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几千年历史长河,国家的从分裂到统一,又从统一到分裂,历史总是在分分合合中循环,看似不一样其实好像也一样,国与国之间的征战也是相当的频繁,古代的君王们常为了领地和人民而打仗。
我们看到小说和影视剧里,有很多凸显战争场面的篇幅,一般来说两军对峙的时候,都是双方军队先各自排列整齐,然后一声号令一起冲锋陷阵,其实我们自己想想也知道,真正历史上的战争绝不是这样的,这就是为什么队伍里要有足智多谋的军师,是需要战术和阵列的。
但是随着这些热播剧为人们所知,大家都有些被误导的趋势,比如说都以为在第一排的士兵们通常都很容易死,但其实啊因为军队要列方阵、加上阵法的应用等原因,死亡率跟第几排并没什么联系,甚至有时在最后一排的死亡率最高都有可能。
也许大家都有看到过这样一个画面,两军对垒的时候会有一个或几个专门扛起军旗的士兵,他们在冲锋的时候也扛着大旗。这个军旗啊可是一个攸关的存在,形象一点来说,军旗所在的地方就代表这里都是友军,便能够迅速判断出我方阵营的位置了。除了这个作用之外,还有振奋军心的作用,正是用军旗来宣布统治权;除此之外的关键作用就是军旗的庞大可以起到一定的指挥作用,在混乱的战场上根本无法进行口号交流,统统是用军旗引导士兵战斗的。
扛旗的士兵其实分为两类,一般是将旗手和军旗手,前者一般跟随主将,不会参加战斗,但是后者则是与士兵们共存亡,随时要出现在队伍里。
那这样一来,军旗手主要就承担着连接主帅和士兵们的纽带作用,上传下达,而且他没有任何的武器在手,唯一的任务就是要始终保持军旗的飘扬挺立。正所谓人在,旗在,即使人不在了旗也要在。既然这样,对方的士兵为什么不先解决掉手无寸铁的军旗手呢?这样不就能用最简单的方法使敌军军心涣散了吗?
古人不是没有这样想过的,在靖难之役里当时南军的惨败就是因为帅旗的无辜倒下而直接造成的,历史上的将帅们也绝对有着这样的智慧,更懂得如何利用军旗的关键。但是要知道扛旗人的职责就是保持军旗挺立,他们也会派众人保护起来,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得手。
通俗讲就是双方都明白军旗的关键作用,无论是哪一种扛旗手,身边都有一大堆人马保护着他,并且相对来说能被选作护旗手的士兵,都是武功造诣高超的人,即便没有武器也是不能小觑的。
所以说,要想迅速的斩杀军旗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有时甚至比杀死敌军的统帅还要难。要想在战场上迅速击杀军旗手,战前必须要有周密的部署,还要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如果操作不好,投入大量兵力击杀敌方军旗手的时候会被敌军反攻,得不偿失,所以在古代战场上很少有这么干的,那些能杀掉对方旗手的,很多都是运气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