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周本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雒邑。公元前707年,郑庄公率军箭射周桓王,天子头顶那神圣不可侵犯的光环瞬间陨落。东周社会礼崩乐坏的现实赤裸裸的从民间上升到了顶层诸侯。公元前679年,齐恒公在甄地盟会诸侯,自此,春秋五霸时代正式拉开帷幕,先后有齐、宋、晋、秦、楚等至少五个诸侯称霸列国。
然而五霸之中,对于秦国的霸主地位是否实至名归,成了一些网友的争论话题。有人说秦穆公都没盟会过诸侯,其霸主地位有名无实。《史记.秦本纪》也记载:“秦穆公广地益国,东服强晋,西霸戎夷,然不为诸侯盟主”。意思就是说,秦穆公扩地并国,东面打服强晋,西面称霸戎夷,然而却不做诸侯盟主。这是为什么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先要明白称霸的本质,是诸侯自己提出的,周礼并无此制。东周天子王权弱化无力掌控局势,被迫承认诸侯的霸主地位,是无奈之举。简单说就是诸侯破坏礼乐、犯上作乱。而且霸主举行会盟,响应的诸侯,有的是心悦诚服自愿参加,有的则是迫于霸主威慑而被迫参加。霸主看谁不顺眼,就招集盟友攻打讨伐,这便是尊王攘夷。因此,诸侯称霸说白了就是华夏人在自己家里上不尊重父母,下在兄弟之间窝里横。虽然齐桓公称霸时,也曾组织过外击戎敌,但更多的是打内战。
然而秦国却是个例外。虽然也扩地并国,东服强晋,实力称霸诸侯绰绰有余,却仅仅只称霸于西边的戎夷。究其原因,是秦以遵守礼乐而立国,礼乐是秦的立国之本。像诸侯会盟、尊王攘夷这种犯上作乱之举,有违做臣子的本分。所以秦不行僭越内斗,只对外敌卫国戍边称霸,不屑在自己家里耍横玩命、霸东霸西。从这一点说,秦不愧为华夏民族顶天立地的正人君子。可见,秦的霸主成色无疑是最好的。
但就是这样的秦国,却被骂蛮横不守周礼,而那些上犯天子,下打兄弟窝里横的霸主,却被人称颂,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