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建筑奇才,18岁设计北京天安门,无需一钉一铆但能屹立百年
创始人
2025-07-24 01:02:48
0

相信大家在明清时期的历史剧中,经常会听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里面的奉天承运是指什么呢?这就要从如今的天安门说起了。

天安门最早的名字叫“承天门”。有着“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这样宏伟的建筑,距今已经600多年了,依然屹立不倒。可见设计天安门的人一定是非同一般。那么,是谁设计的天安门呢?设计者又是怎么设计出这样举世无双的建筑呢?

说起明朝皇帝朱棣,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明朝各种历史事件中,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可以说是非常有名了。

除此之外,朱棣迁都北京,也是对中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永乐15年,朱棣开始迁都北京,真正的做到了君子戍边。当时的北京并没有像样的皇家宫殿,于是朱棣便带着皇家建筑师一起搬到了北京。这些皇家设计师中,就有蒯祥,他是天安门的设计者,更是一位不可多得少年奇才。

蒯祥出生于江苏吴县工匠之家。从小的耳濡目染,让蒯祥对建筑这一行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努力很重要,天赋也不差。据传,蒯祥从小就天赋异禀,能够左右手同时画龙,而且分毫不差,沿着中轴线,还能将两条龙完全重叠。蒯祥的手就是尺,他大体量一下物体的长度,就能算出整个建筑的精准尺寸。

蒯祥在其父亲告老还乡之后,接替了他的工作,成为了“木工首”。朱棣迁都北京后,蒯祥也跟随去了北京。蒯祥虽然才18岁,但是他的名声早就已经传播在外,能力也是得到当时能工巧匠的认可。所以,朱棣任命他为总设计师,着手建筑皇家宫殿。

作为总设计师的蒯祥,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承天门,也就是今天的天安门。

设计承天门这样的皇家城门,换做其他设计师肯定是要精细考量,而且考量的时间还不会短。可是蒯祥并没有浪费多少时间,只是在实地走了一遍。更让人惊奇的是,蒯祥并没有用到测量工具。

正在大家都一头雾水的时候,几天过后,蒯祥便拿出了三张图纸。第一幅的简图,第二幅的计算图,再到最后的完整设计图。蒯祥的天赋和知识量真的是无人可比拟。

蒯祥的设计不仅表现在这些上,更让人拍手叫绝的是,他在设计承天门上,并没有用到我国古代传统榫卯技术,而是利用材料之间的相互拼接,就算是放到现在,这也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承天门建成后,朱棣带着文武百官前来验收。我们虽然无法穿越到过去看一看当时朱棣喜悦的表情,但是从朱棣赐予蒯祥“蒯鲁班”的称号不难看出,朱棣对这座承天门真非常的满意。

蒯祥做好承天门模型呈给朱棣皇帝时还有一个小插曲。话说蒯祥本就是设计天才,区区一个模型就彰显了建筑的宏伟与大气,这让朱棣非常高兴,当即就要御笔批准。

可是,当时朱棣身边的太监却拦了一嘴,对朱棣说“皇宫的大门就是皇家的脸面,不仅要大气,更要威严才好,前朝都是以龙作为皇家威严,可是我大明朝的国运不是百条龙能够代表的,一定要千龙方能彰显我大明的国运”。这话一出,深得朱棣之心,当即下令让蒯祥寻找千龙装饰宫殿。

这个千龙可是难到了蒯祥,其父亲也是非常后悔让他入宫。蒯祥安慰父亲说“这件事还是有转机的,真龙定然是寻不得,但是我可以借此放手一搏”。

承天门的建成也是非常的速度,转眼三年就完成了工期。工期来临的这一天,众人齐聚承天门,都在等着千龙现身,但是并没有看见真龙,只看见了龙头形状的排水口。这时,朱棣和文武百官都非常着急的催促蒯祥,让他们见一见这千龙景象。蒯祥非常镇定的说到“稍安勿躁,真龙马上就到”。

正逢盛夏,地表温度较高,不一会儿气压变低,远处乌云也是成片的压过众人头顶,大雨随之而来。雨水触碰到高温地表便升起来一片水雾,此时喷水口的龙头被围绕在水雾里面,彷佛真龙活过来一样。

众人看到后,皆目瞪口呆。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大雨停歇后,地面上一点积水也没有,就好像随着这些“真龙”一起退场一样。自此,蒯祥开启了“蒯鲁班”传奇的一生。

蒯祥一生中所设计的建筑非常多,加上自己本身的绘画天赋,审美也是一绝。他把许多的江南建筑艺术运用到这些宫殿之上。苏州的彩绘,琉璃金砖都被蒯祥涉用到了皇家宫殿的设计上。这样一来,宫殿不仅仅拥有实用性,外观也是富丽堂皇。

蒯祥虽然在仕途上步步高升,但是他并没有留恋朝堂之上的生活,而是寻求时机回到了自己老家。回乡后的蒯祥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老本行,晚年的蒯祥致力于吴县香山的建筑发展。

虽然自己的地位和身份非常的高,但是蒯祥却非常的谦虚。只要是有人向他请教建筑上面的事情,他都会耐心讲解,为人友善,谦虚。蒯祥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吴县在蒯祥的影响下,整个建筑行业有了质的飞跃。匠人更是因为受到蒯祥的影响,自发形成“香山帮”组织。

这些“香山帮”的匠人经常会聚在一起切磋手艺,交流心得。这样一来,江南的建筑风格也是别具一格,韵味十足。香山帮的名声也是越传越远。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璀璨星河的工匠,他们被后人称之为国之巨匠。他们的作品被保留至今,与作品流传下来的还有他们的匠人精神,以及那个时代艰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品格,都是值得我们当代年轻人去准寻学习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更上层楼看中轴
在红桥市场顶层的观坛艺术空间,游客可远眺天坛祈年殿,在露台上欣赏中...
2025-07-25 04:36:39
原创 ...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
2025-07-25 04:33:55
原创 ...
1.秦桧 秦桧是南宋“四大权相”中的一员,而且在这四个人中,他居于...
2025-07-25 04:33:45
原创 ...
西汉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王朝,前面几代君王都是明君。开创了文景之治、汉...
2025-07-25 04:33:35
原创 ...
明十三陵之所以叫“明十三陵”,是因为这里埋葬着明朝十三位皇帝,这十...
2025-07-25 04:33:12
原创 ...
陈胜在大泽乡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在早先时代是不可思...
2025-07-25 04:33:07
原创 ...
东汉时期,历经近200年的历史,期间出现了三位异姓王,他们分别是卢...
2025-07-25 04:33:01
原创 ...
鲁迅先生那可真的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大文豪。 他有着许多让我们耳...
2025-07-25 04:32:57
原创 ...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各位朋友下午好!子渊之前介绍...
2025-07-25 04:32:54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随着清宫剧的热播,清朝皇帝这个职位成为了每个男人的终极梦想。 无论是出于对皇帝的爱慕,还是对权力的追...
原创 远... ?最近有外国的报道说中国的夏朝其实是不存在的,中国的文明也只有商朝后面的3000多年,看到这个新闻我...
原创 建... 我们都知道,北京有一个八宝山革命公墓,这里葬的都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人物,包括著名科学家、文学家、革命烈...
原创 唐... 众所周知,唐朝实行“两都制”:以长安为西京,以洛阳为东都。唐朝前几代皇帝都有频繁前往洛阳或长住洛阳的...
原创 隋... 帝将避暑于仁寿宫,术士章仇太翼固谏。——《资治通鉴·隋纪·隋纪四》 这是《资治通鉴》中对章仇太翼劝谏...
原创 传... 对于死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出名古人,大家都对他们十分地感兴趣,他们的冒险故事总是被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
原创 从... 为了更好的施政,清代统治者向来重视继承和吸收汉文化。“孝治”作为汉文化的重要内容,自然深受清代统治者...
原创 这... 一篇短小凝练的《阿房宫赋》向我们讲述了居住在阿房宫中的数万名来自六国各地的美女,她们中的大多数人一生...
原创 印... 众所周知,郑和下西洋是明朝一项宏大的海上探险活动,其故事不仅仅是关于航海,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
原创 岳... 岳飞因谁而死,史书上早已载明,仅8个字,看完恍然大悟 历史上令人惋惜的将军还是不少的,但是要说最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