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三年,雍正皇帝下令将孝庄下葬于昭西陵,让孝庄在去世三十九年之后终于入土为安。
孝庄在康熙二十六年病逝于慈宁宫,享年七十五岁。孝庄临终前对康熙说到:“太宗皇帝已经下葬很久了,不要为我打开他的墓穴,在顺治皇帝孝陵附近找个地方把我安葬就可以了。”
与孝庄感情深厚的康熙尊重其遗愿,下令在顺治皇帝的孝陵附近修建暂安奉殿,暂时把孝庄的梓宫安放在此。
可这一放就是三十多年,在康熙以后的日子里直至去世,他没有再为孝庄修建正式的陵寝。
我们不禁会产生疑问:康熙皇帝为何没有为自己无比尊重的祖母修建陵寝,让其入土为安呢?
接下来我们就从康熙与孝庄的关系中去尝试寻找答案吧
康熙即位背后有孝庄的存在
顺治二十四年,顺治皇帝得了天花,这个病在当时医疗条件不发达的时代几乎是不治之症。顺治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他清楚选定一位自己的继承人已经迫在眉睫。
顺治一共生了八个儿子,三个不幸夭折后,只剩下了5个。在这5个儿子当中,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是皇二子福全和皇三子玄烨。
顺治比较青睐福全,因为他觉得福全身上有自己的影子。但是孝庄太后青睐的是玄烨。在这个问题上,顺治和孝庄产生了分歧。
由于迟迟未决,顺治皇帝决定征询一个人的意见,这个人就是汤若望。
汤若望是一位来自德国的传教士,他曾为清朝修订了一部《时宪历》,从此让汉人开始信奉清朝的正朔。因此,顺治皇帝非常尊重汤若望。
汤若望对于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表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三阿哥玄烨得过天花并且治愈了,由他继承皇位,可确保大清的长治久安”。
对于自己因为得了天花就要不久于世的顺治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合理的回答。于是,他当即下定决心立已经出过天花的皇三子玄烨为太子,在自己死后继承大统。
可以说汤若望的意见直接促进了玄烨能够继承皇位。但是事情是如此简单吗?
事实上,汤若望和孝庄太后的关系也很好,早年间汤若望还给孝庄的亲侄女治过病,因为深得慈禧的信任和尊崇。那么顺治在临终前征询汤若望皇位继承人的问题,汤若望的回答是否有孝庄的意思在里面,值得我们思考。
总之,八岁的玄烨在孝庄太后的鼎力支持之下,成功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
孝庄太后力保即位初期的康熙皇帝平稳度过
顺治皇帝在临终前,不仅下诏确定自己的皇位继承人,而且还和孝庄太后一起为未来年幼的小皇帝选定了四位辅政大臣。这四个人就是索尼、鳌拜、遏必隆还有苏克沙哈,他们在康熙朝初期的时局中都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也许是出于多尔衮在顺治皇帝时处处掣肘的担心,孝庄太后选定的这四位辅政大臣都是异姓,没有一位皇族成员。这样的话,既可以避免一些皇室宗亲来干涉皇权,同时又可以用皇室宗亲的权威来避免辅政大臣权力过大。不得不说,孝庄太后为了孙儿能够坐稳皇位是煞费苦心。
虽然孝庄太后安排得如此周密,但不代表康熙的皇位是高枕无忧的。四大辅政大臣之一的鳌拜随着权力的提升开始变得愈发嚣张跋扈,逐步成为了四大辅臣之首,甚至有的时候都不把康熙皇帝放在眼里,威胁到了皇权。
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孝庄太后站出来,主张将另外一个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嫁给皇上做皇后,进行政治联姻。不仅如此,还晋升索尼的儿子为领侍卫内大臣。这样一来,索尼一家对孝庄太后和康熙皇帝变得死心塌地,对牵制和打压鳌拜的势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康熙八年,十六岁的康熙皇帝在孝庄太后的授意和指导下一举铲除鳌拜,从而稳固了自己的皇权。
康熙孝敬孝庄,两人祖母情深
随着康熙皇帝亲政并逐渐稳固自己的皇权,孝庄太后开始逐渐退居幕后,她希望孙儿可以自己去建功立业。
康熙皇帝一天天变得成熟起来,孝庄太后也逐渐开始衰老。康熙皇帝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去给孝庄请安,了解她老人家的身体情况。
每次两人一起出行时,碰到道路险峻的情况下,康熙都会下马亲自去扶着孝庄的轿辇慢慢前行来保障祖母的安全。由此可见康熙对自己祖母的孝顺。
到了康熙二十六年,已经七十五岁的孝庄太后,身体开始变得不好,到了年底病情突然恶化。康熙每天在慈宁宫伺候孝庄,为其亲自品尝汤药,不分昼夜地陪在孝庄身边。
在看到孝庄太后的病情仍然没有好转时,康熙亲率众王公大臣从紫禁城步行去天坛为孝庄祈福。他请求上天减少自己的寿命来延长自己祖母的生命,令在场的大臣们无不动容。
但天不遂人愿,不久孝庄太后还是病逝于慈宁宫。
到此,我们再来看开篇我们提出的问题,孝庄死后,康熙只是为祖母修建了暂安奉殿,为什么没有着手为孝庄修建正式的陵寝为其下葬呢?
有人分析说,康熙晚年疲于应付自己儿子对皇位的争夺,没有精力去安排孝庄下葬的事情。但是孝庄是病逝于康熙二十六年,而九子夺嫡的闹剧是发生在康熙五十年以后,所以说康熙因此无暇顾及祖母下葬的说法是很牵强的。再考虑到康熙对孝庄深厚的感情,他是不可能会懈怠自己祖母入土为安这件大事的。
还有人说,因为孝庄下嫁过多尔衮,康熙没有办法将祖母葬进孝陵。事实上,这个说法也是没有事实根据的猜测。
冷面历史君认为,康熙皇帝之所以没有及时下葬孝庄皇后,可能是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在礼制上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般来说,孝庄死后应该是和自己的丈夫即皇太极葬在一起的。但是,孝庄临终前的遗愿是不要和自己的丈夫葬在一起,而是要把自己埋葬在自己儿子顺治皇帝孝陵的附近。
这样就不符合礼制了,也让康熙皇帝犯了难。久而久之,孝庄太后的梓宫就一直被放置在暂安奉殿。
直到雍正三年,雍正皇帝下令就在暂安奉殿就地修建陵墓,年底就将孝庄太后的棺椁埋葬使其入土为安,是为昭西陵。
文章到此就揭开了孝庄太后死后三十九年后才能入土为安的谜底。
对此,大家有什么了解?
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