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才子倪匡曾给金庸笔下的十五部武侠小说排过座次。在他看来,《天龙八部》在所有武侠小说中的地位堪称第一,在金庸作品之中堪称第二。
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得益于《天龙八部》中丰富多彩的历史底蕴,奇伟雄壮的世界设定,以及复杂多变的人物形象。
但小说毕竟是虚构的。在《天龙八部》中,有个女角色被金庸捧为正义女神,尧舜再世,然而在真实世界的历史长河中,她却是导致北宋亡国的罪人。
小说里的女尧舜
这个真实世界中的亡国罪人,正是宋哲宗的祖母高太后。
在《天龙八部》里,高太后出场的次数屈指可数,但却屡屡起到关键作用。她第一次出现,是在全书前半部分一段简短的背景介绍里。书中木婉清初到大理,第一次见到保定帝。
金庸先生便在此时插入了两段背景描写,介绍了大理国的由来,以及当下的朝堂形式。对于这位高太后,金庸直接定下正面的基调,丝毫不加掩饰地极力赞美道:
“这位太皇太后任用名臣,废除苛政,百姓康乐,华治绥安,实是历代第一位英明仁厚的女主,史称‘女尧舜’。”
以金庸通读史书的渊博学问,自然知晓高太后在历史上的功过是非。然而这里他却忽略了高太后种种决策造成的严重后果,一味地渲染其任用贤良、体恤万民的一面,颇有种为了剧情推进,刻意对其进行扁平化处理,将她塑造成正义女神。
高太后第二次登场,出现在大辽国主耶律洪基和萧峰的对话中。他身为执掌大辽的一代雄主,对于高太后颇为忌惮,因此笑道:
“我国新经祸变,须当休养士卒。大宋现下太后当朝,重用司马光朝政修明,无隙可乘,咱们原不是要在这时候南征。”
来自强大敌人的认可,是对一个人最好的赞美。耶律洪基的评价,从侧面印证了“女尧舜”的可信度,也让高太后的形象变得更加高大闪耀。而这一切,其实都是在为她第三次出场的言行做铺垫。
高太后最后一次出场时,已然油尽灯枯,时日无多。
她从哲宗口中得知,辽国君臣对她赞赏有加,夸她是女尧舜,因此沾沾自喜。然而片刻的志得意满后,浸淫政坛多年的高太后,却察觉到了辽人的狼子野心。
她深知哲宗秉性太过急躁,便劝诫他施行仁政,宽厚爱民,少开战端,养精蓄锐,严守边关。不出二十年时间,辽国将自乱阵脚,不战即可屈人之兵。此番言论虽然偏颇,但确有几分见地。
如果哲宗依言照做,未必不能夺回燕云十六州。
可惜哲宗太过年轻气盛,才夺回大权,便改弦易撤,重启新政,枉费了高太后一片苦心。最后全仗萧峰在雁门关射箭擒王,迫使耶律洪基立誓不再侵犯大宋,才使社稷转危为安。否则不用金人动手,大宋很可能就要先把半壁江山送给辽人了。
历史中的北宋罪人
小说里的高太后,被塑造成了主张和平的正义女神,然而在真实历史中,她的形象就复杂得多。
高太后的儿子宋神宗,是一个满脑子改革变法的愤青,为了支持王安石变法,甚至不惜和全家决裂。此外他还坚持对外用兵,交趾和西夏都挨过他的揍。
接替神宗垂帘听政的高太后,一言一行都宛如北宋版的慈禧。她重新起用守旧派领袖司马光。
也许是压抑得太久,后者重新上位后,思想变得更加固执,短短四个月,就全盘推翻了王安石十几年来的奋斗成果,还率领旧党肃清了整个新党势力。所有人都被这种极端做法折磨得够呛。
而司马光这种对待政策非黑即白的二极管思想,也给文武百官开了一个坏头。官员们为了保住官位,不得不结党营私,抱团站队,互相争斗。这种党派内耗,一直持续到了靖康之变爆发之时。可以说高太后启用司马光,为北宋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破坏变法还不算最离谱的。高太后在位期间,竟然还把手伸向了边关战事。宋神宗在位期间,曾经狠狠收拾了几次西夏,收复了大片国土。谁知等到高太后当家作主,
她竟然突发奇想地想跟西夏重新交朋友,并提出把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城池,重新割让给西夏。
结果朝堂之上一片反对之声。高太后无奈之下,只得退而求其次,将葭芦、浮图、米脂、安疆四处军事要塞拱手让人。如此一来,大宋失去了防御屏障,西夏自然不会客气。
在跟大宋当了四个月表面朋友之后,西夏重新发兵来攻。西北地区从此陷入了长久的战乱当中。
高太后的可取之处
但如果将高太后视作彻头彻尾的历史罪人,同样太过片面,等同于走向了和金庸先生相反的另一个极端。
所以除了高太后做过的这些蠢事外,我们也有必要看到她身上的闪光点。毕竟纵观整个宋朝历史,高太后垂帘听政的九年,是北宋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
虽然在政治上和慈禧犯了相同的错误,但高太后的人品,却比另一位好上不止十倍。
她出身豪门贵族,姨妈是宋仁宗的曹皇后,所以从小就被养在宫中。然而她在生活上却十分崇尚节俭。宋神宗见高太后住的房子比太妃还要寒酸,于是就提出要为她重新营建宫殿。
然而高太后却觉得此举太过奢华,所以婉拒了儿子的孝心。更难得的是,她不光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于娘家亲戚,也没有丝毫懈怠。
如果遇到家里人触犯法律,她二话不说,就直接命令司法部门依律处理。神宗想要给高太后的亲戚加官进爵时,却总是遭到她的强烈反对。
宋朝皇室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所以御史言官们甚至敢当面顶撞皇帝。然而高太后的言行却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赞赏。史官们也心甘情愿地给她安上了“贤德”的前缀。《天龙八部》中耶律洪基对于她的忌惮,也是确有其事。
高太后虽是一介女流,却有着出众的政治才华。
她懂得分寸,不让外戚肆意干政;也识得大体,能够看透北宋军队羸弱的本质,因此才告诫哲宗推行仁政。
可惜人无完人,高太后在党争上的过分纵容,给后来的朝臣开了个坏头,间接导致了北宋的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