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北平的数千名学生走上街头,高呼反对帝国主义等口号,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一二九爱国运动”。“一二九爱国运动”之后,全国各地的很多优秀青年投身抗日救国的战斗中,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于明涛,他就是“一二九爱国运动”之后参加革命的优秀青年。那么,于明涛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他后来又过得怎么样呢?
于明涛出生于1917年,河北省深县人,早年时期,于明涛主要在家乡读书,曾在河北深县简易师范学校求学。也是在读书过程中,于明涛接触到进步思想,尤其是“一二九爱国运动”之后,作为进步青年的于明涛深感国家积弱,已经到了必须要改变的地步。
1936年9月,于明涛开始参加革命活动,投身抗日救国的宣传当中。两个月之后,于明涛加入了我党,成为一名正式党员。此后于明涛以小学教员身份为掩护,一边宣传抗日思想,一边秘密发展党员,壮大革命力量。后续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于明涛长期活跃在冀东地区,是我党在冀东地区的基层干部,他也为我军做了大量支前参战工作,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1949年,为了加快城市的接收工作,我党成立了南下干部团,向南方派出了一大批干部,于明涛也加入了南下干部团,并跟随干部团前往湖南地区,陆续担任了湖南省零陵地委副书记、地委书记等职务。在这之后,于明涛长期在湖南工作,为建国初期湖南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59年,庐山会议结束后,湖南省的一批干部被撤销职务,比如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以及主管农业工作的湖南省委副书记周惠,这就导致湖南省委的干部出现空缺,这种背景下,于明涛受到重用,担任了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以及湖南省委常委等职务,主管湖南的工业、交通以及经贸工作。
1960年,于明涛又被调到中南局,担任了中南局常委等职务。十年特殊时期开始后,于明涛也受到冲击,身心受到极大的迫害,直到1970年才复出工作。复出后,于明涛前往广东以及湖南工作,担任了广州市革委会副主任、湖南省革委会副主任等职务。
十年特殊时期结束后,于明涛继续受到重用,1977年,他被调到陕西,担任了陕西省革委会副主任以及陕西省长等职务。值得一提的是,那段时期,于明涛对陕西的工业发展格外关注,他曾前往咸阳钢管钢绳厂调研,关心工厂的发展。
在于明涛前往咸阳钢管钢绳厂调研期间,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当时恰好是吃午饭时间,听完汇报后,工厂的领导邀请于明涛前往小食堂就餐,专门为于明涛开小灶。不过,于明涛直接拒绝了工厂领导的“好意”,他坚持与工人一起排队到食堂打饭,打好饭后与工人边吃边聊,深入群众了解工厂的实际情况。工人们不知道于明涛的身份,只知道他是个干部,直到于明涛离开后,他们才知道原来是省长前来视察工作,工人们也都对于明涛的朴素作风敬佩不已。
除了担任陕西省长之外,于明涛还担任了河南省委书记以及国家审计署审计长等职务,晚年的于明涛主要生活在北京,于2017年因病去世,享年10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