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中华,五千年,据史书记载发生过大概三千七百多次战争,每个时代都名将辈出,将星璀璨,有兵家始祖孙武,也有羽扇纶巾、义气风发的周郎周公瑾,还有大唐战神李靖.等等.....那么在中国封建战争史中,抛开兵法、治军、谋略,仅看个人武力,武力值最高的猛将都有谁呢?如果按照个人武力值进行排名,又有哪些猛将可以位列前五。
第一位、项羽
项羽,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西楚霸王。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可见项羽的勇猛无比和力大无穷,个人武力值可以说冠绝群雄。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中以两万之众大破章邯、王离领导的四十万秦军主力。项羽在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与汉王刘邦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常常以少胜多屡屡大破刘邦,在最后的垓下之战中,项羽仅剩28骑还能在几十万汉军中杀个三进三出,还能一人斩杀上百汉军,足见其武力值之剽悍。只可惜历史并非仅仅靠武力就能改变的,最后项羽由于政治上的幼稚导致了自己的失败,落得惨遭汉军分尸的凄惨下场。
第二位、李存孝
李存孝,代州飞狐(今山西省灵丘县)人,本姓安,名敬思,沙陀族。唐末著名的猛将,武艺非凡,勇猛过人。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唐末第一猛将,是唐末晋王李克用众多的“义儿”中的一个,因排行十三,故称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史书载:“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李克用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人称飞虎将军。据说,李存孝曾领十八骑攻取了长安,虽说是夸张之词,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李存孝力大无比,英勇善战,其在十几岁时就徒手将老虎打死,在梁军面前生擒猛将邓季筠等等,几与西楚霸王项羽比肩,被誉为“将不过李、王不过霸”,在后人评说中更有“唐初有个李元霸,唐末有个李存孝,都是恨天无把,恨地无环”。意思是说天若有个把,他们能把天拉下来,地若有环,他们能把地提起来。李存孝最为有名的是手下5百人的飞虎军,多次同他并肩作战,取得了战无不胜的辉煌战绩,令对手闻风丧胆,名扬天下。后因对义父李克用用人存在疑问,遭人离间,最终落得五马分尸的可悲下场。
第三位、史万岁
史万岁,京兆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人),隋朝名将,长于骑射,可以单枪匹马深入突厥掠夺羊马,并安然返回,可见其英勇。在隋开皇三年(583年)年间,隋军与突厥的对战中,两军单骑比武决胜负,史万岁驰斩突厥第一勇士,使突厥军不敢再战而退。史万岁骁勇善战而又善待兵卒,每行军作战,身先士卒,善抚部下,将士乐为效力,为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只可惜最后遭杨素妒忌诬陷,被隋文帝冤杀。
第四位、薛仁贵
薛礼,唐朝名将,字仁贵。战高句丽时,先是在百万军中只取敌将首级,救出郎将刘君邛,后来,在安市城之战中,身着白衣,手持戟枪,腰挎双弓,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所射者无不应弦倒地。薛仁贵在安市之战中把自己的武艺发挥的淋漓尽致,凭此一战,完全可以说他是唐朝武力第一猛将。有赞诗:“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第五位、吕布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西北)人,《三国志》记载:“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时期第一猛将。吕布原为丁原部将,被唆使杀害丁原归附董卓,与董卓誓为父子,后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诛杀董卓。旋即被董卓旧部李傕等击败,依附袁绍,又被袁绍猜忌,依附张杨。兴平元年(194年),吕布趁曹操攻打陶谦时与陈宫等叛乱,占据濮阳,但是两年间被曹操击败转而去依附徐州刘备,又趁刘备与袁术作战时袭取了徐州,与刘备和好一阵又相互攻伐一阵。期间,以辕门射戟化解刘备与纪灵的争斗。建安三年(198年),吕布先后击败刘备与夏侯惇后,曹操亲自出马征讨吕布,水淹下邳,吕布被部下叛变,城破被俘,最终被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