的是清高宗弘历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途经羑里时所作诗碑。
碑文内容对周文王拘羑里著《周易》的事迹和其做人的高尚品德给予了高度赞扬。
此外园中再次出现土层展示,这是2013年6月26日至7月1日安阳市文物研究所和汤阴县文物局对羑里城遗址联合勘探的成果。勘探表明羑里城遗址土层分为近代扰层、周代文化层、商代文化层和龙山文化层。
周王演易台是新建建筑,里面有一尊周文王塑像。据说建筑位置是考证过的,这种基本就是看个意思,反正周文王在这待过,《周易》出自这里。
大殿重建于1993年,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规模恢宏,气势雄伟,是整个景区规模最大的建筑。
大殿正中为文王锻铜塑像,像貌魁奇,神态肃穆。大殿墙上绘有八幅大型彩绘壁画,讲述了一代圣贤周文王灿烂的一生。
二殿没开放,可能是在整修吧。
大殿、二殿旁边有一口羑里井,据传为文王被囚时之水井,井水清冽甘甜。现在的水井是1993年修整时重建的,算是古井新生吧。
二殿之后的区域基本都是新的,好玩的主要是一座八卦迷宫。
高台西侧有一座坟冢,这是吐儿冢。文王被幽禁时纣王将他的长子伯邑考杀死,用其肉做成饭食,让文王吃,文王忍痛吃下,后不久又呕吐出来。后人便在其吐出食物的地方集土建冢,名为吐儿冢。这大概率就是个传说,主要是文王吐也只能吐在牢房里,不可能因为要吐“儿”就被允许出牢房。
吐儿冢继续往前走是太公殿,殿内中央为太公坐姿塑像。左侧壁间为太公封神画面,右侧壁间为太公佐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画面。
现在里面是先天八卦展览,讲的是八卦起源、文王推演等方面的内容,本人不懂《周易》,所以就是看个热闹。不过确实觉得古人能创造出这套逻辑严密的理论实在很牛,这是对自然、对人类社会运行规律有极其深刻的认知才能建立的理论体系,古人的智慧确实不可小觑。
伏羲祠中也是关于《周易》的展览,布展比较简单,倒是门口的石碑很有意思。
这块石碑上刻画的是伏羲、文王两套河图洛书。伏羲先天河图居然能和太阳系契合,真是太奇妙了。现在我们有科技加持下高精尖天文仪器才看清的太阳系,当年伏羲是怎么看明白的?难道真是天神赐图?
景区后半段最大的景观就是这个八卦阵,走走还挺好玩的,但也有点难度,毕竟围墙有一米多高,再加上面积挺大,根本看不清周围情况,只能猜着走。
(网图侵删)
但是提醒一下,下雨天千万不要去走,里面积水太严重。虽说那天安阳的雨大得像天都漏了,但我一直走路小心翼翼地挑水浅的地方踩,好歹还能凑合。结果一进八卦阵全完了,里面积水特别多,而且走到死胡同的时候只能原路蹚回去,太惨了。
这个小洞是给实在走不出去的游客准备的,万不得已可以钻出去。
过了八卦阵后后面还有两座小建筑,不过我去看了看,都不开放,看着牌子像是出租给外部单位用的样子。
最后,景区入口旁边还有一通大明成化五年(1469年)的《重修汤阴县记》,有时间可以看看。这通碑描述了明天顺七年(1463年)汤阴知县尚玑上任之后兴利除弊,开阡陌,兴水利,变瘠土为沃壤。昔废今兴,昔朽今治,昔无今有,使城乡面貌焕然改观,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阐述了政通人和所带来的物产丰富和集贸繁荣。重要的是碑文提出了一个屡被证实的观点:“政务之废兴,邑令贤否之符也。”
现在有学者提出“羑里”是商代监狱的统称,并不特指某个地方,所以不能确定羑里城就是当年纣王幽禁周文王的地方,但是主流观点还是认为这里是中国最早的监狱所在。虽然观点有异,但这景区还是有点历史文化价值的,八卦阵转转也挺有意思,还是可以一游的。(Big楠楠)
[责任编辑:梁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