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的历史非常悠久,从远古时期的黄帝开始就出现了姓氏,后来经过夏商周三朝的演变,从而诞生了姓氏的雏形。然而如今的许多姓氏,其实并不是出自于古代中原,甚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华夏子孙”。特别是这个姓氏,如果有人姓它,那么很大概率不是炎黄后裔,而是“波斯人”的后代,你知道是哪个姓氏吗?
中国现代姓氏的起源有好几种,有的是以国家封地为姓,比如唐、齐、鲁;有的是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司空;还有则是以职业为姓,比如巫、卜、屠。到了民族文化融合时期,许多少数民族融入中原,因此也有少数民族借用汉字作为姓,比如拓跋改姓元等。而这些少数民族化用的姓氏,大概率就不是华夏子孙。
“安”姓就是典型的例子,“安”是旧百家姓中排名第79位的大姓,这个姓氏的源流许多,但是最主要的源流有三种。第一种是出自我国本土,为华夏族固有的姓氏,其祖先为安期生。安期生是秦朝人,人称千岁翁,是黄老道家学派的传人,活跃于秦汉时期。不过这一支安姓却少有流传,最后慢慢湮灭在了历史中。
第二条源流则是来自于古代的西亚国家安息国,安息国的后代都以国家为姓。汉武帝时期,我国开始与安息国互有往来,而安息国一位叫安清的太子,天生爱好佛法,不愿意当国王。于是他把王位让给了自己的叔叔,自己出家为僧,并且于公元148年来到东汉洛阳白马寺定居,从此这一支后裔子孙就以“安”为姓。
第三条源流来自于昭武九姓,也是出自于西亚。在唐朝时期,外邦中流传着“昭武九姓”,其中一支就姓安,这一支的名人就是搅乱大唐盛世的安禄山。《旧五代史》记载:“安叔千,沙陀三部落之种也。父怀盛,事唐武皇,以骁勇闻。”
安禄山其实本姓康,他的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嫁给了一个姓安的胡人,因此安禄山从此就姓“安”,他的后代也都以“安”为姓。这一支后代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曾经大放光彩,其中出现了许多骁勇善战的武将,安从进、安叔千等人都是这一支的后裔,而他们也是波斯人的后代。
由此可见,“安”姓的三支源流中,只有一支是中国原有的本土一脉,而这一脉早就在历史中消失了。所以现在留下来的“安”姓后人,大多都是汉唐两朝西亚安息国人的后裔。古代的安息国就位于如今的伊朗等地,也就是后世的波斯,因此姓“安”的人,很有可能不是“华夏子孙”,而是波斯人的后代。
但是不论祖上源自哪里,如今所有人都是中国人,有着共同的祖国。姓氏的血脉或许并不相同,但是熔铸在血液里的爱国之情却一模一样。也正是因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才让其海纳百川,吸收性外来文化不断壮大自己,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传承至今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