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30岁任清华校长,让清华摆脱美国人的控制,如今或许已被人遗忘
创始人
2025-07-16 05:02:27
0

经常听到有人说:清华大学就是美国的预科班。身为国内顶级名校,却一直在向美国输送人才。超过80%的清华学子,学成之后都留在了美国,再也没有回来。

其实许多人不知道,清华大学在一百多年前创立之初,就是“美国大学的预科班”。民国时期就有人骂清华“崇洋媚外”,教育界一度视之为“中国战败纪念碑”!

1913年,孙中山先生的英文秘书周冶春,当上了清华第二任校长。他力主“教育独立”,耗费5年时间才改变了这一局面。

谁曾想一百多年后,又一个轮回。“教育独立”的清华大学,如今又重新开始“媚外崇洋”了。周诒春先生的名字还写在清华大学的校史里,如今那本校史上,只怕也早已落满了灰尘。

一、中国的教育也要独立

1901年,清廷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而作为条约的附带,中国向列强支付了巨额的战争赔款,其中支付给美国的赔偿超出了实际损失。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发现后,据理力争。

美国最后同意返还多余的赔款,但是不愿意把钱还了,而是想拿来在中国办两所大学。一所是山西大学,另一所就是清华。

一直以来,国人对美国的这种“善举”都倍加感激。正是由于这一笔还款,让许多优秀的中国学子得以留学西方,为中国社会培养出了许多一流人才。但是,美国人当初用庚子赔款办学,其目的却并不单纯。

早在清华大学建校前,美国政府就有人说:未来掌握中国下一代教育将在精神和商业上获得巨大回报。

清华大学最早的时候,校内的教员全都是美国人。教学用西方书本,讲课用的是洋文。清华学生毕业后的下一步,必然是去美国公费留学,除非你成绩太差。

美国在中国的地盘上建了一所美式大学,美其名曰帮中国培养人才。他们的确帮助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不过同时,也顺带着试图向中国人灌输西方的价值观,进行“思想殖民”。

民国的有识之士对此感到非常的不满,教育界痛斥清华大学“崇洋媚外”,视之为“中国战败纪念碑”。所以,老一辈的清华人痛定思痛,决心利用这所学校的资源滋养学子,让他们学贯中西,再来挽救国家危亡,雪清前耻!

在这个过程中,清华第二任校长周诒春为了“教育独立”,力主用汉语讲课,任用中国老师,缩短留学时间。要求学生“身在美国,心在中国,要有民族独立的意识”。

同时,周诒春还勉励学子们学成之后,回来报效国家。周冶春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清华大学,摆脱了美国人的控制。

1918年周冶春辞职后,清华的学子连续赶走了三任校长,并到他家中请求返校,最后被婉拒才作罢。谁能想到,一百年之后,清华又变成了“美国的预科班”!

二、“洋翰林”周诒春

周诒春先生1883年出生于湖北汉口休宁县,他的父亲是一名富有的大茶商。他的家乡休宁,也是清末著名的“状元县”。周诒春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请人教他学习英语,并在他12岁的时候把他送入上海的圣约翰书院学习。

1904年,周诒春自费留学美国,学习教育与心理学。毕业后考入耶鲁大学深造,并拿到了硕士学位。1911年,在清廷最后一次留学生考试中取得了“进士”身份,并被点为“翰林”,因此有人称他为“洋翰林”。

1911年,“洋翰林”周冶春当了孙中山先生的英文秘书,后来被派到当时的“清华学校”当副校长兼教务主任。校长唐国安有心脏病,第二年就辞职了,“洋翰林”周冶春就当了第二任校长。

周诒春的外号是“洋翰林”,可是他除了学习西洋的知识外,内心一点都不“洋”。他发现清华的老师基本上全是洋人,学生们上课讲的是外语,书也是外文的。这样下来,还要到外国去留学几年,那时候他们的心还会向着中国吗?

周诒春提议国民政府办“大学部”,目的是让我们自己的大学,为自己的国家培养人才。假如一直沿用过去的办法教学,那中国的“教育都无法独立”,培养出一批被美国人洗脑的“精英”,又谈何民族独立呢?于是,周冶春毅然决定进行大学改革。

从此,学校大量聘任本国的教授,给学生授课,也以汉语为主。又要求学校,将德育、体育与智育一起抓。先要他们端正思想,增强爱国意识,再强健体魄,学好知识。用勤奋务实的精神,去改造中国的未来。

在学校的课堂上,周诒春先生反复强调:你们既然享受特殊待遇,就应该力戒虚骄、奋发有为。群策群力,同声同气以挽救国家!

他主张摆脱中国传统教育中偏重文学,虚浮且不切实际的弊病,鼓励留学的中国学生们尽快学习经济学、科学。不要过分追求硕士、博士的学位,务必“吸收新文明,以滋养新国家”。

对于留学生的待人接物,他也要求:面对洋人,不卑不亢。交谈时“宜阐扬中国文化”。可见周诒春先生一直努力培养清华学子的爱国之心,与民族自尊心。

然而,今天的清华学子,留学不归的背后,相当大一部分原因是“国外的环境更好”或者因为一些人事上的纠纷,再也没有图谋报国的心思了。不知道周诒春先生地下有知,该有多么心酸!

结语

尽管如今的清华、北大学子留学不归,背后的问题十分复杂。但是现在的清华学子,明显不如一百年前的清华学子爱国也是事实。清华有许多“天才”出国后,往往因为“国外的研究环境”更好,选择留在美国,甚至相当一部分人直接变成了美国公民。

当初周诒春先生能看出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大学改革,利用美国人的资源,让我们的学子学到知识,再回来建设国家。而如今的清华学子,占用的是我们本国的资源,学成之后却白白“送给”了美国。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2025-07-16 04:33:43
原创 ...
#历史开讲# 古代史研读:唐朝史料记载中,皇室儿童的夭折情况——唐...
2025-07-16 04:33:38
原创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民贵君轻的思想虽然是由孟子...
2025-07-16 04:33:38
原创 ...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三国虽然是一个乱世,但也为众多英雄提供了用武...
2025-07-16 04:33:19
原创 ...
今天我们要聊一个和徐学功一样对新疆有重大贡献的悲情人物-巴里坤镇总...
2025-07-16 04:33:12
原创 ...
1943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土地上战火纷飞,物质匮乏,在这个年代...
2025-07-16 04:33:07
织“网”汇聚“声光电”,承...
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华传统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
2025-07-16 04:32:53
原创 ...
“关东”含义是山海关以东。苏军参战后,关东军尚有70万军队,这70...
2025-07-16 04:32:52
原创 ...
人类是从地球上诞生的吗?人类的起源是在哪里?大约是在400万年前,...
2025-07-16 04:32:51

热门资讯

原创 彩... 一组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瑞士老照片。 1890s,瑞士卢塞恩湖的日落。 1890s,瑞士瓦莱州罗纳...
原创 得...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被迫撤离中央苏区,8600红军踏上了漫漫征途。中央主力红军撤离名面上是一次战...
原创 “... 秦丰,何许人也? 秦丰,西汉末农民起义领袖。南郡邔县(今湖北省宜城县北)人。青年时期在长安读书,后回...
原创 从... 前言: 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六月,建昌荆王府内,现任荆王朱瞻堈正在听取府中内使给他的汇报。自从...
原创 春... 都说春秋时期的诸侯打仗,是非常讲风度和礼仪的,比如公元前638年,楚国和宋国爆发了泓水之战,在开战之...
原创 秦... 中华历史辉煌上下五千年,我们常说是深远持久,源远流长,这如同母亲河一般连绵不绝,滚滚而来的悠久传承是...
原创 崖...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美... 为什么美国人会如此针对中国?明明这个世界很大,市场也不匮乏,别的不说,非洲,东南亚,南美洲这样的南方...
原创 明... #头条创作挑战赛# 宣德二年十月二十二日这一天,在西域的凉州、永昌、山丹等卫所的土鞑官军摆摆罗哈剌等...
原创 哪... 一个王朝官员的俸禄与什么有关?可能很多人会说,与当时的经济情况有关,其实不然,根据小编的观察,一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