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状元为什么没有进士们升迁快?因为状元有名,而进士们却有利
创始人
2025-07-31 22:32:42
0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是对古代科考最形象的比喻,也道出了古代读书人的辛酸。然而,状元和进士同时进入,结局却有点打脸,你知道为什么吗?

科考是隋炀帝杨广开创的一种为朝廷选拔优秀人才的方法,打破了“举荐为官”这一豪门把持的规则,给了平民学子一个鲤鱼跃龙门的机会,让他们能摆脱身份,入朝为官。而科考取士,能考进前三甲通过殿试的士子,就能获得“进士及第”的出身,其中的第一名则是“状元”,这是科考届最高的荣誉,代表了无尽的荣耀。然而我们翻看历史,会发现代表着读书人最高荣誉的状元,往往都是“风光一时”而已,很快就泯然众生,少有崭露头角者。相反的,进士们却大多都能平步青云,出人头地,当上大官。这其实是有讲究的。

就拿近代的清朝来说,读书人首先要通过知县主持的“县试”,然后到知府主持的“俯试”,取得“童生”的身份资格后才可以正式参加科考。迎接童生们的还有全国性的院试,乡试,会试三级考试,其中的佼佼者们才有机会参加最终的殿试,分为一、二、三甲接受皇帝的面试。真可谓是千军万马争走独木桥,每次科考只录取300人左右,比我们现在的高考要竞争激烈得多!

而进入殿试后,一甲取三名,第一名会被点为状元,第二名为榜样,第三名为探花,二甲和三甲都是看当时朝廷情况决定取多少名,都赐予进士出身。殿试完后,接下来才是重头戏,也是读书的最终追求---做官。

状元一般会被赐予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官职,榜眼和探花授予七品的“翰林院编修”,共同进入翰林院履职。这是一个以记录皇帝的言行,编写史书,进讲史经,经筵侍讲为主要工作的职位。但你别看“翰林院”这名字不咋地,其实是一个很“牛”的机构,非精英知识分子不可进。他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处,是皇帝培养人才的地方,一旦进入,那就成了皇帝的秘书,朝廷的高级顾问,不管政治地位高低,从翰林院出去的人社会地位都是很高的,这点从未改变,也间接说明了古代社会对高级知识分子的尊重。而且这里还是未来宰相、首辅的培养地。像李白、杜甫、苏轼、王安石、司马光,方孝孺、张居正,曾国藩、李鸿章这些历史名人,就都是出身“翰林院”。

很多人就有疑问了,状元都进入这么牛的部门了,自身学识也够,怎么就“泯然众生”了呢?这就要从科考制度说起了。

古代的科考,一般考的都是“看题写文章”,只要你文采够,写得出比较好的文章就有机会考上,到最后如果你的文章刚好被皇帝看中,那你就是状元了,就是这么的简单。只是文章写的好,并不代表就有经世治国的才能。相反的,当时的读书人又都是为了考试而读书,读的都是考试的内容,其它的根本顾不上,而翰林院既然是皇帝的秘书处,地位那么高,那些高门子弟们肯定会削尖了脑袋进去,这就导致了里面的竞争激烈,想熬出头又谈何容易?

另外,考中状元的学子通常都是没有什么背景的,他们读书不易,想做官更不容易,科考是他们唯一的希望,所以他们都会很努力。可是高中状元后,虽说是光宗耀祖了,但是一进入官场,这些没有什么背景的状元们,想跟那些豪门大族培养的子弟竞争,这是非常困难的,就算熬资历,在你前面都还有一堆老状元在等着。加上皇帝们都是日理万机的,一个状元郎只会让他记住很短一段时间,如果没人提醒、推荐,他很快就会忘了这个人了。一个没有背景,又没人赏识,没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就算你是状元,又能怎样?不说当朝宰相,能做到侍郎职位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而其他进士们则不同,他们没那么高的起点,一般在殿试后都被会下放到地方,或者充实到各部去,给他们个小官,让他们从基层做起。而在地方任职,讲究的是实干, 而且一般地方的士绅也会很快成为支持你的“背景”,达成合作关系,毕竟士绅们也是要给朝廷面子的。地方官一般又都有实权,不像状元的“翰林院修撰”,只有名声而无实权,想做什么都不行。士绅们也很喜欢跟这些新来的进士们搞好关系,给他们投资,以图后报,这也是士绅集团们屹立不倒的不二法门。

在这样的背景下,只要进士们稍有些能力,配合当地士绅,很容易就能在地方上作出政绩,升官也是自然快。而投资了进士的士绅们, 也乐于看到他们快速升官,好成为他们的伙伴。就这样,外派的进士们反而会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当上大官。

虽说如此,但是状元们毕竟起点高,进入了翰林院,只要能抓住机会,能够在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或者能再次获得皇帝的赏识,那成就将会很高,“位极人臣”,这也是读书人一直追求“状元”荣耀的原因。男子汉大丈夫,谁还不有个“位极人臣”的梦?没有经历官场的挫折,谁又会轻易认输?读书人的傲气,不都是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吗?别人做不到,我就做不到吗?万一实现了呢?

这跟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高考何其像?一时的失利并不算什么,考的不好,进入不是很好的学校,起点不那么高,这并不代表着你的人生是失败的,毕竟你的人生还长着呢!只是你以后就需要比那些“状元们”付出更多的努力而已,抓住一切机会,你一样可以成功,成为社会的“人上人”。而状元们,也许你们的起点很高,但是请你不要“傲慢”,你不继续努力,不去实践拼搏,不去想办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你的未来一样会被那些曾经的“进士们”超越!请你继续你的辉煌,不要做那种空谈不做的人,成功是不会自己找上你的!你也不希望你以后的老板是你曾经鄙视过的人吧?

声明:文图均转载网络,内容未核实,如有侵,请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广州二中飞出“空中F1”选...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秦小杰 七月午后的阳光,将位于广州市白...
2025-08-02 08:39:34
全国“数据要素×”大赛福州...
全国“数据要素×”大赛福州初赛正式启动啦!此次初赛的开启,犹如在福...
2025-08-02 08:38:14
福州市数字经济职工劳动技能...
近日,福州市数字经济职工劳动技能竞赛决赛隆重举行。赛场上,来自各行...
2025-08-02 08:36:39
原创 ...
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最得力的助手就是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是一个非常会...
2025-08-02 08:33:38
原创 ...
文|柯静 编辑|柯静 前言 秋战国时期楚越之间地关系在当时影响有多...
2025-08-02 08:33:34
原创 ...
楚汉相争时,项羽作为盖世英雄,立下赫赫战功,却高开低走,被刘邦逆袭...
2025-08-02 08:33:21
第一功臣,权力大,刘邦还会...
萧何作为第一功臣、第一丞相,那他适不适合做呢?日子好不好过呢? ...
2025-08-02 08:33:13
原创 ...
皇权,受命于天,但是当到了这个孤独又清冷的位置上的人,还是当初的那...
2025-08-02 08:33:08
原创 ...
木木:小月月,快来啊!我给你暖好被窝了。 月月:来了来了,请开始你...
2025-08-02 08:33:03

热门资讯

原创 边... #历史开讲#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英雄人物,而霍去病无疑是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是西汉时期的...
原创 明... 大家都知道,在大明王朝的建立过程中,先后出现了数十位能征善战、战功赫赫的开国将领,这些人来自各地,性...
原创 二... 各位知道小日本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吗?咱们先谈谈日本的起源,据称徐福在两千多年前带着几百个童男童女到了...
原创 明... 朱元璋不仅有济济文士,而且有熙熙武将。明朝开国武将,有“六王” 有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岐阳王...
原创 抗...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对国内外采取开放政策,努力让全国和世界了解朝气蓬勃的延安,了...
原创 曹... 张辽和李典都是曹操手下的得力干将,不过说起来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大好。根据《三国志·李典传》记载,孙权...
运河文人治生对明清小说的影响 作者:徐永斌(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研究员) 明清时期,运河区域的许多文人参与治生(...
什么?唐朝人还给银饼打补丁? 衣服上可以打补丁 你见过给银饼打补丁吗? 今天这块儿打了补丁的银饼 背后的故事可不少 01 唐朝初...
原创 日... 日本这个搬不走的恶邻,已经有过三次对我们中华民族下手了,三次阻断了我们民族复兴的进程。 一、倭寇抢掠...
原创 王... 元明月是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平原公主,她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孙女,京兆王元愉的庶女,她的身世离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