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对国内外采取开放政策,努力让全国和世界了解朝气蓬勃的延安,了解延安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崭新面貌。陕甘宁边区的开放政策和红色延安革命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吸引着国内外一切抗日力量和进步人士到延安参观访问。据陕甘宁边区延安交际处的相关档案记载,仅1938年至1941年期间,访问延安的国内外人士就达到七千人之多。
大批爱国民主人士,怀着对民族存亡和国家命运的探索,怀着对陕甘宁边区和延安新景象的向往,纷纷来到延安。屹立的宝塔山下,安宁的延河之畔,在时代动荡与政局变化中,红色延安见证了中共带领人民取得抗战胜利、进行革命与建设的光辉业绩,见证了爱国民主人士与中共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而肝胆相照、戮力合作的不朽历程,红色延安成为漫漫长夜中一座屹立的灯塔,使得人民看到了抗战胜利的希望和光明的前途。现介绍几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1.梁漱溟,
著名的哲学家、社会活动家,在中国发起乡村建设运动而享有盛誉。抗战爆发后,梁漱溟“非常失望,对蒋介石政府失望,对全国统一不起来悲观。1938年1月,梁漱溟来到了延安。在延安,梁漱溟和毛泽东主席前后进行了八次会谈,有时候甚至通宵达旦。两人就阶级斗争、国家统一、抗战之前途等问题广泛交谈。
2.陈嘉庚,
著名的南洋爱国华侨领袖。他心系祖国抗战,推动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并任主席。1940年6月,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问观察团”访问延安。延安各界人士三四千人在露天广场举行隆重的欢迎大会,陈嘉庚在会上用闽南语发表了热情洋溢、满怀爱国热忱的演讲,表达了海外华侨儿女对祖国抗战的全力支持和对抗战胜利的信心与期盼。陈嘉庚在朱德陪同下于杨家岭会见了毛泽东主席。在简朴的窑洞里,陈嘉庚和毛泽东进行了真诚的交谈。在谈话中,虽然陈嘉庚对毛泽东所谈的内容,当时并未能完全理解和接受,但他为毛泽东朴素真诚的态度和诚恳的言辞所感动。在访问延安的几天里,毛泽东多次与陈嘉庚会见,就南洋情况、抗战形势、国共合作、延安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等诸多方面广泛交流。
3.李公朴,
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伟大的民主战士。1938年11月,李公朴到达延安,并访问了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中共中央大力支持李公朴的抗战宣传,帮助他组织了“抗战教学团”到晋察冀边区各地进行抗战宣传工作。在一个月的实地考察中,李公朴对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在后来李公朴撰写的《华北敌后—晋察冀》一书中,他对延安之行、对共产党和八路军评价很高,他认为“延安是一个实验区,是一个革命的实验区。
4.赵超构,
著名新闻记者,专栏作家,报人。1944年6月作为《新民报》的记者代表,随“中外记者访问团”访问延安。6月12日,毛泽东、周恩来等接见了包括赵超构在内的中外记者团一行。
5.邓宝珊,
邓宝珊(1894年-1968年),名瑜,字宝珊,甘肃天水人,是民国时期纵横西北几十年的智囊人物,早年参加
中国同盟会
,是国军的
陆军上将
,
西北军
的重要将领。
驻榆期间曾三次到访延安,与中共领导人会面并商谈与陕甘宁边区合作抗战问题。
6.丘琮,
台湾名士丘逢甲之子(1894~1976),1938年2月以广东中山大学教授身份访问延安,盘桓二月余,发表观感:他们从上到下,各机关各部门办事效率极高……上级没有官僚架子,下级敢于负责办事,公务从未互相推护,与国民党的腐朽的衙门作风真是迥然不同啊!……延安诸公,谦恭下士,喜闻摘过,邦纳善言,彬彬有若古贤之理想境界,殊出外界意表。”
值得一提的是,抗战时期,还有一些爱国民主人士由于诸多原因而没能亲自前往延安,但他们对中共在延安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光辉业绩,极为赞扬。他们向往延安、向往中共领导下的红色圣地,拳拳之心,永载史册。(
只有那个点击上方,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