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皇帝的丧被称为“凶礼”,和登基、婚礼、寿辰一样重要。由礼部、銮仪卫和内务司共同办理,所耗用的钱财不计其数。清朝从顺治皇帝开始,历代皇帝和后妃们的陵墓都选址在东陵(河北遵化)和西陵(河北易县)两地。皇帝一般生前就选择好风水宝地,作为死后安葬的陵墓地址。
1908年的11月9日,从照片上看,似乎这天的天气不好,有雾霾。这天的行程很简单,送葬的队伍需要把装有慈禧的灵柩华盖从紫禁城出发,一直送到一百多公里,将近300华里的河北唐山马兰峪的清东陵慈禧陵寝。
送葬是最隆重的仪式。这天,首先要烧价值连城的“大法船”,先用小杠(72人)将棺木抬出东华门。送葬队伍最前面是64人的执幡队,高举万民旗伞。然后是1628人的仪仗队,手中各自举着不同的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样的纸扎。仪仗后面是棺柩,棺柩上盖着圆顶棺罩,四周是绣龙帷帐,称为“吉祥轿”。抬棺材的杠夫共分60班,每班128人,另外,每班还要有四人做候补。棺柩后面是十路纵队的武装护卫,最后面是文武官吏、皇亲国戚和宗室等人的送葬车队。
注意看这组照片,上面就是纸人,应该是太监服侍团,上面有传统的中式马车,还有一些童年童女。这个纸人队伍就更加与时俱进了,这明显是一对新式军队的纸人,他们和真人大小一样,也都穿着新式的军服军帽,背着洋枪,看来这是一队在阴间给慈禧使用的军队了。
封墓后,随即在隆恩殿举行题主礼。题主就是写牌位,由大学士二人行一跪三叩礼之后题写,然后,将写好的神牌放在座上,上香献经。仪式结束后,神牌由皇帝和大臣护卫回京,放在紫禁城东侧的太庙中。至此,这个治丧活动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