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是一位德国科学家(后来加入了美国国籍),而蒋介石是中国国民党的领袖,陈独秀则是一位大学教授,他们三个人怎么会可能发生交集呢?
没错,在1932年,他们还真就有了交集!
爱因斯坦在上海的留影
这天,蒋介石收到了一封来自德国的电报,电报是爱因斯坦发过来的。他并不是不为自己,而是在替被关在监狱里的陈独秀求情。
电报中说:“陈独秀是你们东方的文曲星,你不应该杀他!”
然而,蒋对此不予理睬!
可能有人并不了解,陈独秀和爱因斯坦两个人虽然说没有见过面,可是两个人同龄,都出生于1879年。另外,他们互相都知道对方、倾慕对方。
遗憾的是,爱因斯坦曾经两次到过中国,他们彼此并没有见过面。
1922年,爱因斯坦在前往日本讲学的途中,曾于11月3日在上海停留。当天,他在多人陪同下去了“一品香”餐馆用了午餐,然后到“小世界”剧场听了昆曲,还逛了城隍庙、豫园、南京路等地。
油画《爱因斯坦在上海》,俞晓夫绘
这次只是路过,在做了短暂停留之后,爱因斯坦启程去了日本。
一个多月后,他从日本返回德国,又在上海短暂停留。当时,蔡元培先生邀请爱因斯坦去北京大学讲学,连给他的报酬都讲好了。遗憾的是,爱因斯坦拒绝了这一邀请,停留了两天便迅速离开了中国。
之所以如此,在他后来的日记上披露:“中国人吃饭时不是坐在凳子上,而是像欧洲人在丛林里解手时那样蹲着。”
他认为中国、日本和印度人在智力上对比欧洲人都有着天然的不足,属于未开化之人。
虽然当时的中国确实落后于欧洲,但爱因斯坦的言语中未免过激,对中国人还是充满了歧视。
另外,爱因斯坦拒绝了去北京讲学,可能还跟薪酬有关。
当他在斐思德夫妇的陪同下在上海参观游览时,对方只是邀请他去北京,但却未提及酬劳的事情。爱因斯坦或许私下断定:斐思德是蔡元培的说客,想要不支付报酬而让他去演讲?
再加上他见到中国当时的多地战火纷飞,民不聊生,更加坚定了爱因斯坦认为北大付不起报酬的想法。所以,爱因斯坦仅停留了两天,便赶紧离开了中国。
爱因斯坦照片
在上海期间,爱因斯坦虽然没有见过陈独秀,却对其神交已久,认为陈是中国的文坛领袖,心里对他仰慕的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国难当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陈独秀发表一系列文章,提出反蒋抗日的主张。他在文章中,斥责蒋介石依赖国联主持公理不仅是“妄想”,而且是“奴性”表现。他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在和平谈判的掩盖之下,实行其对帝国主义投降。
陈独秀的诸多言论,表现了他的强烈爱国热忱和坚决抗日态度,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就授命手下对其实施了抓捕。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
事情发生后,各界人士纷纷出面,替陈独秀求情,希望蒋介石能放了他。陈独秀的老朋友胡适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立刻联系上了蔡元培希望他去营救陈独秀,也同时致电蒋介石,希望他不要针对陈独秀,能对他进行司法公正的处理。
一时间,蔡元培、林语堂、柳亚子等8人纷纷致电蒋介石请求从轻处置,另外周作人、钱玄同也向当时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代部长陈果夫求情。
事关重大,所有人都知道,决定陈独秀的生杀大权最终掌握在蒋介石手里。
国民党当局审判陈独秀的法庭记录
有一天,秘书将一封来自欧洲的电报交到了蒋介石手里,电报中写道:“陈独秀是东方的文曲星,而不是扫把星,更不应该是阶下囚,请求予以释放。”
这份越过大洋来到蒋介石手上的电报,正是爱因斯坦发来的。当时很多国家都比较关注共产主义,尤其是像爱因斯坦,对于共产主义其实比较认可,所以当时陈独秀被捕,爱因斯坦等才会向蒋介石求情。
这里爱因斯坦用了一个词汇“文曲星”,其实是翻译选用的,他本人未必了解“文曲星”这个典故。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民间认为他就是文曲星下凡。
民间传说出现过许多文曲星,比如:范仲淹、包拯、文天祥、许仙的儿子许仕林等。
尽管爱因斯坦把陈独秀比作文曲星,然而蒋介石却对这份电报不置可否,他认为陈独秀反对“政府”被判刑是咎由自取,而他自己只是“依法治国”。
1933年4月20日,当局对陈独秀进行了审理。他掷地有声地质问:“如果说反对政府就是叛国,那么孙中山先生、黄兴先生,岂不是最大的叛国吗?”
孙中山、黄兴当年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创办了中华民国,将孙中山先生搬出来反对控诉,属实是聪明的一着。
此番言论一出,旁听席位上不断鼓掌、喝彩,大家都觉得热血沸腾,对陈独秀都感到由衷的敬佩。
社会各界组织营救陈独秀
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最后被以“危害民国罪”判处徒刑13年。
算上这次,这已经是他第五次被捕入狱。
在狱中,国民党政府国防部长何应钦仰慕其学问,曾单独面去见他并向他求字。陈独秀并不谦让,挥毫写下几个大字,顿时令何应钦汗颜: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1937年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陈独秀被提前释放出狱。出狱后,他坚持发表抗日演说,写下大量抗日文章。蒋介石请他出任国民党政府劳动部部长,被他拒绝。
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出资10万元请他另立党派,遭陈独秀痛斥。
1938年6月底,陈独秀从汉口乘船溯江而上,于8月到达江津居住,于1942年,在江津石墙院逝世。
陈独秀在狱中的照片
结语
陈独秀身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有巨大的人格魅力,所以同时获得蔡元培、林语堂,以及国外泰戈尔、爱因斯坦等人的欣赏。
他为了我国思想文化的进步,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正是因为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奉献,才会有之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思想传播。
一位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一位反对核武器和纳粹主义的伟大物理学家,陈独秀和爱因斯坦身份不同,种族不同,也许信仰也不同。但是,共同的人道主义精神会让他们惺惺相惜,互相敬重。
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将会永载史册!
感谢大家阅读,文中不足之处,还请指正。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