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斯大林早就看穿结局:只要朱可夫还是“朱可夫”,悲剧就无法避免
创始人
2025-07-24 04:03:33
0

为啥二战结束后,朱可夫反而迅速在苏联的政治舞台上失去了席位?有人认为,胜利阅兵上朱可夫取代斯大林检阅三军一事是导火索。对于一位67岁的老人而言,要骑在马上走完整个仪式,风险确实大了些。斯大林没办法亲自上阵,朱可夫便是当仁不让的替代者。然而,老朱在阅兵场上的表现也确实太过分了一些:每经过一个方阵,他都必然要停在前面接受官兵的呐喊致敬,甚至刻意到有些耀武扬威的意味。

众所周知,斯大林是一位卓越的控场者,没有他的信任和青睐,朱可夫完全不可能坐到如此显赫的席位上。换句话说,站在斯大林的立场上看,他从未怀疑过朱可夫的忠诚,是否继续重用后者,完全看后者是否还有相应的利用价值。

二战结束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那会儿苏军总人数超过1200万,眼看战争远去,比起如何处理这规模庞大的官兵,更让苏联高层感到头疼的是如何安置那些显赫的军事统帅。斯大林心里清楚,倘若这个问题处理不好,那么这必将在权力核心内部引发一系列可怕的连锁反应。对此,他的办法是尽可能满足这些将帅“虚荣心”的同时,想方设法将兵权从这些人手里剥离。

与朱可夫不同的是,虽然一定程度上遭受了不怎么厚道的待遇,但大多数同僚非常理解高层的用意,因此也欣然接受了新的任命。连心里向来藏不住不痛快的科涅夫也没多说啥,然而朱可夫却并不乐于服从这样的安排。

众所周知,苏联红军建立之初曾有一段非常折磨人的遭遇:那会儿的苏军堪称一支杂牌军,其中不但有工人农民、改编来的沙俄军队官兵,甚至还有被政府收编的土匪等等。尤其是在具备合格业务能力的军官匮乏的情况下,当局吸收了大量“即战力”,其中相当一部分便是乐于效忠苏维埃政权的旧俄军官。虽然早期军队的任命,大多是由苏军的缔造者、“十月革命”的策划者托洛茨基完成的,但他也悬着一颗心,生怕万一局势不利,旧俄军官突然反水,从身后倒打一耙。

坊间一早就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德军对苏军政委可谓是深恶痛绝,甚至一旦俘获了苏军官兵,第一件事就是把政委从里面挑出来挨个处决。在德国人看来,这伙人根本就不配被视为军人。事实上,如今人们对苏军政委有着极大的误解,他们其实是一群伟大的战士。高层本想通过这些人加大对基层官兵的掌控,宣扬正能量,然而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思想觉悟比别人更高的政委们反而往往亲自带头冲锋,他们的伤亡率也远高于其他兵种。以至于到了1943年以后,最高统帅部专门下令,禁止苏军政委闲着没事就冲锋。

当然了,一方面是朱可夫确实能打,可以挽救危局;另一方面,苏联高层也确实没工夫跟他计较,像麦赫利斯这样的“高级政委”以大本营代表的身份到各个战线溜达,一回来就把各位将领的“黑料”偷偷摸摸捅给斯大林,后者也几乎不怎么追究。总的来说,作为“二长制”的政委制度在苏军基层编制中颇具影响力,但几乎从未约束过朱可夫这种级别的将领。

果不其然,批斗会刚一开始,反对声就像海啸一般汹涌袭来。最先出面反驳对朱可夫指控的,偏偏是跟他颇有嫌隙的科涅夫。随后,罗科索夫斯基、华西列夫斯基等人也挺身而出,政客们的气势哪能跟这些血气方刚的军人相比?况且斯大林并不担心处理掉一个朱可夫,他怕的是拿掉了朱可夫会得罪其背后的军方势力;或是纵容朱可夫获得了想要的一切,会刺激更多的“朱可夫”们前来索取——把太多的功勋军人安排在权力核心插手政治,这是极端危险的。

然而斯大林没有看错,只要朱可夫还是“朱可夫”,按他的性格就永远不会满足,只会在取得一个胜利后图谋下一个胜利。老朱也并非没办法破局,他只要学会装怂,跟在领导后边亦步亦趋就行了。然而谁敢想象会有这样一个“朱可夫”出现?当年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朱可夫居然没有获得丝毫教训,甚至还变本加厉。他不断经常打断赫鲁晓夫的发言,甚至还当众人面“指导”赫鲁晓夫进行干部任命,仗着自己有拥立之功便为所欲为,最终彻底惹恼了赫鲁晓夫。只是后者不像斯大林那么懂得维护面子,直接把朱可夫一撸到底,这下,老朱连个偏远军区的司令员都没得做了。

相关内容

更上层楼看中轴
在红桥市场顶层的观坛艺术空间,游客可远眺天坛祈年殿,在露台上欣赏中...
2025-07-25 04:36:39
原创 ...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
2025-07-25 04:33:55
原创 ...
1.秦桧 秦桧是南宋“四大权相”中的一员,而且在这四个人中,他居于...
2025-07-25 04:33:45
原创 ...
西汉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王朝,前面几代君王都是明君。开创了文景之治、汉...
2025-07-25 04:33:35
原创 ...
明十三陵之所以叫“明十三陵”,是因为这里埋葬着明朝十三位皇帝,这十...
2025-07-25 04:33:12
原创 ...
陈胜在大泽乡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在早先时代是不可思...
2025-07-25 04:33:07
原创 ...
东汉时期,历经近200年的历史,期间出现了三位异姓王,他们分别是卢...
2025-07-25 04:33:01
原创 ...
鲁迅先生那可真的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大文豪。 他有着许多让我们耳...
2025-07-25 04:32:57
原创 ...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各位朋友下午好!子渊之前介绍...
2025-07-25 04:32:54

热门资讯

大运会|舒衡获田径男子跳远冠军 当日,在德国波鸿举行的2025年莱茵-鲁尔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田径男子跳远决赛中,中国选手舒衡以8米...
原创 他...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享国二百余年。清朝曾经有过辉煌,但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便逐渐走向了下坡...
原创 马... 马超,是西凉诸侯马腾的长子。父亲马腾既然能够成为西凉的诸侯之一,马超在继承马腾的诸侯位置后,自然是有...
原创 开... 于 1955 年的大授衔上,我国授予了一千多位功劳赫赫的开国将军。而在这些文韬武略、能将奇才的诸多将...
原创 那... 那些嘲笑赵括的,你能比赵括还好吗?允许你充当事后诸葛亮,纵然如此,你都不一定做得比赵括更好。 事实...
原创 如... 如果关羽襄樊之战大胜,刘备能否统一中国? 自古以来,三国时期的历史便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尤其是关羽...
原创 古... 2018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埃及文物部签署《中埃卢克索孟图神庙联合考古项目协议》,中埃联合考古...
原创 他... 历史上关羽“刚而自矜”,连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都看不起,视他为“老卒”而已。但是在曹操手下有一员猛将,...
黄忠的“定军山”、韦庄的“鹤冲... 序言 今天是重阳节,我们来聊一聊那些即便年华老去,依旧努力不止的老人们的故事。 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
原创 李... 导语:唐朝初年发生了历史上一件惊天动地的巨变,那就是由秦王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