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何事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诫子弟》
秦始皇作为我国第一位统一全国的始皇帝,他的成就不光是为最初的中国国土板块奠定了基础,也造就了许多历史之最,其中就包括长城,灵渠,秦直道,这些古迹经历了历史的洪流被流传至今,让中外无数人都赞叹于古代人民的智慧。他为自己修建的秦始皇陵更是成为了封建王朝里最为神秘的陵墓。
公元前2010年,秦始皇去世,他就葬于这一座神秘的地宫之中,然而说他的陵墓是封建王朝之最并不是毫无缘由,这座陵墓在始皇帝生前就已开始动工,先后经历了39年的时间,工程鼎盛时期动用了70余万的工人,相当于当时全国总人数的十分之一。秦始皇陵当时的建筑工艺是当时时代最为先进的建筑水平,他更是将无数珍宝带进了地宫,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引得无数人觊觎他的宝藏。
根据古籍记载,项羽冲进关中地区后,先是斩杀了秦王子婴和众多秦贵族,然后进入到咸阳宫里抢夺财富,最后将宫殿们付之一炬,随后又进入到秦始皇陵,动用了30万士兵搬运陵墓陪葬品,一个月都没搬完,最后一把火将陵墓烧了。
而这也是秦始皇陵遭到的第一次破坏,在项羽撤离之后,皇陵又引来了关东地区的盗匪,他们对秦始皇陵进行了第二次盗窃,又再一次对皇陵进行了破坏。相传,一名牧童为了找寻遗失的羊,在机缘巧合下进入了皇陵,他惊讶于这里如同仙宫般的景象,可是由于自己点了火把,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大火烧了30天。
据说,正是因为这场大多,导致墓穴坍塌,造成了方圆数十里的地面下陷。不堪重创的皇陵终于“等来”了刘邦,刘帮称帝后,为了赢得民心,他下令开始保护秦皇陵,并且安排了20户人家居住在皇陵周围担任守陵人。
虽然一些古籍记载皇陵有多次被烧被盗的经历,但是实际研究却发现距离项羽年代最近的《史记》和《汉书》中,它们对项羽挖掘秦皇陵的记载十分隐晦,含糊不清。所以学者们也提出了一个思考,项羽是否找到了秦始皇陵?在刘邦列举项羽的十大罪状里,就有一条“掘始皇帝冢”,然而是不是抹黑项羽还真的暂时不能定义。司马迁在撰写《史记》的时候都没办法确定,他也只是根据刘邦的口述将其记录了进去。而《汉书》记载稍微详细点,还说了牧童烧了皇陵一事,但是这也不是班固自己考证得来的,还是由汉成帝的大臣上谏书中得来的。
1974年,随着骊山当地农民掘井时意外发现了陶头,秦始皇的神秘面纱也随之被现代科学揭开,但是遗憾的是,目前的考古技术并没有实现完整开发秦始皇陵,而在之后的探测中发现,整个陵墓区域占地56.25平方千米,也就是说他的皇陵占地面积有78个故宫大小,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陵墓。
古学家随后开始对皇陵四周的封土展开了调查,总共打下了40000余个地下探孔,发现地宫周围都存在着后达4米的宫墙,还发现了许多直达地宫的通道,通道的泥土并没有受到人为破坏,而在探查皇陵的时候,就只发现了两个盗洞,燃热人盗洞距离地宫还很远,根本没能进入到地宫。并且地宫里有大量的水银,这已经得到了证实,强行进入会引起水银挥发导致人体中毒。
虽说国家考古队在进行挖掘工作的时候是先要保证古迹的完整,在挖掘工作中利用破坏性的工具则是犯了大忌,但是盗匪哪里会管怎么多?现在科技没办法保证完整挖掘秦始皇陵,但是盗匪用些山野路子说不定能成功盗墓,损不损坏古迹的他们也不在乎,毕竟只是想要那些珍贵的陪葬品。然而从现代科技技术来说,早期的盗匪就算是想破脑袋,也没办进入到皇陵中,所以根据专家找到的证据来说,秦始皇陵遭到盗墓的几率并不大。
笔者感想:
秦始皇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在许多方面他都表现出了超前的意识,从秦直道和万里长城就可以看出来他的前瞻性,而他的本质还是一个封建王朝的帝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还是会无所不用其极,众人皆知,秦始皇对“生死”有着几乎狂热的执着,生前,他令徐福寻找长生不老药,死后,在地宫里灌入了大量的水银,然而水银并不只是成为地宫中的“河流”,它更是天然的防腐剂,就是到死,秦始皇还是一心想着统治地下,事实上他的皇陵说是地宫确实不如说是地下世界,然而这么一位站在权利巅峰的君王,他精心安排的地下世界,要是能被后人轻而易举地就打开了确实有辱他的名声。
参考文献:
《诫子弟》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