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6年,在焦裕禄身后,他治理兰考除“三害”的光辉事迹传遍神州大地。
而在36年后,河南杞县当地出了个“小焦书记”,名叫焦跃进。
他也是从兰考县调过来的,深耕基层20多年,后来又因为他亲自进北京卖大蒜,得了个“大蒜县长”的称号。
说到这里,不少人应该会猜测,他到底是不是焦裕禄的儿子?
事实上,他确实是焦裕禄的儿子,还是家中的第五个小孩。
杞县人都说,他真的像焦裕禄,不是模样有多相像,而是他的作风和工作轨迹,几乎是沿着父亲的脚印在走。
对此,他本人是这样说的:“父亲的眼睛在看着我。”
那他在工作上做了多少事,父亲焦裕禄又是如何影响他的?
这一切还得从他初至杞县说起。
“大蒜县长”
在兰考县,焦裕禄把泡桐带出了县,他本人也以种泡桐而出名。
无独有偶,在杞县,人们称焦跃进为“大蒜县长”,靠着杞县大蒜,焦跃进带着当地人民走上了致富路。
杞县的大蒜,个头大,有紫皮和白皮两种蒜,种植历史相当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品种品质相当稳定。
可惜的是,这么多年以来,杞县大蒜都没能形成规模,也没有在市场上立足。
恰好,焦跃进刚上任县长不久,就迎来了一个将大蒜推向全国市场的绝佳机会。
2000年10月30日,这天傍晚,焦跃进忙了一天才在办公室落脚。
一走进去,他就瞧见了桌上摆着份传真,拿起来看,上面写着全国农产品产销见面会的举办邀请函。
见面会的举办时间在11月8日,也就只有8、9天的时间了。
那时,焦跃进到杞县就任县长一职不到一年,正处在迷茫阶段。
一开始,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带着大家很快走上致富路,改善生活。
不过等他平复一下心情,才意识到,自己来以前,当地的产业结构已经开展了好几年,但一直没有起色。
大家增产不增收,明明有好的产品,但国内外市场硬是没有一个叫得响的产品。
来杞县这些天,他也看到不少问题,如今市场兴盛蓬勃,以前老一套的方法不管用了。
许多农民面对变化的市场风潮,显得有些无力和疲惫,只能“望洋兴叹”。
有的时候,生产情况变糟糕了,农民们的收入算来算去,一年收入捉襟见肘。
焦跃进时常会听到群众在底下抱怨,说有些基层干部光是指挥,不服务,什么都不动手亲自来做。
坐在办公室里,焦跃进越想心里越坐不住,等他回过神来,已是深夜10点。
距离产销见面会还有几天的时间,焦跃进决定先通知相关负责人到办公室里来,开个简单小会。
在会上,焦跃进提出了将县里的特色产品拿到见面会上的想法。
这个提议一说出口,大家议论纷纷,有人站出来提问道:“我们这么个小地方种出来的东西,拿到北京去,真的有人看得上买吗?”
焦跃进并不担心这个问题,反而有些激动道:“现在我们在搞市场经济,不给大家找市场,这是政府的失职呀!”
大家听完这句话都面面相觑,若有所思。
确实,杞县搞产业结构调整这么些年,一直没起色,多半还是在方向出了问题,产销见面会是个很好的突破口。
焦跃进话还没说完,他又道:“我们做干部的,就要当好群众的服务员、信息员!这次去北京,就是去探探路,打个底,让北京市民知道我们的产品。”
说完计划后,大家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产销见面会的相关事宜。
一星期以后,焦跃进带着3名乡委书记和3名厂长,踏上去往北京的列车。
连着赶了一天一夜的路,一直到8号晚上,焦跃进等人匆匆来到展销会布置展销台。
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布置,桌布上摆好了个大饱满的大蒜,鲜嫩的香菇,以及杞县当地的特色酱菜。
2000年11月9日,这一天是产销会正是开幕的日子,第一天展会热闹非凡,商家们也抓住商机向市民宣传产品。
而焦跃进则站在展销台前当起了“推销员”,向每一个来到展台前的顾客介绍杞县的特色农产品。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有记者听说焦跃进是焦裕禄的儿子,很快就出现了一批记者争着要采访他。
“焦裕禄之子卖大蒜”一事,从当天晚上一直持续到次日上午,被近百个媒体报导。
在此消息的推动下,杞县的农产品迅速成为北京人争相购买的热门商品。
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提出了“大蒜兴县”的政策,现在,他的蒜苗已经达到了四十五万亩。
有了规模生产后,杞县接着建成了无公害大蒜生产基地,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道路。
一场小小的产销会,改变了一个县的经济状况,那时杞县一月成为全省第一,全国第二大蒜生产出口基地。
焦跃进也凭借这次成果,在2001年被评为“中国果菜产业十大杰出人物”。
而在这成果背后隐藏着的,是焦跃进和众多干部的心血,他和他的父亲焦裕禄一样,吃了不少苦头。
“父亲的眼睛正看着我”
“父亲的眼睛正看着我,我不能给他抹黑”,这是焦跃进是常提及的一句话。
他时常用这句话警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在他的影集之中收藏了不少与历届领导人合照留念的相片。
但焦跃进从不居功自傲,他反而时刻鞭策自己,不能够脱离群众,应当脚踏实地干实事。
至于领导人们给予的关怀,那是他工作的动力之一,绝不是他给自己搞特殊的理由。
他的父亲刚去兰考县时,正值洪涝灾害爆发的时候,而焦跃进从兰考县调到杞县时,也遭遇了类似的困难。
焦跃进刚进杞县就遇上了多年难遇的雪灾,百姓们辛辛苦苦搭的大棚蔬菜全遭了殃,70万亩庄稼几乎全军覆没。
那年冬天北风呼啸,群众们的心也被这惨淡的收成给冻住了,一个个情绪低迷。
面对这样巨大的困难,焦跃进没有退缩。
他想起以前父亲带着他在田间与百姓散步时说的话:“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一定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那时他还小,不懂父亲这番话是什么意思,也不明白什么叫共产党员。
父亲走得早,直到焦跃进自己下乡插队,当了干部,这才明白了儿时那朦胧语句的含义。
杞县百姓受灾的时间刚好卡在大过年前夕,焦跃进赶在过年之前,带着民政局中负责民生的同志,徒步踏过雪地,来到了西寨乡乔集村。
这里是本次雪灾中受灾最严重的村落,焦跃进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当地的老党员张凤祥听闻新调任的焦县长来了,一时间激动得无法言语,他激动得握住焦跃进的手,眼眶湿润,久久不愿松手。
过了一会,张凤祥才开口道:“这会儿还下着这么大的雪,您还赶过来看咱们,焦县长,我们……”
“我们来给大家拜个年,应该的,您是老党员,为大家操劳了多少年,我特地来看您,是我该做的事。”焦跃进安抚道,珍重地拍拍老党员的肩,接着去了村民黄桂荣家。
这间屋里住的是个年纪挺大的老人,焦跃进一走进去,屋里没点灯,一片黑暗。
走到厨房,他又掀开锅盖子,看了看放在里面的菜,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
随后,他又走到老人窗前,一摸,被子薄得可怜。于是焦跃进送给老人200块钱,还给人带了一床棉被和50斤面粉。
老人看到焦跃进送的这些物资,还有他肩头上的雪花,瞬间两眼湿润不已。
后来,在焦跃进的努力走访之下,那一年虽然大家损失了收成,但基本生活没有受到影响。
到了正月元宵,全县十万多名群众在杞县金城大道欢庆新年,街道上有吹唢呐、唱大戏的。
这是灾后的第一个元宵节,意义非凡,大家没有被灾害打到,反而斗志昂扬,相信杞县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焦跃进看着这样的场景,心中暖意腾腾,作为一名干部,他心中也有了更足的底气。
虽然刚上任就来了这一遭,但他认为这样的困难都能克服,那后面的问题没有什么可怕的。
在日常工作中,焦跃进嘴边时常挂着一句话:“要想工作干得好,必须往下跑。”
他认为,干部平时不往基层跑,群众的情绪、生产情况,都没法真实、准确地掌握。
他自己下基层的时候,从来不听干部的汇报,必须要自己亲自下田里去看,入村入户,挨个了解一手资料。
到2002年,焦跃进这3年走遍了杞县的角落,解决了大大小小的问题。
那时的人们无不感叹:“他真像焦裕禄书记!”
焦跃进的工作经历和工作作风,颇有父亲焦裕禄的遗风,而这样的品质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由家风熏陶的。
家风严谨
焦跃进的母亲徐俊雅时常教导他:“不论你工作干得好不好,你都是焦裕禄的儿子。但只有你工作干得好,你才不愧是焦裕禄的儿子!”
焦裕禄还在时,焦家的孩子年纪尚小,他对孩子们的要求非常严格,要节约,做正直、朴素的人。
有一次,兰考县的关镇渔场送了十几条活鱼给焦裕禄,让他补补身体,缓解一下肝病带来的次生疾病。
家里的小孩听说有人送鱼来,便嚷嚷着要吃。
小孩天性如此,其实也很正常,但焦裕禄认为不行。
孩子们当然没错,谁都喜欢吃好吃的,这没问题。但渔场不该搞特殊给自己送鱼,于是他把那桶鱼又送了回去,回头又给孩子们讲道理。
还有一次,县救灾办得看见焦裕禄平日里跑上跑下,身上的棉袄却破得不成样子,便悄悄拨了3斤棉花给他。
大女儿焦守云拿着棉花票,正准备领棉花回家做衣裳,焦裕禄却跟女儿说,公家的便宜不能沾。
这些朴素的道理深刻影响着焦家的儿女,焦跃进则是通过自己的方式,选择了与父亲相似的道路。
下乡插队当队长,后来又去兰考当老师,后来又去乡里当书记,在基层走了20多年,如今他职位高了不少,但他的心始终在基层,对自己的要求也从未变过。
后来,焦跃进去上海出差,旅居酒店时,他要了个3人间好节约钱。
结果同行的同志跟他讲,上午我们要和新加坡、澳大利亚的商客谈事,这样定间有损我们县的形象。
于是焦跃进就改定了套间,但是等跟外商谈完事情后,焦跃进又把房间退掉,改为了3人间。
随后就到了晚上,几个人为了谈生意一口饭都没吃好,大家就预备着想在晚上吃点好的,犒劳犒劳自己。
没想到,焦跃进领着他们上了路边摊吃饭。
走在路上,有同志忍不住开始抱怨,焦跃进耳朵尖一下就听到了。
他也没生气,只是忧心道:“大家想想县里那些还没脱贫的群众,看着眼前的大鱼大肉真的吃得下吗?”
当时就有人劝焦跃进,说现在时代变了,杞县的经济条件宽松了不少,还是应该对自己好些,把生活安排好点。
焦跃进又说道:“我还记得,父亲在时,因为我们兄弟几个跑出去看了场‘白戏’,把我们狠狠教训了一顿。
“我明白,现在是市场经济了,但党员对自己的要求不应该有变化。”
这一点上,焦跃进确实付诸了实际,他在杞县3年,从未帮亲朋好友办一件事。
有人说他太不讲情面,他就回道:“我不能这么做,我是焦裕禄的儿子。”
此后,焦跃进在工作上一直恪守自己的原则,始终走基层,为群众着想,干实事。
去年2022年2月,他向市政协申请,辞去开封市政协委主席一职。
在焦跃进的工作生涯中,他恪尽职守,细心关注民生动向,从不为己谋私。
他作为焦裕禄的儿子,传承了焦家的家风,同时从个人层面上讲,他实现了个人价值。
他是现代干部的工作模范,大家应该向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