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禹父亲的真正死因并不是窃取息壤,而是因为破坏颛顼的陵墓而死
创始人
2025-07-14 16:03:43
0

鲧是大禹之父,尧帝时期,洪水泛滥,鲧受四岳推举负责治理洪水,前后九年修筑堤坝治理洪水不成,被舜处死。

在现代人的印象中,鲧似乎治理洪水并不行,只采取堵的方法,最终失败。直到儿子大禹采取以堵为疏的方法,才最终制服大洪水。这就有点以成败论英雄的意味了。

鲧治洪水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当时没有找到比鲧更合适的人,所以尧才勉强让鲧去治理洪水。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史记·夏本纪》

但在《尚书》中,关于推举鲧治理洪水,大家是一致认可的。众人都相信鲧治理洪水的能力。

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

民众异口同声地推举鲧,说明鲧是最适合也是最有能力治理洪水之人。

但最终鲧治理失败被舜帝所杀,这就牵扯到两个问题,第一,鲧是不会治理洪水吗?第二,鲧是尧任命的,为何九年之后,舜突然上位并且诛杀鲧。

帝之息土壤是什么?

关于鲧被杀的原因,还要在更古老的史料之中寻找。《山海经·海内经》记载:“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于羽郊”。鲧偷了天帝的息壤,用来阻挡洪水,最终被杀。

息壤传说中是一种可以不断生长的土壤,但在治理洪水中却并没有起到作用。如此有用的东西,在后来大禹治水之时,也没有出现“息壤”的踪迹。并且在《山海经》中,鲧窃帝之息壤,后面为何又有一句不待帝命呢?偷了息壤,还要等待帝命,显然是矛盾。

舜帝

所以有没有“息壤”不禁让人怀疑,或许根本就没有“息壤”存在,从一开始就理解错了。

鲧窃帝之息壤,说明这个所谓的息壤是帝王的,这又是哪个帝王呢?显然不可能是尧的,也不可能是后来舜的,只能是之前的。

既然没有所谓的息壤,不如从字面理解,帝之息壤,即为帝王安息之壤,帝王安息之壤,即为墓葬之土。并且在我看来,是颛顼的墓葬之土。而且整件事绝没有那么表面那么简单。

颛顼的埋葬地

首先,我们来看看《山海经》中对于颛顼墓葬地的记载。

《大荒北经》有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爰有久、文贝、离俞、鸾鸟、皇鸟、大物、小物。有青鸟、琅鸟、玄鸟、黄鸟、虎、豹、熊、罴、黄蛇、视肉、瑰、瑶碧,皆出卫于山。丘方员三百里,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为舟。竹南有赤泽水,名曰封渊。有三桑无枝。丘西有沈渊,颛顼所浴。”

《海外北经》:“三桑无枝,在欧丝东,其木长百仞,无枝。范林方三百里,在三桑东,洲环其下。务隅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一曰爰有熊、罴、文虎、离朱、鸱久、视肉。”

通过《山海经》的记载,我们知道颛顼葬于务隅之山。并且务隅之山又在《山海经》中特指为“丘”,这个“丘”又是那座山呢?不急,咱们接着在《山海经》中寻找答案。

尧帝

《大荒南经》记载:“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爰有文贝、离俞、嶋久、鹰、廷维、视肉、熊、罴、虎、豹;朱木、青华,玄实。”

山海经中关于帝尧,帝喾、帝舜的墓葬地的记载都在岳山。并且周围景物,动物与颛顼的墓葬地周围情况完全相同。是不是这些帝王陵墓都在同一片山脉埋葬呢?又有哪一座山脉是帝王埋葬群呢?

唯一符合帝王埋葬群的唯有邙山。在邙山山脉之中,自古以来就是帝王的埋葬群。而邙山又名邙丘。古代诗文中常用丘来特指邙山。

饰车驻驷。驾言出游。南厉伊渚。北登邙丘。青林华茂。——嵇喜《答嵇康诗四首 其四》

而岳山,即为嵩山。夏商时称“崇高”、“崇山”,西周时称为 “岳山”。

舜帝

邙山与嵩山都在河南境内,动物,景物自然如山海经描述一般相同。

颛顼埋葬于邙山,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

鲧,尧,舜三人之间关系

巧的是鲧本为有崇氏,居于崇,正是出生和生活于嵩山一带。是有崇氏部落首领。颛顼的五世孙。而尧是帝喾之子,祁姓,名放勋,原封于唐,故称陶唐氏。舜则相传为颛顼的六世孙,不过到舜父亲那一辈,就已经是平民了。

按照辈分,鲧是舜的叔叔,并且是有崇氏部落首领,而舜只是个平民。尧当时是部落联盟首领,是天下共主。

鲧与大禹

尧之后的首领是舜,而舜之后的首领是禹。权位传承之间,似乎也有一些更深层的原因在里面。

所以鲧只可能用颛顼陵墓封土去阻挡洪水,不可能用帝喾的。因为尧不可能让鲧用自己父亲陵墓的封土,去阻挡洪水。所以《山海经》中:“鲧窃帝之息壤”的真正含义就呼之欲出了。

鲧被杀的真正原因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似乎了解了事情的真相。

鲧被杀的真正原因,很可能是当时洪水危急,颛顼来不及报告尧,就只能用颛顼帝陵的土,来阻挡洪水,而且这件事是尧知道的,并且默认的。否则也不可能让鲧前后治理九年。

大禹

不过这件事却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指责鲧惊扰颛顼帝,让颛顼帝不得安宁。

在《山海经》中也能找到相关佐证。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鲧没能拦住洪水,为了陷害鲧,一些人造谣,鲧动了颛顼陵墓,导致颛顼不得安宁死而复生,变成了鱼。

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可是就是有人信。当时大洪水来了,众人恐慌,人心不稳,需要有一个人对这件事负责,也需要一个人去稳定大家的心。于是所有的责任都推到鲧的身上。最终尧引咎辞职,舜继位。为了平息众怒,最终杀害了鲧。

鲧为了治理大洪水,冒风险,私自动用先祖陵墓的土壤,最终却被害死。

在整个过程中,舜有没有扮演反面角色,不得而知。但从后来他重用大禹治水,并且把天下共主的位子禅让给禹,可能也是出于处死鲧的一种补偿吧。舜为了平息众怒,也只能如此,并且我相信,他任命大禹的时候,一定力排众议,坚持让大禹负责治水。

大禹

鲧如果不会治水最后无能惨死,他的儿子大禹又怎么能治理好洪水呢?治水本领是父子相传,所以鲧绝不是因为不会治水而死,而是死于众人的流言蜚语。

作者:大唐守捉郎

参考资料:《史记》《山海经》《尚书》

相关内容

侃爷演唱会被吐槽像去米其林...
侃爷的演唱会曾遭遇吐槽,说其像去米其林吃白粥。这一评价看似奇特,实...
2025-07-14 12:39:56
原创 ...
李三万 摘要:甲午海战期间,北洋水师“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的表现历来...
2025-07-14 12:33:53
原创 ...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 “关注”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2025-07-14 12:33:51
原创 ...
实际上,安禄山到底为何造反只有他自己知道。我们的现在想法就是基于后...
2025-07-14 12:33:38
原创 ...
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武将排名榜,所以一般大家都是根据他...
2025-07-14 12:33:33
原创 ...
孝道文化一直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人们对于孝道文化有着独...
2025-07-14 12:33:15
原创 ...
毛主席和朱德共称为“朱毛组合”,用毛主席的话来说,“朱毛”离了任何...
2025-07-14 12:33:04
原创 ...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值得探讨,要解答这个问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
2025-07-14 12:32:59
原创 ...
导读: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这句代表对爱情忠诚且...
2025-07-14 12:32:59

热门资讯

高尔夫线上锦标赛苏格兰赛段获奖... beat yesterday 更多精彩,由你PICK! 使用佳明 Approach R50 参赛!...
原创 杨... 关于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感情生活,很多人或许都只知道那位叫做翁帆的现任妻子,然而实际上杨振宁在和翁帆...
原创 邓... 邓小平诞辰120周年:致敬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人物如同璀璨的星辰,照...
原创 废... 北洋大时代道德篇(三百零九):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 在历史上延续...
原创 清... 清代选入宫中的女子有两种,一种是秀女,从满清八旗选的秀女可以被选为妃嫔或指配给宗室王公大臣的子弟;一...
学者集聚慈溪金仙寺 忆浙东抗日... 中新网宁波8月23日电 慈溪金仙寺与浙东抗战暨纪念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82周年座谈会近日在宁波慈溪金仙...
北阳城砖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北阳城砖塔,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清河镇北阳城村,占地面积约3.5平方米,是宋朝时期的古遗址。 北阳...
原创 北... 北周齐王宇文宪,文武兼资,虽然刻意低调,但最后还是死于周宣帝宇文赟之手,应该说此人如果不死,杨坚根本...
原创 孟... 自古以来,有的人死后青史留名,有的人遗臭万年,殊不知这其中有多少人被丑化,又有多少人被严重美化,孟古...
人类学家贝拉:为何是孔子开启了... 《人类进化中的宗教:从旧石器时代到轴心时代》【美】罗伯特·贝拉著 孙尚扬、邵铁峰、刘一南译 北大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