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四千年前,由于大禹征服长江流域,导致淮河长江中下游一带的三苗九黎部落开始向南迁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迁徙,那么在距今两千三百年前的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兼并战争剧烈,尤其是西部的秦国在商鞅变法图强后,变得异常强大,而且有非常强烈的土地扩张性,当时秦国不仅向东兼并韩国魏国楚国的土地,还向西驱赶羌族各个部落,占领了河湟谷地河套平原陇南山地洮河流域以及川西坝子,导致在黄河上游和岷江流域游牧的羌族部落不断向南迁徙到云南和东南亚。
这些羌族部落是分阶段沿着岷江大渡河并越过金沙江向南迁徙的,进入云南后,这些羌族部落四散开来,分别向西向南向东南迁徙,在迁徙的过程中,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原因,他们逐渐由游牧生产方式向农耕生产方式转变,而且由于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高山河谷阻隔,以及时间的原因,原来在黄河流域的人群,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又形成很多不同的民族,比如沿着无量山大雪山向西南迁徙的羌族部落形成了拉祜族,沿着哀牢山红河向东南迁徙的羌族部落形成了今天的哈尼族。还有一部分羌族部落越过横断山进入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一带,也就是现在的藏南地区,形成了独龙族门巴族和不丹人。虽然这些民族服装各异,风俗不同,但是面貌和北方人无异,语言虽然不通,但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