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始皇没有登基前,“皇帝”的称号也没有出现,秦始皇出现后,“皇帝”称号一直维持了2000年左右。“皇帝”也成为了历代统治者的专用称呼,即使不了解历史,很多人也知道电视剧中所谓的“陛下”是皇帝的另称,受电视剧的影响,大家可能只会了解到这个知识,其实在嬴政没使用皇帝称号前,上古三代夏商周频繁更换统治者称呼,明明寓意很好,符合统治者的地位,但是他们却频繁更换这三个称号?这三个称号又有什么区别?
先来说一下上古三代的夏朝,在夏朝他们把最高统治者称为“后”。当时尚未出现科学,百姓愚昧,他们编造了各种各样的神话,来想象这个世界的构造,地位最高的就是天上的神仙,他们可以把君王比喻成非凡人。
在当时大禹治水成功,大禹成为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百姓认为他是土地之神,而“后”这个字指的就是地神,由此夏朝后面的统治者自称为“后”。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神话人物后羿,后羿他的名字里面有一个“羿”字,在他篡夺夏朝朝权后添加的前缀为“后”。在《汤誓》中有一句“我后不恤我众”,这里的“后”指代君主汤。
后来商朝直接取代了夏朝,成为了中原统治者,这时最高统治者把“后”改成“帝”,他们认为“帝”才是证明身份最高的一个象征字。原来“帝”最早指的是天神,在当时的人眼里,天神就是天地万物,是级别最高的一个存在,商朝的帝王们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如同天上的天神一样高,便会用拿“帝”来称呼自己,著名的暴君商纣他的原名则是帝辛,而帝太乙便是之前的商汤。
到了周朝,最高统治者又开始改称呼了,他们把“帝”改成了“王”,像大家所熟知的周武王、周幽王都是把统治者里的“王”字当作后缀。所谓的“王”在他们的理解中认为是能够沟通天地的人,“王”也约等于天子,因此当上周王的人又可以自称为周天子。在商朝统治者还把自己比喻成天神,而到了周朝他们却把自己比喻成了天子,相比于天神,天子这个称呼确实有一点逊色,真不知道那时的统治者算不算取名倒退了?
后来到了秦王嬴政时期,秦始皇觉得“王”这个称号有点不称他的功绩,于是让重大臣想一个新称呼,至少能够配得上他。于是“皇帝”一词由此诞生,而且一直延续了2000年之余。皇帝身份如此尊贵,不是什么人都能叫的,最高统治者自称“朕”,而大臣又不敢直呼皇帝为皇帝,他们慢慢想出了一个“陛下”的代称。
总的来说,夏商周这三个朝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还是有明显的区别的,但这三个朝代的称号起得再怎么有意义,还不如秦始皇自创而来的一个“皇帝”称号有影响。看来能够统一六国的人,他的影响力绝对比任何一个朝代的最高统治者还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