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东门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归?功成不解谋身退。直待咸阳血染衣。
李斯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丞相,可以说是其功也煌煌,其罪也昭昭。大秦王朝一统天下,李斯功不可没。可他最后贪恋权力,为虎作伥,血染街头的下场实在是让人唏嘘。
传统的说法认为,李斯不早日功成身退,是因为他贪恋权力所致。但是如果仔细琢磨李斯后来落得那个下场,未必就完全是因为他贪恋权力,实在是退无可退啊。
古往今来,身居高位者能够功成身退的,恐怕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吧。登高易跌重,古往今来,身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很少有人能够安全着陆。
这是因为身居高位的人难免会得罪人,一旦退休,失去了权力,难免就会任人鱼肉。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个李斯,他不功成身退,到底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
仓中鼠哲学作祟
按照史书记载,李斯的出身是楚国上蔡的一个普通公务员。
楚国是一个贵族等级氛围非常浓厚的国家。基本上每个人的人生高度,都由他的出身所决定,很难再有什么突破。
据说有一次李斯管理仓库的时候,看到仓库的老鼠吃得肥头大耳,见到了人也不会害怕。上厕所的时候,又看到一只老鼠饿得骨瘦如柴,一看到人,就如同惊弓之鸟一般逃跑。
李斯就琢磨呀,同一个物种,为何差别会如此之大呢?关键就在于环境啊。
于是,他就舍弃了在楚国的公务员铁饭碗,跑到了秦国去投靠当时的丞相吕不韦。从此以后,李斯的人生就开始信奉仓中鼠哲学。他要一辈子住在米仓里,再也不愿意回到厕所里。
李斯的米仓是什么?其实就是权力。所以,这也就成了后来李斯恋战,不去跟赵高同流合污的一个重要原因。
改革家的梦魇
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秦始皇活着的时候,对李斯是百般的拉拢,李斯的女儿都嫁给了秦始皇的儿子,李斯的儿子都娶了秦始皇的女儿。
可以说秦始皇为了让李斯心甘情愿地为他卖命,已经将赢家跟李家高度绑定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所以正常来说,就算李斯退休了,他老李家依然是大秦帝国数一数二的大家族。
但这只是正常情况。然而,李斯当时的处境很不正常。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统一天下,车同文,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些都是功在千秋的伟业。
但这只是以后人的角度来看待,放在当时人的眼里,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变法呀。
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不仅废除了六国的文字,还拆除了六国的城墙,并且还把商鞅变法普及到全国去。
要知道,当年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就把自己的老命给搭了进去。现在秦始皇和李斯在六个敌对国家推行商鞅变法,实在是不敢想象,这到底是多大的一颗雷啊。
这颗地雷一旦爆炸,足以将李斯这个小身板炸得粉身碎骨。因为秦始皇推行的这些政策李斯本人就是实际操盘手。
所以说,李斯就是一个风险放大了六倍的商鞅。人家商鞅最后的结果可是五马分尸,莫非轮到李斯的时候要请30匹马过来?
秦始皇还活着的时候,他们一个是强君,一个是能臣,君臣两人联手,天下无敌,能够镇得住那些牛鬼蛇神。可是一旦失去了秦始皇这个最大靠山之后,李斯彻底慌了。
他无法确定,自己到底能不能镇压住下面那些反对势力。他必须要死死地攥住自己手上的权力,不仅要保住自己现有的地位,还要更多更多的权力。也就只有这样,才会给他一点安全感呐。
此时,李斯唯一的出路,就是成为大秦帝国最大的常务副皇帝。让李氏家族成为大秦帝国实力最强大的家族,等到把所有的反对派统统给熬死,才有机会安全着陆。
否则,如果不知死活去追求什么功成身退,李氏家族到菜市口报道那一幕,恐怕要提前三年上演了。
背叛扶苏的理由
可就算如此,他为什么要跟赵高、胡亥同流合污呢?那公子扶苏是多好的一个人。
而且公子扶苏还是李斯的女婿,为什么李斯帮一个外人,都不帮自己的女婿呢?真的是传说中公子扶苏上位后,会重用蒙恬而放弃李斯的原因吗?并不是。
其实对于李斯来说,秦始皇那20多个儿子,任何一个阿猫阿狗上都能行。唯独这个公子扶苏,就是不能让他上台。
公子扶苏信奉的是儒家学说,对秦国正统的法家学说向来都很不感冒。此人上台之后,必定会对秦始皇的政策进行改弦更张,重用儒家而抛弃法家。
那么,法家专业出身的李斯将会变成无用之人。更可怕的是,他之前冒着得罪这么多人的风险,取得的业绩都会被全面推翻。
还有一点,就是秦始皇生前干了一件天怒人怨的事情,就是著名的焚书坑儒。
当初上书秦始皇焚书坑儒,反对分封制的,就是这个李斯。如果让儒家那帮人上台执政,那么李斯,这个跟他们有着血海深仇的死对头,能够跑得掉吗?
但是,李斯是注定要失败的。他想要自保,除非将他的前任老板秦始皇手上的权力统统收拢到自己手中,集皇权与相权于一身。
此举,就相当于恢复当年君臣二人的无敌组合。可要真的是这样,大秦帝国直接过户给李家算了。
故而此举必定会遭到来自皇权的反击,胡亥在赵高与李斯之间的争斗,一直拉偏架也就不足为奇了。
总而言之,当时李斯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他的这架飞机注定是要机毁人亡的,根本没有安全着陆的可能性。
他跟商鞅一样,他们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死在自己老板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