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建兴六年(228年)参军马谡参加北伐,失街亭被诸葛亮斩首,那么马谡为什么必死无疑呢?本人认为如下因素。
一、失街亭
马谡失街亭直接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打乱诸葛亮北伐战略,如果马谡能守住街亭,诸葛亮就可以出兵长安,进而拿下关中,统一全国。
失街亭的重要原因是马谡不听诸葛亮部署和副将王平劝告,诸葛亮要求马谡当道扎营,阻挡魏军,可是马谡屯兵山上,结果魏军烧山,切断蜀军水源,所以后主刘禅说“街亭之役,咎由马谡”,《三国志·马谡传》记载“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
二、临阵脱逃
马谡敢说不敢做,接下守街亭的重任,却贪生怕死,魏军来临时,马谡不战而逃。丞相长史向郎和马谡关系友好,得知马谡逃跑却不禀报,因此被诸葛亮罢官。《三国志
·郭淮传
》记载“马谡、高祥,望旗奔败”,《三国志·向朗传》记载“向朗平时与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三、惩罚自己
众人深知街亭重要性,让诸葛亮派资历较深、经验丰富的老将如魏延等人守街亭,《三国志·马谡传》记载“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可是诸葛亮不听劝告,任用关系密切、多次出谋划策的马谡守街亭,最终酿成惨祸,因此失街亭诸葛亮占一半责任,所以诸葛亮自贬三等,《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
四、告慰先帝
马谡是襄阳郡宜城人,建安十六年(211年)以荆州从事的身份随刘备入蜀,先后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章武三年(223年)刘备在逝世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因此诸葛亮斩马谡是告慰先帝,更是对自己的惩罚。
如果街亭没有失守
如果诸葛亮能够听从刘备遗嘱,听取将士意见,派经验丰富的魏延守街亭,或者马谡当道扎营,历史会不会被改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