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其余二位是杨慎
和
徐渭),解缙自幼就展现了惊人的才智和过目不忘的本事,一篇千字的文章解缙一天就能倒背如流过目不忘。到12岁之时,解缙就已经熟读四书五经。
对于解缙这样的大才子来说,万人过独木桥的科举考试也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洪武二十一年,解缙参加殿试中了
戊辰科进士三甲第十名,洪武二年出生的解缙,考中进士这年还不到二十岁。同年解缙就当上了翰林学士,面对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朱元璋爱不释手,常常令解缙跟在其左右。
然而才华横溢令人羡慕嫉妒恨的解缙,却有着一个性格上的致命弱点——过于耿直,口无遮拦!
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朱元璋对解缙说道:“
我和你从道义上是君臣,而从恩情上如同父子,你应当知无不言。
”解缙连夜就写了一篇字数破万的
奏章上奏给朱元璋,此书主张简明律法、赏褒善政。
在当时还有一个人写了万言书,那就是茹太素。茹太素也曾经为朱元璋献上万言书,面对茹太素的万言书,朱元璋读着读着越来越不耐烦,最后直接发火大怒,最后“赏赐”给茹太素一顿痛打。
而面对解缙的万言书,朱元璋不但没有不耐烦,反而赞不绝口,可见解缙的才华文笔有多厉害!解缙是个耿直人,皇帝让他知无不言,解缙还就真的知无不言!一开始解缙还只是给皇帝提提建议,到后面越玩越大胆,居然开始在皇帝面前打小报告。
有一次,解缙在皇帝面前举报兵部有人徇私枉法,气的兵部尚书直接直接到朱元璋面前告状。解缙作为一位初入官场的小白,却在大boss面前举报了老前辈,这样的行为不是说容易得罪人,而是应该说是百分之百得罪人,在官场最忌讳的就是得罪人!
朱元璋也意识到了这点,面对解缙这“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的做法,朱元璋不但没有鼓励,反而是一顿责备,还把解缙贬官为
江西道监察御史。面对朱元璋的“提醒”,解缙根本不当回事,不久后就又上《论袁泰奸黠状》一书,公开指责都察院右都御史袁泰玩忽职守,徇私枉法。解缙来了这一出,不但让袁泰对解缙恨之入骨,也让朱元璋也很不高兴。
上面说的这些,相较于下面这件事,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因为被胡惟庸案牵连,最终全家七十多口人被朱元璋下令处死。遇到这种事情,人人避之不及唯恐受牵连,而解缙却反其道行之,上书替李善长声冤。这等于是公开和皇帝对着干了!
或是因为爱惜解缙的才华,或是念在解缙过于年轻,杀人从来不眨眼的朱元璋意外地对解缙网开一面,在洪武二十四年,让解缙的父亲把解缙领回家。对于解缙父亲,朱元璋曾言:
"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
在老家这些年,解缙的文学成就更上了一层楼,但在做人方面却基本没啥进步!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解缙奔赴京师吊丧,新皇帝朱允炆对这位大才子早有耳闻,也很欣赏他。听闻解缙要到来,曾经被解缙举报被罚的御史袁泰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急忙在朱允炆面前献谗言,说解缙:“诏旨,且母丧未葬,父年九十,不当舍以行。”朱允炆信了,直接?把?解缙给贬谪到了甘肃。后来,礼部侍郎董伦又在皇帝面前讲解缙的好话,建文四年(1402年),解缙又被召回京师做官(翰林待诏)。
同年7月17日,靖难成功的朱棣称帝,面对建文帝时期旧臣,朱棣赶尽杀绝,
齐泰、
黄子澄等劝导建文帝削藩的臣子更是被株连九族。而对解缙,朱棣却是极为欣赏的,朱棣不但没杀解缙,还让他在自己手下做官。在朱棣手下,解缙升官极快,同年11月就当上了内阁首辅。
朱棣希望能够修纂一本“
凡书契以来
经史子集
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
”的百科全书式的巨著,也就是著名的《永乐大典》。最终这个重担落到了解缙手上,由解缙担任
总纂修,历时六年完成。据记载,《永乐大典》全书共22937卷,其中目录60卷,全书约3亿7千万字。
到这会儿,解缙也在官场混了好多年了,也该变得圆滑些了吧!好吧,并没有,解缙还是依旧我行我素,口无遮拦。
若只是得罪了大臣们也就罢了,可偏偏解缙去蹚了最不该蹚的浑水,那便是参与夺嫡!
三国时期的主薄杨修被曹操所杀,不是因为曹操嫉妒杨修的才华,而是因为杨修参与了曹植和曹丕争夺太子之事中。
解缙那边的情况更复杂,朱棣长子朱高炽和次子朱高煦之中,朱棣并不喜欢肥胖的长子朱高炽,而是更喜欢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煦跟随朱棣出征,多次冲锋陷阵,朱棣身陷险境时朱高煦还奋不顾身地去救出朱棣。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的种种表现让朱棣更为欢喜,甚至多次萌生要立朱高煦为太子的念头。然而朱高煦行为骄纵,而朱高炽为人仁厚,又是明太祖朱元璋册封的
世子,要立谁为太子,这让朱棣极为为难。
永乐三年(1405年),朱棣找到了解缙,一同商讨要立哪位为太子。
解缙是站在朱高炽这一边的,在他的极力劝阻下,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还让
解缙撰写立储诏书布告天下。至此,朱高煦对解缙是恨入了骨髓,欲杀之而后快!
而朱棣这边,虽然立了朱高炽为太子,但他心里还是喜欢次子朱高煦,对待朱高煦甚至比对太子还亲。这时,解缙又上前去劝导朱棣不可对朱高煦这般亲近,这导致朱棣勃然大怒,认为解缙在离间他们,至此解缙在朱棣那边完全失宠。
见解缙失宠,汉王朱高煦和其他被解缙得罪过的大臣们接二连三地在朱棣面前污蔑解缙,解缙从一个内阁首辅被贬到
广西,最后被贬到
交趾
(越南)。
压倒解缙的最后一棵稻草在永乐
八年(1410年),朱棣这会儿恰好北征未归,解缙不知道吃了什么药,居然毫不顾自己目前的处境,跑去见了太子朱高炽。朱高煦趁机在朱棣面前大做文章,说解缙:“伺上出,私现太子,径归,无人臣礼!”而后,朱棣便让锦衣卫抓捕解缙,并将解缙打入昭狱,
在狱中解缙受尽了折磨生不如死!
永乐十三年(1415年),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向朱棣献上囚犯的名单,朱棣在名单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解缙。朱棣意味深长地向纪纲问道:“缙犹在耶?”纪纲马上就揣摩出老板的意思,之后就把解缙灌醉并用雪埋死,解缙死时年仅4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