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营一级编制一直是中国军队的计量单位,也就是说一个部队有多少实力也就用有多少个营来衡量,这种做法类似现在江苏省内计算GDP以灌为单位,所谓的一灌就是江苏GDP倒数第一的灌南县的GDP400亿,南京GDP16000亿也就是40灌.
古代营房
营级编制的军事长官在清朝称为管带,品级为正四品,清朝的县令通常是正七品官,也就清朝的营长比当时的县长要高好几级。因为当时的军队相对较少,军官的级别自然很高。清政府灭亡后,北洋政府开始大量扩军,想想当时一个省的督军也只是一个师长,到抗战前一个省的一把手都成了集团军级别了,自然而然,营长的级别也就大打折扣了。现在营长相当于地方行政级别的乡科级,等同于乡长、镇长、县公安局长等。
营长的军衔一直也有着很大的变化,1955年新中国开始执行军衔制度时营长的标准军衔是大尉,后来1988年以后施行的军衔制度中取消了大尉军衔,营长的标准军衔也就变成了少校军衔,资历较浅者军衔是上尉,资历较深者军衔是中校。
一杠四星大尉
两杠两星的中校合成营营长
两杠四星的大校合成旅旅长
两杠三星的上校合成旅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