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承上启下最为重要的一个皇帝是康熙,要是没他,吴三桂兴许有机会反攻北京城;大明残部在台湾也不至于输得那么惨。另外还有出征准噶尔,大力发展经济。有了相对平衡的国内环境,雍正才能过得那么安稳。然而一个处理政务极为出众的皇帝,对于处理家务总有些理不清。
像李世民,在世时还遭遇大儿子造反;刘邦在世时,连个皇储问题都决定不了。康熙也是如此,虽然打遍天下,晚年却一样理不清家务,以至于后来发生九子夺嫡的悲剧。
康熙一生中有多达35个儿子,20个女儿。然而有很多子嗣甚至没等到成年就去世,多达14人早早毙命,其中最惨的是胤禐,“出生当日殇”。康熙之前也有几个兄弟早逝,到了康熙亦是如此,因此他十分重视亲族之间和睦关系。也正是这个原因,后来胤礽太子之所以被削,便是因为对亲族都毫无怜悯重视。
胤礽屡次被废,最终弄得朝堂之内风向不停变动,一些大臣开始插手立太子一事,这才引发后来的夺嫡。史上所谓“九子夺嫡”,实际上远没有电视剧中那么夸张,真正涉及其中的仅有老四、老八,另外一些依附甚至都算不上参与者。后来雍正上位,哪怕抓了老八也仅是关押,衣食俸禄也是不缺。不过老八和妻子都是狠人,不吃嗟来之食,病死也不愿与雍正和解。
雍正在位时也有重赏过兄弟,两人一度被封亲王。一个是十三怡亲王,另一个则是老七淳亲王。十三能被封赏为亲王能够理解,母亲是章佳氏后裔,与一等公阿桂有所联系。十三也有能力争夺皇位,但无心坐上高堂,后来在老四游说下选择协助老四当皇帝。
十三从一开始就已经站边,因此才能得到雍正重视,为什么老七也能封为亲王?
七皇子爱新觉罗·胤祐,这人也是个倒霉蛋,虽然不像另外14个早逝的兄弟,却也成为早年残疾的其中一员。康熙虽然有35个儿子,但真正健康的着实不多,要么身体有病,要么脑子有病。胤祐就属于前者,出生时就患有腿疾,母亲是司库卓奇的女儿,没什么母族势力能够依仗。
古来讲究“完整”,残缺者大多不能得以重用,甚至会认为是“天残”,而遭受到歧视。开局几乎是地狱级,不被人欺负就不错了,然而老七也是身残志坚,安心做事,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想提高一下自己的地位,让母亲过得稍微好一点。后来因为屡立战功,老七终于进入康熙视线中,而其母戴佳氏成为康熙最晚封赏妃子之位的女人。
胤祐一生太过励志,可以说是康熙所有皇子中最优异的一位。要不是残疾,要是母族势力稍微强一些,他都有机会能争一下皇位。后来雍正上位,封了两个亲王,胤祐就是其中一位。
有说雍正之所以要封胤祐为亲王,是因为一开始胤祐就已经站边雍正。对于这个说法并不是很认可,胤祐有交好雍正是肯定的,而得到这一切还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在雍正时期,胤祐帮雍正整顿过军队中奢靡歪风,改善八旗兵卒不良嗜好。胤祐的军功上虽然稍差,但实际作用却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