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埃及神话中,玛阿特是一位头上饰有鸵鸟毛的女神,鸵鸟羽毛就是她的象征。
人死后,亡灵被带入阴间,进入来世审判庭,对审判官自证清白。
他们的心脏被置于太平上,用玛阿特头上的羽毛或玛阿特雕像进行称重。
人生前每做一件坏事,心脏就会加重一分。古埃及人认为,没有被罪孽玷污的心脏不应该具有重量。
如果天平一端的亡灵心脏重量小于等于太平另一端的玛阿特羽毛的重量,那么,他就可以继续向前走,顺利进入来世。反之,就会被守在天平边的恶魔吞食。
因此,玛阿特的羽毛就成了一个判断人是否有罪的标准。
玛阿特,成了古埃及人心中公正、秩序、真理的象征。
玛阿特在创世之时奠定了神的秩序,其名字本身就拥有真理、秩序、平衡、法律、道德、正义等多重含义。
而现实生活中所谓的名词“玛阿特(mt)”源于动词“引领,指导”(m),含义是“事物应然之道”,代表了人的美好品德。
“玛阿特”作为和谐的宇宙秩序,既涵盖了正义的社会秩序,也包括了神圣的自然秩序。
国王的权利由“玛阿特”赋予,也就必须维持“玛阿特”的存在。
玛阿特内涵的演进
玛阿特的含义在古埃及有着明显的渐变过程,但它确是古埃及的基本观念。
玛阿特最早作为一个道德概念出现在金字塔文之中。
它由最早的古王国时期的纪念碑式的存在转变为神的意志,也就是人间的统治者法老的意志。玛阿特的基本内涵已经形成, 玛阿特伦理的基础得以确立。
第一中间期与中王国时代,随着古王国的衰落,秩序的含义得以强调。玛阿特观念逐步被民众理解,人与神的联系逐渐紧密,美德被强调。
新王国时期,神的意志与玛阿特逐渐统一。
国王通过玛阿特观念这一思想来控制人民,重新建立起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神权与王权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玛阿特也成为国王限定行为、渴望正义的基本方式。
但是,无论是哪一个时期,玛阿特观念的具体内涵都是为神、为法老尽忠,代表了社会正义、美德与人的良好品性。
它不再是一个神话中的人物,而是抽象成了一种社会伦理或社会秩序。
古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书信是古埃及人重要的社会交流途径。它记载着人们的思想,是玛阿特观念的重要的物质载体。
有学者将这些出土的古埃及信件按内容和主题,分为官方信件和私人信件两种。
官方书信又包括三种:一是经济活动信件,以税物的征收和运输为主要内容;二是外交信件,以新王国第十八王朝阿玛纳时代的阿玛纳信件为代表;三是行政管理信件,以王室敕令和行政公文为主。
私人信件内容广泛,通信的主体遍及从王室到平民。
内容涉及法律诉讼、宗教仪式和日常生活问候等方面,是古代埃及人社会生活的集中且真实的反映。因此,私人信件中蕴含着玛阿特观念是不言而喻的。
有学者以下面这两封信为例,探究一下古埃及书信的玛阿特观念。
中王国第十二王朝的国王塞索斯特里斯三世国王写给财务总管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活着的荷鲁斯:神圣显现;两夫人:生来圣洁;金荷鲁斯:神圣无比;上、下埃及之王:卡赫考尔;拉之子:塞索斯特里斯三世,像拉神一样永生。王室法令颁布给世袭贵族、法官、王室掌印者、国王唯一的朋友,两金屋和两银屋的总管,财库主管,拥有荣耀之人伊赫尔奈菲尔提:
陛下命令你乘船去提尼特诺姆,为了给西方最重要之人—我的父亲奥西里斯制作纪念碑,也就是为了重修用陛下在奥西里斯的命令下从征服努比亚的胜利中带回的金银合金制作的奥西里斯的神秘崇拜雕像。
现在这种正确的做事方式是有益于我的父亲奥西里斯的,自从陛下委派了你,你就要做这件事,相信你做的一切首先是为证明陛下(对你的)信任,因为你是陛下一手抚养起来的养子,你是在王宫中长大的唯一的孩子,所以你受益于陛下威严的监护是事实。
当你还是一个26岁的年轻人时,陛下任命你为他的同伴。因为我看出你是一个行为良好,口齿伶俐,天生聪慧的人,陛下才选择了你。
现在陛下差遣你去做这件事,因为陛下知道除了你以外,再没有人可以做这件事了。现在就去,照陛下所吩咐的一切行事后就返回。
而在这封信的开头,同时列出了国王与官员的头衔,表示出出对收信人的尊重,使国王对其下发指令分派任务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接着,国王用曾给予收件人的一系列提携和恩泽,提示收信人—官员伊赫尔奈菲尔提要“知恩图报”,现在就是报答国王的恩泽的最好时机。
最后国王在信件中提出要求,命令他乘船前往阿拜多斯,为国王的父亲奥西里斯神重修纪念碑。
国王希望塑造在下属官员的心里的一位强有力的领导者形象,希望他们严格遵从自己的命令,但他并没有以简单粗暴的方式直接命令属下。他很好地把握了君臣关系的“度”,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权威性。
他并没有像中国古代君王那样,在给臣属的公文中,一味通过自己身为君王的无上权势使臣属不得不服从,而是恩威并施。潜台词就是:“正是因为我对你有恩,所以你才要以帮我做这件事的方式回报我的恩情。”
通过将收信人,即属下官员的头衔开列出来的方式,以此表示对属下的赞赏。意思就是:“我对你如此赞赏,那么,希望你不要辜负我对你的希望。”
在这种情况下,臣属必将心甘情愿地为国王服务。
玛阿特观念中的公正和仁慈正是由此得到体现。
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下的埃及社会,王权之上,所有的臣属都是为皇帝服务。
然而上述书信揭示出,在作为古代埃及主流意识形态的玛阿特观念的指导下,王权不仅有威严暴虐的一面,也有仁慈温情的另一面。
由此可见,正是玛阿特观念让国王与臣民和谐相处,从而达到了稳固王权稳定社会的目的。
在古埃及,只有约1%的人具有识字书写能力,因此对于大多数埃及人来说,想要写信就只能假借他人之手,而书吏便承担了这个代写信件的任务。
书吏在写信中,也要秉承玛阿特观念。
国王通过书吏,用玛阿特观念教化百姓,将王权的指令准确地传达给百姓。因此,玛阿特观念中的责任意识对于书吏来说尤为重要。而这些书信就恰恰体现了书吏对玛阿特观念中的责任意识的具体而有效的实践。
中王国第十三王朝国王命令书吏在给他的一位宰相的书信中写道:
[第五年],播种季的第三个月的第二十天(左右)。一份王室敕令带到南方城市(底比斯)的一位[传令官]的办公地。
王室敕令[给]城市[长官]、宰相兼六大法庭的总管安虎:
现在将国王的敕令带给你以通知你,门前长者伊比亚,瑞孟彦赫之子,请愿道“可付诸文字,起草一份在国王仆人的庭帐中[……]对犯人的同伙皮伊的指控,他一直非法利用逃犯尚克胡,(应该)把他(皮伊)带回王宫以便对他所犯的罪行进行审问。”他如此说。
现在请愿书已被批准。把皮伊监管在你的住所,以便你之后可以对他采取行动。
愿国王永生、繁荣和健康,繁荣(和兴盛)。
书吏在信中传达国王的命令时以第三人称“现在将国王的敕令带给你以通知你”作为开始,这是因为在传达国王的命令时,书吏很可能对信件的接收者朗读这段话。
在这封书信中,国王对指定对象发出指示性话语,即书信接收者指示是“把他(皮伊)带回王宫以便对他所犯的罪行进行审问”。
这一命令一方面以书面文字呈现,再通过书吏的宣读,将命令转变为面对面的沟通,以此体现出对被命令者的尊重。
另一方面,书吏朗读信件,用声音与收件人进行对话,告诉对方自己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并用特定的词语表达出来,体现了玛阿特观念所提倡的正义以及用尊重来对待他人的社会道德规范。
信件通过写信者与收信者的沟通方式,将玛阿特观念中的服从与和谐充分地表达了出来:国王遵从神明、个体遵从国王、下级遵从上级,即使上级与自己的意见相左也要以委婉的方式来说服上级。
在古埃及人看来,这种服从意识与和谐观念就是他们日常行为的指导思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埃及王权、稳定埃及社会秩序的作用。
参考资料
《古埃及 亡灵书》金寿福 译注
《古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郭丹彤、陈嘉琪
《玛阿特观念的渐变与永恒》靳玲
《埃及中的奥西里斯神话与玛阿特》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