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朝女宰相上官婉儿之死:太平公主痛哭,千年后开棺让人潸然泪下
创始人
2025-07-16 05:03:38
0

文|

探古论今人

编辑|

探古论今人

公元710年7月21日,

上官婉儿手举诏书,向李隆基缓缓跪下

,却只见他闭上眼睛,无视大将军刘幽求的苦苦求情,沉思良久,最后只说了一个字:“斩”。

2013年9月,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北杜镇邓村北发现了一座唐墓,并确认这是上官婉儿的墓室。

但考古人员走进这座规模宏大的墓室后却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墓室的内部简直不堪入目。

上官婉儿为何会死在李隆基的剑下呢?她的墓室里又有什么呢?

上官婉儿的上位史

公元664年,上官婉儿出生在陕州陕县。

相传其母亲郑氏在怀孕时曾梦见一个白胡子老头说:“你腹中孩子将来可以称量天下!”郑氏十分高兴,认为腹中孩儿将来一定是一个可以光宗耀祖的男孩,没想到,孩子生出来居然是个女儿。

上官婉儿年幼时,她的母亲曾逗她:

“汝真能称量天下吗?”

牙牙学语的小上官婉儿居然也会含糊不清地应话,震惊了旁人。

664年,其祖父上官仪时任宰相,由于替皇帝起草废武则天的诏书,惹怒了武则天。她下令将上官仪及其儿子一并斩首,家中老少充作奴婢,至此,

一度显赫的上官家族就此衰败,年幼的婉儿也跟随母亲入宫为奴婢。

虽然被罚做奴婢,但她们并没有悲观自艾,在母亲的教育下,

上官婉儿熟读诗书、聪慧过人。

667年,出落得越发漂亮的婉儿被武则天召见,当时婉儿才14岁,但面对考校丝毫不惧,当即写了一篇优美华丽的答词呈上去。

武则天十分欣赏她的才华和勇气,于是

下令免除奴婢身份,命她掌管宫中诏命

。不久后,又下令让上官婉儿做当朝皇帝李治的才人。

其后多年,上官婉儿深得武则天信任,在其称帝之后

愈发被重用

,以至于女皇的许多诏书都是上官婉儿所起草。

当时的政治形势十分复杂,李治死后,武则天先后立两个儿子李显、李旦为皇帝,但她觉得这两个儿子懦弱无能,又先后废了他们。

于是在

690年,武则天继位,她在位期间,更加重用婉儿

,以至于她位极丞相,掌管宫中朝中大小事务,地位更加高,权力更加大。

在这期间,据说上官婉儿曾与李显私通,被武则天发现后,用假剑刺伤眉心以示警告。

为了遮住难看的伤疤,她灵机一动在眉心画了一朵梅花,由于她本身就丰神毓秀、姿色过人,眉心的一抹梅花更给她增添神采,一时间竟引得人人效仿,于是

“梅花妆”

在当时十分流行。

武则天看重女儿太平,在她当政期间甚至加封她为“皇太女”,权力极大,而太平又与婉儿年龄相仿,这三个人形成团体,掌控朝政。

然而在

武则天老了之后却沉湎享乐,偏信小人,尤其宠爱“二张”

,因此张昌宗、张易之两人恃宠而骄,权力越来越大,他们惑乱朝纲,甚至有夺权称帝的想法,引众大臣不满。

705年,被武则天废掉的李显联合众多大臣,与太平公主一起杀了二张,请女皇退位,此后李显称帝,这件事被叫做

“神龙政变”

在这一时期,上官婉儿十分清醒,她不愿看到辛苦经营的江山落到两个卑鄙龌龊的男宠手中,坚定地站在太平公主这边,支持李显发动政变。作为回报,

李显称帝后又拜上官婉儿为内宰相,委以重任,随后封她为昭容。

这时的婉儿是

两朝大官,位高权重

,取得了诸多成就,恢复了上官家族的荣耀。

《旧唐书》中有记载:“婉儿常劝广置昭文学士,盛引当朝词学之臣。”

在政治上,她倡导各司百官积极参言,力求民主决策;她任人唯贤,积极引进有才学之人。

《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中记载:“内峻图书之府,外辟修文之馆。”

在文化教育上,

她主持修建国家图书馆,在宫中和社会中积极引导“学风”“修义之风”,推动格律诗体的形成

;她本人也文采斐然,有许多著作,著名如

《彩书怨》

,十分值得一读。

因此,大唐的强盛和繁荣,离不开婉儿鞠躬尽瘁的政治努力,也离不开她为文化风气做出的贡献。

一代才女的香消玉损

好景不长,又出政变,李显治国无方,昏庸无能,性格十分懦弱,他的

皇后韦氏心狠手辣、贪得无厌,

并且与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私通,企图效仿武则天称帝,

为了谋求皇位,竟与女儿安乐公主一同毒死李显,一手把控朝政。

在韦皇后把持朝政时期,上官婉儿依旧担任内宰相,受韦皇后任用,

但婉儿依旧很清醒,并没有与韦皇后、安乐公主等同流合污,依旧守着为人臣的本分

,为国家尽心尽力。

韦皇后的权力越来越大,甚至有称帝的打算。为了阻止韦皇后乱政,李显在世时婉儿就曾多次进谏,检举揭发韦皇后结党营私,甚至以辞官相逼,但无果。再后来,

刚正不阿的上官婉儿以死相逼,求韦皇后放权,也无果。

眼看大唐江山要再次落到他人手中,

李隆基出手了。

李隆基是武则天的孙子、李旦的第三子,在5岁时目睹父亲被废、不久后又目睹母亲德妃被害,在弱冠之年又目睹神龙政变,小小年纪看尽了政治上的尔虞我诈。

李隆基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

,熟读兵法,也懂得审时度势、韬光养晦。

710年他与姑姑太平公主联手发动政变,闯入宫中杀掉了权倾朝野的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扶持自己的父亲李旦称帝,史称“

唐隆政变”

这一时期婉儿与太平公主交好,支持政变,太平公主特意安排李隆基杀进宫后妥善对待婉儿。

当李隆基率领众人冲入上官婉儿的房间时,她早已经得到消息,等待着军队的到来,

她把先皇李显的诏书交给李隆基以示忠心。

这个诏书上写着李显欲传位给儿子李重茂,婉儿拿着这个诏书的意思很明显,

她本人是支持李家政权的,和韦后不是一党的。

然而她没有料到这个诏书竟然成了她非死不可的理由,李隆基野心勃勃,心里有更大的谋算。

如果他接受这一诏书,就必须要立自己的堂弟李重茂为帝,但他想扶持自己的父亲李旦为帝,甚至自立为帝!所以对他来说,婉儿献的这个诏书实际上是一个绊脚石。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李隆基见证了太多女人当权、惑乱朝纲,

对于从政多年、能力非凡且位高权重的上官婉儿十分忌惮。

而且此时他虽然与姑姑太平公主联合对抗韦氏,但在利益面前,二人并不是长久的盟友,

太平公主权势滔天、心机颇深,她身上有一些武则天的影子,也有当女皇的野心。

李隆基深知上官婉儿在朝廷的影响有多大,也知道她与太平多年交好,

如果这二人联手对付他的话,那朝廷上绝无李隆基和他父亲的立足之地,李隆基深深惧怕这一点,于是决意斩上官婉儿。

这就是上官婉儿于政变中被杀的理由,她完全是一个

政治弃子

年仅47岁的上官婉儿就这样死于刀剑之下,到这时她已经做大唐的臣子32年了。

上官婉儿墓室里的秘密

2013年9月,考古人员惊喜地发现陕西咸阳有一座五个天井的唐代墓葬,这样规格的墓葬让他们十分激动,心想这样高规格的墓葬必然会有很大的收获。

果然,一块墓碑被发现了,上面明明白白地写着这是唐朝正二品官上官婉儿的墓室。

然而随着考古工作的进行,他们却大失所望,

因为这个墓室完全被毁坏了,而且是大规模、全范围的毁坏,他们不仅没收获到文物,连墓主人的尸首都没有找到,很明显,这是官方毁墓。

毁墓,是唐代政治斗争的一个手段,挖出尸首,挫骨扬灰,极度残忍。

那为什么要以如此高规格的墓室埋葬她之后又要对她挫骨扬灰呢?她身上到底又有什么谜团呢?

上官婉儿被杀后太平极度悲伤,下令厚葬婉儿。

当然有二人交情深厚的原因,但背后有着重要的政治隐喻。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明确记载:“太平公主哀伤,遣使吊祭,赙赠五百匹,词旨绸缪。”

要知道上官婉儿死于李隆基手下,李隆基本人也知道太平与婉儿交好,

杀了婉儿这一举动本身就是在与姑姑对抗。

太平也不示弱,她对李隆基违抗她这一行为非常生气,

越是给婉儿厚葬越能表现自己的不满,越是在控诉李隆基。

李隆基是个思虑长远的人,李旦传位给他后,

他立即赐死太平,也授意毁墓,

此举便是对太平的反击,向世人宣告,他杀婉儿和太平,都是正确的做法。

或许有人会因为惋惜上官婉儿而批判李隆基的心狠手辣,但这是不可取的,

历史应该从整体把握。

李隆基是个深谋远虑的人,他想结束这一切的混乱,重振朝纲,让大唐重回安宁,

如果留下上官婉儿,他与太平的争斗会更加残酷,无辜牺牲的人会更多。

所以不应该批判李隆基,反而从现代角度来说,他是一代明君,终结了小人弄权的时代,他在位时励精图治,大唐变得更加繁华,进入

“开元盛世”。

他同样有着很高的文学造诣,流传的著作有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霓裳羽衣曲》,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欣赏上官婉儿的才华,

也许他本人并不愿意杀掉才貌双全的婉儿,但时势却逼迫他不得不这样做。

当人们看到婉儿残败不堪的墓室时,感受到了极大的视觉震撼,

但却远不及此时明白这一切后的心灵震撼,人们不由得感慨政治斗争竟是如此黑暗,手段居然如此残忍。

千年万树,椒花颂声

《大学》有言:“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在朝纲败坏、政治混乱的时期,

她真正做到了“为人臣,止于敬”,为了国家不辞劳苦,鞠躬尽瘁。

回顾婉儿的一生,她幼时为婢,却没有认命;被女皇考校,也不惧怕;担任两朝宰相,功绩颇丰;维护朝纲劝阻韦皇后,刚正不阿,视死如归,去世时也不过47岁。

她在文坛上也拥有很高的地位,上官婉儿文采斐然,留下许多诗作和书法作品,

引领一代文风,

使得唐朝文化氛围浓厚,由此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她是唐朝女性的代表,

与武则天一同向世人证明了女性的力量,冲破了传统束缚,代表了唐朝的强盛和开放。

然而这样一个杰出人物却不得善终,

她溺毙在政治的漩涡中,

让我们认识到,盛世大唐背后的黑暗政治;让我们明白,历史的前轮滚滚向前,总有些英雄成为时代的牺牲者。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意思是,但愿千万年之后仍旧有人记得你。这是太平公主在墓志铭中为上官婉儿说的话,的确,

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看到上官婉儿的杰出贡献,仍旧以各种方式记着她。

结语

在上官婉儿的一生中,唐朝换了多个皇帝,但她一直都是政治上的主要人物,一直获得皇帝重用。

她与张昌宗、张易之形成对比,

她不会恃宠而骄、贪得无厌,从她的政治举措上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个心怀百姓、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人。

她与韦皇后等人形成对比,

她不会荒淫无度、惑乱朝纲,相反她积极引领文风、积极倡导“义道”,是个刚正不阿、品性高洁的人。

她死于政变、被挫骨扬灰不见尸骨,

她是政治的弃子、是时代的悲歌

无论如何,我们直到今天还记得这位

“巾帼宰相”上官婉儿。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2025-07-16 04:33:43
原创 ...
#历史开讲# 古代史研读:唐朝史料记载中,皇室儿童的夭折情况——唐...
2025-07-16 04:33:38
原创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民贵君轻的思想虽然是由孟子...
2025-07-16 04:33:38
原创 ...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三国虽然是一个乱世,但也为众多英雄提供了用武...
2025-07-16 04:33:19
原创 ...
今天我们要聊一个和徐学功一样对新疆有重大贡献的悲情人物-巴里坤镇总...
2025-07-16 04:33:12
原创 ...
1943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土地上战火纷飞,物质匮乏,在这个年代...
2025-07-16 04:33:07
织“网”汇聚“声光电”,承...
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华传统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
2025-07-16 04:32:53
原创 ...
“关东”含义是山海关以东。苏军参战后,关东军尚有70万军队,这70...
2025-07-16 04:32:52
原创 ...
人类是从地球上诞生的吗?人类的起源是在哪里?大约是在400万年前,...
2025-07-16 04:32:51

热门资讯

《陈万年教子:传承家风的智慧之... 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众多英才的出现往往是历史的独特标记。而背后那些关于家教家风的故事,则成为我们探寻...
探秘北京“时光列车”,半个世纪... 如今,地铁以更便捷更环保的特点,成为很多人出行的首选。本周,北京推出了一款特别的“时光列车”,吸引人...
原创 唐... 唐朝的国力越来越强盛,军事力量也越来越强大,李世民难免有些心高气傲,有时候也忍不住想搞一些奢侈活动。...
原创 上... 1949年5月间爆发的上海战役,是解放战争后期一场至关重要的城市攻坚战,这不仅仅是因为上海是全国经济...
原创 清... 银元俗称“大洋”、“洋钱”或“花边钱”,是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
原创 中... 在我国历史上,姓氏文化如同一条红线,串联起无数家族的荣辱兴衰。每一个姓氏背后,也都蕴藏着一段波澜壮阔...
原创 正... “前表吕布,后表马超”,作为名门之后的马孟起,不但是汉末群雄之一,还是蜀国的五虎上将,甚至被称为“神...
南侨机工后人相聚昆明西山 8月31日,位于云南昆明西山森林公园内的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下,迎来了200多名南侨机工后人、华人...
祝勇:故宫文物,见“物”更应见... 祝勇 文/羊城晚报记者孙磊实习生叶恩平 图/受访...
两岸人士“寻脉·福建成功行”:... 中新网泉州8月30日电 (记者 孙虹)“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援引张学良先生评价郑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