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国家的兴衰早已经被历史记入载册。在近代屈辱史中,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大地,无数名中华儿女奋力抵抗,浴血奋战。当所有帝国主义列强被赶跑,新中国成立后,在百废待兴之际,我们又毅然决然发起了抗美援朝战役。
无数名志愿军雄赳赳气昂跨过鸭绿江,在这场艰难的战役中,有一位志愿军比较特殊,他是抗美援朝中阵亡的二十名团长之一——邓仕均,在他牺牲后毛主席曾亲自下令要不惜一切代价抢回他的遗体,那么邓仕均为何会得到毛主席如此的重视,在他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令人动容的事迹呢?
特等战斗英雄过早参加革命
邓仕均于1916年在四川省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出生,为了生计父母每天都在劳碌奔波着,除了靠种田,邓仕均的父亲还给地主打短工,可是一年到头不仅挣不了多少钱,有的时候遇到旱灾庄稼收成不好,一年的辛苦全部都会付诸东流。
只读过一年私塾的邓仕均,因为家庭实在贫寒最终被迫辍学。从小邓仕均就看到了很多百姓和父母一样都受到了地主等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从那时起小小年纪的邓仕均就立志长大后要报效祖国,让人民翻身做主过上好日子。
在1932年的时候,当红四方面进入四川之际,这一年恰好刚满16岁的邓仕均毅然决然徒步行走了近六十多里地去报名参军。顺利入伍后,邓仕均先后在部队担任过勤务员、通信员、司号员等,时隔三年在1935年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
在1940年的时候,邓仕均任晋察冀军区第5团第1连连长。而且还带领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当时邓仕均接受到的人物就是要抢占先机,夺得山西省娘子关磨河滩车站。眼看着胜利就在眼前了,此时大雨倾盆而下,沙河里顿时汇成巨大山洪,阻断了整个一连和其他部队的联系。
在形势危急之下,邓仕均临危不惧,依旧与敌寇顽强抵抗,历经苦战五个多小时,在弹尽粮绝之际,邓仕均杀出一条血路,成功突围。战斗结束后,邓仕均被授为“晋察冀边区特等战斗英雄”。
1943年在日军反扫荡战斗中,邓仕均和他的一连负责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在与敌军周旋作战中,邓仕均毫不退缩,每次都会冲锋在前,在连续七次冲锋后,邓仕均顺利完成任务,主力部队安全转移。
在1944年2月,在晋察冀边区战斗英雄战斗模范大会上,邓仕均获一等战斗英雄奖章。也正是因为这次的会议中,让毛主席了解了他的英雄事迹,并记住了他的名字。在我军的战斗历史中,邓仕均功勋显著,是很多人心目中骁勇善战的英雄。
朝鲜战场浴血奋战壮烈牺牲
当朝鲜战争爆发后,在1951年2月份,邓仕均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87师团长,入朝参战。
在刚入朝鲜之际,由于地形险峻,在邓仕均和他手下的战士们行军的途中,遭遇了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而邓仕均在当时身负重伤,随后被安排到我军的后方进行养伤。当第五次战役打响后,邓仕均不顾自己的伤情,也不顾他人的劝阻直接返回了部队。
邓仕均率领他的部队,先后夺取了寺洞南山、甘泉等高地。当187师奉命向洪川江北地区撤退时,邓仕均负责的主要任务是掩护主力部队过江。
虽然邓仕均完成掩护任务,但当他率领部队撤出阵地的时候,不曾料想在一座峡谷之中遭遇了敌人的炮火攻击,腿部中弹后,邓仕均的头部也中弹了,不幸的是他当场壮烈牺牲。
由于洪川江的阻碍,邓仕均的遗体是无法被带回的,最终几名战士不得不把他的尸体掩埋在了附近的干河沟中,并做了特殊记号。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得知邓仕均牺牲的全部过程后,亲自下令,务必要把邓仕均的遗体抢回来。遗憾的是由于此前掩埋邓仕均遗体的干河沟附近全部被敌人占领,我军根本没有机会下手,最终无奈之下,大家不得不不回了营地。
从这以后邓仕均的尸骨便长眠在朝鲜洪川江南岸。虽然他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是他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