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夏天一个晴朗的下午,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一座墓碑前,一个身穿绿色军装的年轻人在雨中笔挺地站着,凝视了一会儿眼前的墓碑,缓缓说道:
“我上学时每年都来给您扫过墓,可我竟不知道您就是我的亲生父亲。”
年轻人说完,扭过头去抹了抹眼泪,随之面对着眼前的墓碑,深深鞠了三个躬。
“我一定在部队中好好努力,像您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您看着吧”,说完敬了一个军礼,转身缓缓离去。
这位年轻人的亲生父亲,是我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蔡正国,年轻人从小就经常来这里扫墓,却直到十几年后才知道这里葬着自己的亲生父亲。
蔡正国一生中都有着怎样的革命经历?
他为什么会在朝鲜战场上牺牲?
为什么直到十几年后,儿子才知道他是亲生父亲呢?
坚决跟着红军走
1932年年底,江西省南昌城附近,国民党军某处战俘营里,一批红军战俘列队站在广场上,一个国民党军官站在一边大声喊着话:“这次算你们走运,上峰有令,你们这些人,凡是愿意就地参加国军的,可以立即准许,凡是愿意回家的,可以拿路费回家,现在你们自己选吧。”
队列中有人小声嘀咕:“选回家的肯定会被枪毙。”
旁边一个人说道:“管他怎么样,反正我不当国民党兵”,说着走出队列,径直朝发钱的桌子旁走去,发钱的人递到他手上三块大洋,他拿着钱便走出了战俘营大门。
这个人便是蔡正国。
蔡正国1909年出生于江西永新农民家庭,20岁参加革命,23岁加入红军。
同年,在一次战斗中,蔡正国所在的部队被国民党军围堵,在艰难的突围过程中,蔡正国和其他被打散的一些战士在一处山沟被一大队国民党军包围和俘虏。
在被关押了半个多月之后,敌人给了他们就地“参军”和领钱回家两个选择,蔡正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家。
当时蔡正国想的并不是真的要拿着钱回家,而是尽快找到红军部队继续参加战斗。
可是兵荒马乱的环境中,寻找队伍的路途并不太顺利,在经过国民党军的一处哨卡时,蔡正国被一伙国民党兵强行抓了壮丁,让他负责在部队中往前线挑子弹,蔡正国只好另外找机会脱身。
蔡正国
两个多月后,江西境内某地,红军22师与国民党军正在交战,蔡正国在跟随国民党部队行进时,慢慢地走到了队伍最后面,趁前面的人不注意,一下子跳进了路边的草丛中藏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看见四下无人,就拼命朝红军阵地跑去,遇到红军之后便被抓了起来。
在向红军22师士兵说清了自己的身份之后,蔡正国被安排到了作战连队中继续参加战斗。从此开始了他新的军旅生涯。
在接下来的大小战斗中,蔡正国多次立功,在后来开始长征的时候,他已经是红军中的排长。
刺刀挑子弹,战乱中丧女
1935年的某天,四川乡下的某处民房里,几个红军战士围着一个躺在地上的门板,他们的排长蔡正国在门板上躺着,他双手双脚还有身体都被牢牢地绑在门板上,身体上某处已经中了枪伤,伤口被绷带裹着,绷带已经被鲜血浸染。
蔡正国
一年前,蔡正国所在的红军部队开始了漫长的长征之路,在长征途中的一次战斗中,蔡正国肩窝处中弹负伤,由于缺少麻药等医疗器械,蔡正国便让战士把自己绑在门板上,让卫生员用刺刀从自己的肩窝里挑出子弹。
卫生员盘腿坐着,往蔡正国嘴里递上一个树枝让他含着,然后慢慢解开蔡正国身上的绷带,说道:“蔡排长,会比较疼,你忍着点,我会尽快的。”
卫生员小心翼翼地用刺刀尖挑动着蔡正国伤口中的弹头,蔡正国紧紧地咬着树枝,脸上的表情因疼痛而变得扭曲,但是他始终默默地忍着,一直到十几分钟后,弹头被成功挑出,蔡正国已经浑身被汗水浸湿,树枝也被咬断。
子弹取出后,他本来可以留在老乡家里养伤,但他坚持带着伤去追赶大部队,最后成功和大部队一起到达陕北。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蔡正国所在部队被改编为八路军115师随营学校,蔡正国担任第一队队长,率部开赴晋西地区参加抗日,并于9月参加了平型关战斗,立下战功。
今后的多次对日作战中,蔡正国带领战士们英勇战斗,多次受到嘉奖。
1943年,蔡正国已经是胶东军区参谋处处长,在组织的介绍下,认识了女战士张博并与之结婚。
张博本是安徽省一户地主家的小姐,后来背着家里人跑出来参加了革命,工作中积极能干,在革命队伍中长期负责妇女工作。
与蔡正国结婚后,二人在第二年生下了一个女儿,可是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再加上是作战部队,要养活一个孩子是多么的不容易。
1944年,日军开始疯狂扫荡晋西地区的八路军根据地,蔡正国要指挥部队与日军战斗,只好先把张博安排在老乡家里躲避,后来张博出去寻找大部队,可是当时大部队已经撤离。
她长时间东奔西跑,身上没有奶水给孩子吃,为了让孩子活下来,便在路上多方寻找有奶的人家给孩子喂奶,女儿降生后没有吃过妈妈的奶水,却已经吃了20多个人的奶。
后来在撤退的路上,张博没能再找到奶水,她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女儿在怀里就这样饿死了。
在一处荒山野地里,张博流着眼泪埋葬了女儿,她坐在小小的坟冢旁失声痛哭,30岁左右的面庞已经布满了沧桑,一头短发凌乱地随风飘着,她哽咽地说道:“女儿,娘对不起你,可是娘也实在——没办法啦……”话没说完,已经泣不成声。
忍痛埋葬女儿后,张博继续去寻找大部队,终于在几个月后重新见到了自己的丈夫。
夫妻二人为女儿的死感到伤心和愧疚,但是在战乱的年代中,他们能做的就是擦干眼泪,继续投入到战斗中,早日赢得胜利,让将来更多的家庭能够在和平环境中免于丧子之痛。
解放战争战功赫赫,朝鲜战场将星陨落
1948年10月13日,东北辽宁省锦州城一带,炮声隆隆,枪声密密麻麻,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正在进攻国民党驻守的锦州城。
在锦州城外30里处的塔山,解放军构筑的防御阵地炮火也异常激烈,大批国民党援军试图通过这里前往锦州增援,却都被塔山守军消灭在了阵地前,几天之内,塔山阵地前已经尸横遍野。
在南京蒋介石的办公室里,蒋介石坐在办公桌前看完了锦州战况的报告,啪的一声将电报本摔在桌子上,站起来瞪着眼睛,操着一口浙江官话说道:“娘希匹!罗奇是干什么吃的,锦州都快被共军攻下了,他的援军还被挡在塔山地区。”
秘书站在一边不敢说话,蒋介石继续问道“守塔山的共军将领是谁?”
“共军第10师师长蔡正国。”秘书答道。
蒋介石说道:“这个蔡正国难道长了三头六臂不成?我看是他罗奇轻敌,才造成那么大损失,给罗奇发电,不管用什么办法,两日之内必须突破塔山防线,否则军法从事!”
10月15日,锦州解放,时任第10师师长的蔡正国率领部队在塔山进行的阻击,以3000多人的伤亡挡住了数万国民党援军,歼灭敌人6000余人,保障了解放军顺利攻克锦州。
因为锦州的解放,东北国民党军大势已去,从此东北门户大开,解放军蓄势待发,准备进入华北。
蔡正国因为指挥部队在塔山阻击战中获得的关键性胜利,被上级首长看中和提拔,第二年便担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副军长,率领40军参加平津战役,后来又指挥部队取得了衡宝战役的胜利,并在1950年强渡琼州海峡解放了海南岛。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毛主席决定让彭德怀元帅指挥部队入朝作战,在挑选将领时,彭德怀马上想到了在解放战争中屡立奇功的蔡正国。
不久后,时任40军副军长的蔡正国奉命率部入朝作战,刚进入朝鲜不久便取得了温井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整个战局,给彭德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野战军中的50军是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投诚的部队,战斗力并不高,考虑到蔡正国具有较高的指挥能力,上级领导在入朝作战一段时间后,决定将50军交给蔡正国指挥,在蔡正国的指挥下,50军的战斗力明显增强,在朝鲜战场上也立下了赫赫战功。
1952年1月27日晚,南朝鲜汉城附近的一处平坦地带,驻扎着英军精锐部队27旅下辖的坦克营,20多辆坦克排成两列停在那里,在坦克的不远处,英军士兵们坐在地上,有的吃着干粮,有的在聊天,有的在抽烟。
哨兵把枪挎在肩膀上,一只手搓着被冻红了的脸,另一只手拿着点燃的烟往嘴上放。
突然,一只手从他后面伸过来,一下子捂住他的嘴巴,然后一把刺刀猛地从他后背插入并迅速拔出,他被放倒在地。
随后,中国人民志愿军组成的12个爆破组,迅速悄悄摸向英军坦克,休息的英军突然发现状况并开枪射击,可是为时已晚,志愿军战士已经接近坦克并迅速将炸药包拉响,一边和英军交火一边撤退,半分钟后,随着轰隆隆的巨响,英军坦克被全部炸毁。
当时的朝鲜战争正处于胶着状态,“联合国军”在汉城以北发起全线大规模进攻,蔡正国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代理军长,率部在此负责正面防御。
开始时的两天,英军曾参与过二战的精锐部队第27旅,在坦克部队和炮兵火力的掩护下,攻克了第50军3处阵地,蔡正国立即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决定发挥我军近战优势,趁夜突击炸毁英军坦克,于是便出现了之前的一幕。
炸毁英军坦克的第二天,我军向英军27旅发起反攻,一举将其全歼,志愿军各部相继发起全线反攻,战局从全面防御扭转为了全面进攻。
1953年4月12日晚9时40分,朝鲜半岛汉江南岸某处,一个军事基地里的一幢砖瓦平房中,蔡正国正在与各个指战员开会商讨作战方案。
突然,飞机的轰鸣声打破夜空的寂静,随后一颗炸弹落在平房处爆炸,四溅的弹片击中了蔡正国的头部和胸部多个地方。
警卫员立即将他抬进坑道内,卫生员随即赶来为蔡正国治疗,但是蔡正国身上多处伤口一直往外流血,无法完全止住,10时多,蔡正国因失血过多而牺牲。
蔡正国
彭德怀接到电报后,惊讶得许久没有说话。
正在午休的毛主席被叶子龙叫醒,听到蔡正国牺牲的消息,惊讶地“奥?”了一声,然后默默地站在窗边,过了好一会儿才喃喃道:“蔡正国,蔡正国,不幸殉国,又损我一员骁将。”
蔡正国是朝鲜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中牺牲的最高将领,牺牲后遗体被运回沈阳,安葬在烈士陵园,中国人民志愿军代理司令员兼代政委邓华为其撰写了碑文。
朝鲜战争结束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为蔡正国颁发了“独立自由一级勋章”和“国旗一级勋章”。
烈士陵园忠魂长眠,悠悠十载望子成长
蔡正国留下的两个儿子一个尚且年幼,一个还在襁褓中,妻子张博正打算带着两个孩子前往朝鲜与丈夫团聚,可是却收到了丈夫在战场牺牲的噩耗,顿时悲痛欲绝。
不久后,大儿子又在一次车祸中夭折,让这个单亲家庭的境况雪上加霜。
蔡正国、张博与大儿子
张博感到伤心欲绝,自己孤身一人照顾着小儿子蔡小东,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
组织中的一位同志董凤奎不忍心见他们母子二人如此无依无靠,他主动跟张博说:张博同志,以后我与你一同撑起这个家。
二人一起来到蔡正国的墓前,董凤奎向蔡正国发誓:“蔡军长,请您放心,我一定好好照顾他们母子,让小东健康快乐地长大。”
从此,董凤奎全心全意地照顾着张博母子,把蔡小东当做自己的孩子看待,自己没有要过孩子。
他们怎么忍心让蔡小东在幼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已经去世,于是便一直瞒着蔡小东。
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猜疑,他们将蔡小东的名字改成了董耀东。
董耀东一天天地顺利长大,在上小学和中学时,董耀东几乎每年都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和同学们一起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扫墓和拔草。
蔡正国的墓前,也偶尔可以见到董耀东的身影,可是董耀东并不知道,眼前的这位叫蔡正国的烈士,就是自己的父亲。直到若干年后。
1971年夏天,东北某处军营中,18岁的董耀东已经是一名副班长,正在操场上带着战士们训练。
“董耀东!”,忽然听到教导员喊他,董耀东立即答应,“到!”然后让战士们原地稍息,朝教导员跑步过去。
董凤奎、张博与董耀东
“马上把工作交接一下,拿上假条,去大连黑石礁49号楼,你母亲在那里等你”,教导员说着递给董耀东一张假条。
董耀东内心疑惑,大连黑石礁49号楼,是接待高级干部的地方,母亲只是家庭妇女,为什么会到那里。
但时间紧迫,董耀东没有多问,便立即执行命令出发了。
到了黑石礁49号楼后,董耀东按照要求径直来到会议大厅,推开了大厅大门。
只见大厅内坐着许多位穿着军装的人,看军衔大都是军队首长,都看着自己,眼神中带着怜悯与慈爱,母亲坐在前排低头不语。
董耀东心想:“难道是我犯什么大错了?不仅把我妈叫来,还来了那么多首长。”
旅大警备区第一副司令赵国泰站了起来,示意董耀东在一个位子上坐下来。
赵国泰
董耀东怀着忐忑的心态慢慢坐下,接下来赵国泰说的话令董耀东感到惊讶,“耀东,这次叫你过来呢,是郑重地向你说明你的身世,你已经在部队三年了,是一名堂堂正正的军人了,也应该知道自己真正的身世了。”
“我的身世?我的身世有什么不清楚的吗?我爸是董凤奎,我妈是张博”,董耀东下意识回答道。
赵国泰沉默了一下,然后说道:“其实,你的父亲是蔡正国,是我军抗美援朝中牺牲的最高将领,当时你年龄还小,你母亲就没有告诉你,你的本名叫蔡小东,你现在的父亲董凤奎,是之后与你母亲结婚的,在座的都是你父亲蔡正国的老战友。”
听到赵国泰的话后,董耀东惊呆了,像是头顶炸了个响雷,他张着嘴,想要说点什么,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过了好一会儿,他动了一下身子,但全身已经发软,然后眼前渐渐变得漆黑,模模糊糊听到有声音喊着他的名字……
几天后,天空下着小雨,董耀东再次来到了位于沈阳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他站在蔡正国的墓碑前,抚摸着白色的大理石石碑,石碑上凹凸的纹理仿佛是父亲在向自己传达着爱意,董耀东凝视了一会儿父亲的名字,缓缓说道:
“我上学时每年都来给您扫过墓,可我竟不知道您就是我的亲生父亲。”
他说完,扭过头去抹了抹眼泪,随之面对着父亲的墓碑,深深鞠了三个躬。
“我一定在部队中好好努力,像您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您看着吧”,说完敬了一个军礼,转身缓缓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