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荡之战是为南宋王朝站稳脚跟奠定基础的重要战役,如果宋军没有在这场战争中挡住完颜宗弼南下的锋芒,那么南宋之后的百余年历史很可能便不复存在。
《宋史·韩世忠传》:兀术将入侵,帝召诸将问移跸之地,张俊、辛企宗劝自鄂、岳幸长沙,世忠曰:"国家已失河北,山东,若又弃江、淮,更有何地?"于是以世忠为浙西制置使,守镇江。
一、完颜宗弼的傲气,马失前蹄的端倪
(一)、金军已成骄兵,而骄兵必败
1、第三次南侵的背景
《金史》:及宗望伐宋,宗弼从军。取汤阴县,降其卒三千人。至御河,宋人已焚桥,不得渡,合鲁索以七十骑涉之,杀宋焚桥军五百人。这场战争发生于金军第3次南下之后。1130年正月,宋高宗赵构从宁波乘船出海逃亡,金军猛追不舍,但在台州地区遭到了南宋水军将领张公裕的拦截和江南各地居民的阻挡,金军南下的去路遂被阻断,所以他们在掠夺了大量财宝之后,于1130年2月,撤回北方。
2、孤军深入乃兵家大忌
《金史》:宗弼,本名斡啜,又作兀术,亦作斡出,或作晃斡出,太祖第四子也。希尹获辽护卫习泥烈,问知辽帝猎鸳鸯泺。
完颜宗弼于1129年集结10万兵力第4次向南,他再一次选择马家渡过长江。渡江之后他带领的先头部队,马不停蹄一路疾驰。占领南京城后,他又迅速冲向杭州。进军速度之快,完全符合完颜宗弼的用兵特点。但如此做法的弊端是导致完颜宗弼孤军深入,战线拉得太长。他没有充分考虑后被增援部队和后勤补给问题,只是一股脑的向南冲杀。
从这一方面看,完颜宗弼也有些轻敌。前三次南下都非常顺利,没有太大波折,可见他自认为此次向南仍然是速战速决,未曾考虑周全,更没有想过失败了如何应对。这样孤军深入的举措,更是一种自断后路的行为。
3、知己知彼对症下药,韩世忠做到了
试想,作为一个征战多年的军事将领,完颜宗弼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他又为何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呢?一方面是由于他小瞧了宋军;另一方面,他并不知道此次对阵的主将绝非等闲之辈。
相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韩世忠充分了解完颜宗弼,料定完颜此次一定会一路向南孤军深入,所以韩世忠在敌军到达之前就将镇江地区的驻守部队调回江阴地带,避开完颜宗弼企图速战速决的锋芒,而后,他将部队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三者分别驻扎于上海青浦北侧,上海江湾和上海海口。并且他在海口地区大规模训练水军,以备后期可以迅速北上,截断金国军队的退路。
陈公辅:若韩世忠屯淮东,贼不敢犯;岳飞进破商、虢,扰贼腹胁。二人虽无淮西之功,宜特优宠,使有功见知,则终能为陛下建中兴之业。
(二)、出其不意,断完颜后路
《宋史·韩世忠传》:既而兀术分道渡江,诸屯皆败,世忠亦自镇江退保江阴。杜充以建康降敌,兀术自广德破临安,帝如浙东。世忠以前军驻青龙镇,中军驻江湾,后军驻海口,俟敌归邀击之。
为了充分迷惑完颜宗弼,韩世忠还大张旗鼓,亲自到嘉兴过上元节,营造出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让完颜宗弼认为韩世忠并无战意。轻敌到没有防备的金军自然正中韩世忠下怀。
1、占据镇江,抢占先机
在过上元节时,韩世忠便悄悄派兵趁虚而入,带领8000水军赶往镇江,意图截断完颜宗弼的出路。完颜宗弼了解情况后,也立刻从杭州附近的运河北上赶往镇江。但他错过了最佳时机,镇江早被韩世忠占领,与此同时,韩世忠控制了镇江附近的金山、焦山等制高点。他用大量战船封锁了长江的渡口。使得完颜宗弼无法从运河顺利过渡,进入长江。
2、伏击完颜宗弼
宋陈邦光以江宁府降。留长安奴、斡里也守江宁。使阿鲁补、斡里也别将兵徇地,下太平州、濠州及句容、溧阳等县,溯江而西,屡败张永等兵,杜充遂降。
本已经错失先机,完颜宗弼再度马失前蹄。由于韩世忠早已料定完颜宗弼将带人登上两侧制高点观察情况,所以见韩世忠将伏兵埋伏于山上山下,随时准备生擒完颜宗弼。但由于事发时上下伏兵没有紧密配合,使得完颜宗弼得以仓皇逃走。
二、黄天荡大栽跟头
(一)前所未有的困境
1、突围屡战屡败
完颜宗弼逃走后,他多次试图用强攻的方式冲破韩世忠的封锁,但都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也很简单,韩世忠准备充分,以逸待劳,而完颜宗弼被包围后,军队气势锐减,准备不充分,战斗力不足。韩世忠妻子梁红玉还亲自在山上擂鼓助威提振士气,这在后期便成为一段历史佳话。多次突围无果之后,完颜宗弼试图与韩世忠谈判,他表示可以归还掠夺宋朝的人马和财宝,只求韩世忠能放开长江口让他们北上。
2、沿江西行,另寻出路,误入黄天荡
遭到拒绝后,完颜宗弼暂且放弃突击,他沿长江一路向西,祈求寻找其他的出路,但韩世忠及时追捕,由于金国军队不了解长江水道的水文特征,金军误打误撞,被堵截之下冲进了南京东北部的死水港湾黄天荡。
(二)战争的重要转折节点
韩世忠利用地形封锁黄天荡出口,在金军试图冲出时,宋军用绳索拖拽金军战船,重创金军。此时被牢牢围困的完颜宗壁,二次请求韩世忠能够放他一条生路,但又被回绝。
宋安抚使马世元率官属出降。进降卢州,再降巢县王善军。当海等破郦琼万余众于和州,遂自和州渡江。将至江宁西二十里,宋杜充率步骑六万来拒战,鹘卢补、当海、迪虎、大抃合击破之。
很多历史学者发问,为何金国没有派兵救援完颜宗弼,但事实上,这段时间金军元帅多次派人接应,企图冲入长江,援助完颜宗弼,但韩世忠周全准备,在江苏地区安插了众多防守的水军,挡住了金军的去路。完颜宗弼孤立无援、无计可施。
1、开挖老鹳河,迎来转机
被围困长达两个月,在4月12日,完颜宗弼迎来了转机地方,乡民建议他开挖老鹳河道,利用这条河道连通长江,冲出黄天道,完颜立即刻下令实施,此计效果显著,他们成功的冲出黄天荡。宋军察觉之后,韩世忠即刻派水军沿长江西上追击完颜宗弼。宋军在南京北部建立防线,堵住完颜宗弼向东渡江的通路。
2、再挖新河,峰回路转
被堵住去路的完颜宗弼用重金寻求破敌之策。此时福建人王某向完颜宗弼建议,让他将大量黄土填补在甲板之上,使得船重量增加,确保船在行驶时的稳定,防止宋军用铁锁将船拽翻。又让他为船安插船桨以加快行军速度。同时,完颜宗弼准备了大量火箭,用于日后和韩世忠正面对垒。做足充分准备后,完颜宗弼派兵在南京西南侧,开挖新河,用新河道绕过韩世忠安插于南京北侧的水军堡垒,金军得以顺利地行驶至宋军上游地带。
3、反败为胜,重创宋军
去明州二十五里,大破宋兵,追至其城下。城中出兵,战失利,宋主走入于海。
绕过宋军阻碍之后,在长江上和宋军正面遭遇,金军便用准备好的火箭让擅长射箭的士兵乘坐小舟迅速靠近宋军战船。由于宋军战船较大,行动不便,金军迅速靠近,射完火箭之后又即刻撤离。宋军大船被火点燃,损失惨重。如果没有崇福禅院的僧人带领地方乡民援救韩世忠,宋军将会被消灭殆尽。
宗弼中分麾下兵,会攻明州,克之。阿里、蒲卢浑泛海至昌国县,执宋明州守赵伯谔,伯谔言:"宋主奔温州,将自温州趋福州矣。"遂行海追三百余里,不及,阿里、蒲卢浑乃还。
三、黄天荡之役,影响如何?
金军在反败为胜之后便带兵北撤,在南京停留时遇到岳家军的阻击,所以完颜宗弼决定全线撤退。总体来看,金军经这一战元气大伤,虽然最终扭转了战局,但完颜宗弼也深刻认识到再不能轻视南宋王朝。自此之后,金军便不再轻易南下,使得南宋王朝迎来了一段稳定立足发展的黄金时期。
宇文价:身更百战,义勇横秋。建炎勤王,投袂央奋发,连营淮楚,虎视无前,名闻羌夷,至今落胆。
从战事的全过程来看,韩世忠以寡敌众,以少量的水军便阻挡住完颜宗弼南下进攻的锋芒,这实属不易,在南宋战争历史上也称得上是辉煌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