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穷人每天都吃什么?别再被电视剧误导了,你可能无法接受
创始人
2025-07-31 20:32:37
0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不光是字面意思,更是古代穷苦人的生死之劫。那么,老百姓认为是天大的吃饭的事,古代穷人每天都吃什么?别再被电视剧误导了,你可能无法接受。

一日两餐为的是省一顿饭

关于古代人吃饭,我们千万不要把电视剧给带偏。在很多的剧情里,即便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也是有两三样菜肴,然而,这在实际生活中是不现实的。

一方面在古代是没有像现在这样多的调味品,更别说什么拌酱火腿什么高档的食材。古代人的调味品无非就是油和盐,而这两样恰恰在老百姓来说是极为罕见的奢侈品。

在没有油没有盐的条件下,真正在古代穷人吃的食物,放到今天估计没几个人能吃得下。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是即便是这样,还得一天能吃两顿饭,这样才能维持下去。

而中原地带百姓们常常把晚饭称之为喝汤,其实就是在寒冷的冬天,为了将就过一晚上,人们往往会再煮点汤喝喝暖暖身子,后来才固定成为晚饭。

你可不要轻视这一天省下一顿饭,一年下来就能节省很多的粮食。之前八十年代,在洛阳等地的工厂单位的集体食堂,还保留有周日周六这两天只有早餐午餐的就餐习惯。

粗茶淡饭并不是为了养生

现代人讲究养生,往往隔三差五弄点粗粮,为的是叫肠胃歇歇,因为成年累月都是大鱼大肉,容易形成三高甚至是五高,血脂稠血压高很是常见。

但是这样的偶尔吃点粗粮,在古代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甚至是能够保证这样的粗茶淡饭就已经非常难得。

这一方面是因为古代的粮食产量很是低下,黄河流域亩产小麦不到三十斤,民国时期也不过五十斤,即便是长江流域水稻亩产也不到一百斤,在这样的情况下。老百姓种庄稼其实是连自己的温饱都成问题,因此上即便是粗粮也难得保障。

更重要的问题是,即便是这样的伙食,古代的人们还是要起早贪黑,耕地插秧喂猪种菜,这可都是力气活。

老百姓肚里本来就没有油水,再加上清汤寡水吃粗粮,体能消耗可想而知。在满清以前,我国的男人平均寿命是四十岁,这实际上与老百姓的能量摄入有着莫大的关系,就别提一旦有瘟疫传播,这个平均寿命就会大打折扣。

吃糠咽菜树皮观音土尽可充饥

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古代,能够填饱肚子是老百姓最为关切的事,至于吃什么,可谓是物尽其用。一般人认为老百姓吃的窝窝头就是玉米棒。

其实不然,这窝窝头七成以上是杂粮,比如豆饼之类原本是喂牲口,都被人们拿来自己充饥,相比之下,玉米已经算得上是细粮。至于大米小麦这些更高级的细粮,还不够给地主和官员交租子,哪里能给老百姓自己享用。

在这样吃不饱的境况之下,为了充饥,老百姓可谓是绞尽脑汁想尽办法。首先是野菜可以拿来掺点粗粮做成窝头,这种野菜可谓是满山偏野,只不过人们挖掘成风,因为也就显得总量不足,于是便瞄准树皮,这在关键时候还是能够抵挡一阵。

更叫人感到心酸的是,为了填饱肚子,甚至连观音土也会被人们拿来充饥。当然这样的食物原本就不能食用,有很多人因为食用观音土而丧命。

产能不足造成可用来填饱肚子的资源原本就不多,再加上被农民种的粮食大都是要上交朝廷,因此能留给自己使用的东西很是欠缺。这种情况下孩子的生长就成为大问题,面黄肌瘦可以说是古代农村孩子最为常见的现象。

其实这种情况即便是在解放后依然存在,我们时常鉴定这个人是什么年代出生的,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大都不会是人高马大,几乎个个都是身高在一米七以下,为什么?生活营养跟不上,因此造就了身体矮小,体质很差。

清汤寡水源自买不起食盐

现代人喜欢清淡一些的食物,因为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摄入盐成分过多会引起一系列的疾病,最为常见的就是高血压,血脂稠。这一方面是因为钠原子的过多沉淀,会导致血管壁硬化甚至狭窄,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心脑血管意外,也就是脑卒中亦或是偏瘫中风。

但是这样的疾病在古代就很少会出现,这是因为古代食盐十分紧缺,因而在一般的老百姓来说,吃盐就是极为奢侈的一件事。

古代穷人不仅用来做食材的生活资料本来就少,而且一般都是清汤寡水。这并不是因为古代人讲究养生,而是他们没有条件吃上咸盐。

在没有盐的食品中,也就没有油的存在的必要,因此炒菜就是一件极为罕见的事。所以有些电视剧里常常有一家人围着桌子吃上几个菜,这个画面很是违和。最起码的,这个剧本的编剧并没有生活的的基础,因而就显得剧本严重脱离实际。

其实在《延安颂》这个电视剧里,我们可以看到毛主席在吃饭的时候,桌子上总是有一盘湖南的辣椒。这并不仅仅说是毛主席生活很简朴,实际上这也是反映当时的延安缺乏食盐,即便是毛主席也只能拿辣椒来下饭。

大鱼大肉在古代并不时兴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是梁山的标配,可是你别认为这是一种炫富,恰恰相反的,这是一种无奈。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即便是大鱼大肉也做不出什么味道来。

七十年前在上海,最穷的是只能吃大闸蟹,因为他们买不起食盐,只能靠大闸蟹的天然咸味来激活进食的味蕾。其实梁山的好汉们之所以大块吃肉,是因为没有细米白面,只好拿鱼肉来充饥。

同样的,在古代是没有牛肉这一种食材,因为牛在当时可是主要劳动力,没有谁会把牛给杀死当肉吃。至于猪肉什么时候成为主要的辅食,还是得益于东坡先生的《猪肉颂》。

其实这也并不值得炫耀,因为在当时,大户人家是不吃猪肉的。“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其实这个打油诗已经说明当时猪肉在人心里的位置。

结语

总的来说,我们不能拿现在的饮食习惯来衡量古代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毕竟是环境不一样,历史背景也是大径相庭。

但是有一条倒是古今中外众口一词,那就是爱惜每一粒粮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一句话尽管有些老套,但却是颠覆不破的真理。尤其是当我们了解到古代老百姓的饮食之苦,就会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的来之不易。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广州二中飞出“空中F1”选...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秦小杰 七月午后的阳光,将位于广州市白...
2025-08-02 08:39:34
全国“数据要素×”大赛福州...
全国“数据要素×”大赛福州初赛正式启动啦!此次初赛的开启,犹如在福...
2025-08-02 08:38:14
福州市数字经济职工劳动技能...
近日,福州市数字经济职工劳动技能竞赛决赛隆重举行。赛场上,来自各行...
2025-08-02 08:36:39
原创 ...
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最得力的助手就是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是一个非常会...
2025-08-02 08:33:38
原创 ...
文|柯静 编辑|柯静 前言 秋战国时期楚越之间地关系在当时影响有多...
2025-08-02 08:33:34
原创 ...
楚汉相争时,项羽作为盖世英雄,立下赫赫战功,却高开低走,被刘邦逆袭...
2025-08-02 08:33:21
第一功臣,权力大,刘邦还会...
萧何作为第一功臣、第一丞相,那他适不适合做呢?日子好不好过呢? ...
2025-08-02 08:33:13
原创 ...
皇权,受命于天,但是当到了这个孤独又清冷的位置上的人,还是当初的那...
2025-08-02 08:33:08
原创 ...
木木:小月月,快来啊!我给你暖好被窝了。 月月:来了来了,请开始你...
2025-08-02 08:33:03

热门资讯

原创 谷... 作为中美混血滑雪天才,谷爱凌出生于2003年,源自美国旧金山。她的父亲是一名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美国人,...
原创 江... 有关孙策的误解 关于孙策,正史中有两个故事: 孙策在曲阿遇到太史慈,二人搏斗。太史慈抓走了孙策的头盔...
原创 历... 近代历史上全球知名的五位伟人,世界文明存在了数千年,这期间的跌宕起伏、风云变幻是何等的波澜壮阔,每一...
原创 李... 上蔡东门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归?功成不解谋身退。直待咸阳血染衣。 李斯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丞相,可以...
原创 爱... 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是一位德国科学家(后来加入了美国国籍),而蒋介石是中国国民党的领袖,陈独秀则是一...
原创 清... 到隆裕当太后时,已经是公元1908年以后的事情了,当时的清政府大势已去,除了在直隶省附近还保持一定的...
原创 深... 深挖长平之战背后的秘密! 长平之战算是战国时期比较著名的一次战争了,不仅仅是持续时间之长,更在于双方...
原创 曹... 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是一个义薄云天、忠贞不二的天下义士,赤兔马是一匹日行千里,奔跑迅速的马中皇者,原本...
原创 基... 引言: 基辅罗斯和拜占庭帝国,是中世纪东欧地区两个最为重要的政治实体,它们的历史交往,对中世纪东欧地...
原创 明... 第四候选人:光明左使杨逍 杨逍,乃是前任教主阳顶天的得力助手,在明教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相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