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迫矣,灭蒋家王朝,就在今宵。”这是我国著名抗日将领粟裕为淮海战役创作的一首诗
,作为解放战争中最著名的战争之一,每每回忆起来都让人心潮澎湃。
但是作为这场战役的大功臣,粟裕将军却几乎对它只字不提,就算是记者和其他领导人问起来,他也是草草几句带过。
最后还是粟裕将军的妻子在收拾遗物时发现了一首将军诗揭晓了这个答案。
那么粟裕将军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心境打完淮海战役的呢,又为什么不愿提起淮海战役?
粟裕将军与淮海战役
1948年,解放战争已经接近了尾声。
从九月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解放了东北,平津和淮海地区,这三场战役不仅规模空前,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为之后的新中国成立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是解放战争史上最著名,最经典的三场战役。
这三大战役其中的
淮海战役
又不同于其他两场,是
唯一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
。
当时解放军不过60万的兵力,却要对抗蒋介石80万的大军,更不要说当时解放军的武器对比之下也是非常落后的。
因而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非常令人激动的,
这场战役背后的主要指挥官就是大将——粟裕。
与很多觉醒青年一样,粟裕将军从小就忧心于中国腐败的现状,并且立下志向要改变社会和人民的现状。
1927年6月,粟裕正式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并在入党后两个月参加了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是打响武装革命的第一枪,这对于粟裕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同时也坚定了他革命的决心。
因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粟裕的文化素养是比较高的,并且他为人谦逊好学,在战场上也是一往无前,立下了赫赫战功。
入党仅两三年,就一路从营长、团长升任到了参谋长。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已经是军中举足轻重的领导人物了。
1948年,粟裕将军带领着解放军在济南战役中歼灭了敌军十万人
,并且俘虏了国民党将领王耀武,一时间大家都沉浸在胜利的欢心中。
粟裕将军却再次一头扎进了部署图中,开始考虑我军的下一步动作。
经过了漫长且缜密的思考,粟裕将军决定在淮海一带展开战役,但是这一战十分有风险,
粟裕将军将自己的想法加密发送给了毛主席。
很快,粟裕将军就收到了来自毛主席的回信,毛主席表示非常赞同,认为这是一次非常周密的计划,可以进行实施。
有了毛主席的支持,粟裕将军心里就有底了
,他当即将毛主席的回信告知了军中的其他几个领导人。
淮海战役的计划被铺在纸上,为了让它尽可能地实现最好的效果,粟裕将军每天废寝忘食,就连春节都没能好好休息一下。
在此之前,
粟裕将军就因为很多战事身体受到了严重的损伤
,还落下了很多后遗症,伴有严重的头痛和失眠症状,即便是这样的情况,粟裕将军依旧严谨认真的死守在计划前。
在粟裕将军的计划中,他把淮海战役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歼灭国民党的黄百韬兵团。
第二个阶段主打黄维兵团。
第三个阶段则是歼灭杜聿明的兵团,层层递进,将国民党在淮海地区的势力全部攻破。
计划设计好,接下来就是实战,因为敌人的军事实力不容小觑,粟裕将军集合了刘邓的中原野战军,但是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出现指挥混乱的问题,
为了让战役顺利进行,粟裕将军还主动的让出了主要的指挥权
,体现了大将风范。
战役开始后,各个军队按照计划稳步进行,
先后歼灭了国民党的三个军团。
而
粟裕将军所带领的华东野战军在淮海战役中发挥了主要的作用,
不仅歼敌数量最多,而且还俘获了不少俘虏和武器。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粟裕将军是淮海战役的大功臣和主要代表人物了,他不仅是整个计划的创始者和策划者,更是在实战中发挥了更大一部分的作用。
毛主席还在后来的一次谈话中说道:“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可以看出粟裕将军对于淮海战役的重要性。
赫赫战功只字不提
在淮海战役之后,后续战争就相对平缓了很多,粟裕将军也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再指挥像淮海战役这样的庞大战事,因而,这可以说是粟裕将军的“巅峰之作”。
淮海战役的最终胜利不仅为新中国的成立铺垫好了基础,而且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为之后的历史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场歼敌数量最多,战争样式最复杂,规模庞大的战役无疑成为了粟裕将军的代表战役。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粟裕将军会为这场战役的胜利而感到骄傲的时候,却
发现粟裕将军对这场战役避而不谈,甚至有意躲闪。
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废待兴,粟裕将军依旧奋斗在建设的新一线。
为了能够纠正军事领域的一些教条观点,
他决定撰写一本自己的战争回忆录。
但是
即便是在粟裕将军写的回忆录中,都看不见淮海战役的身影
,反而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场游击战让粟裕将军非常自豪,占据了回忆录的很大篇幅。
虽然都是粟裕将军军事生涯中非常辉煌的战事,但是淮海战役的知名度明显是要高于其他战争的。
他还多次向自己的妻子楚青表示,自己不会写任何关于淮海战役的文章
,也不会看任何关于淮海战役的文学和影视作品,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将军诗显露大将风范
直到粟裕将军去世后,
楚青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意外地发现了粟裕将军的一个小本子,上面有他亲笔所作的一首词——《沁园春·淮海战役》:
作战方针,攻城打援,首占开封。又俘区寿年,再创敌援;战局过坳,敌转防御。
兖济解放,徐海动摇,横扫江淮在今朝。十月节,我大军南挥,分割包抄。
首歼碾庄伯韬,看徐双瓮鳖哪里逃。
笑纬国东援,损兵徒劳;双堆黄维,称蒋嫡系,覆灭于后。
杜氏将军,倾巢突围也难逃。时迫矣,灭蒋家王朝,就在今宵。”
这首词
不仅将淮海战役写了进去,还写了豫东和济南战役
,包含了粟裕将军对胜利的美好展望和雄心壮志,至此,粟裕将军对淮海战役的心情才得以展露。
原来,粟裕将军不是不愿意提及淮海战役,而是因为在他的心中,从来都淡泊名利,视功绩和权力如浮云。
粟裕将军的谦逊和低调是出了名的,不然也不会在淮海战役中大大方方地将自己的指挥权外让,
在他心中,大局为上,只要能够真正的帮助到人民和国家,他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解放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粟裕将军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很大的展露,战功赫赫的他获得了很多升任的机会,但是粟裕将军却不会沾沾自喜,反而多次的让位与贤。
淮海战役之后,粟裕将军的地位和声望更是有了质的飞跃
,在陈毅被调往中原军区后,于情于理都应该由军功卓越的粟裕将军来继任司令员和政委一职。
毛主席心中也早早地就有了定夺,他认为粟裕的资历和功绩都足以得到这个职位。
但是真正的任命书下达后,粟裕将军却再三推脱谦让,
在多方的劝说下,粟裕将军才同意代理司令员和政委,依旧保持陈毅将军的主要职位。
粟裕将军这样低调的处事风格一直贯穿了他的整个军事生涯,也获得了军中领导人的一致赞赏,这也是他为什么闭口不提淮海战役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众所周知,淮海战役的胜利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劳动人民的功劳,
陈毅将军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拿小推车推出来的。”
这句话充分的反映出了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的作用。
在粟裕将军心中亦然,淮海战役包含了多方面军队的协同合作,还有人民群众的配合,
根本不能将这场战役的功劳记在一个人的身上。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没有粟裕将军,根本不会有关于淮海战役的构思,也不会有后续周全的计划,粟裕将军对淮海战役的功劳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
再者,粟裕将军在社会上发现,总有人有意无意地提起淮海战役,
大肆宣扬粟裕将军和战役的伟大,这让向来低调的粟裕将军很不舒服,
于是他自己就开始回避这个问题。
当然也有一些人持有不同的观点,不仅拒绝承认淮海战役的重要性,而且忽略了很多淮海战役的真实场景,面对这些杂乱的意见,粟裕将军不愿意参与到这些争执当中,不仅没有意义还浪费时间,所以干脆闭口不谈。
综合多方面原因,
即便淮海战役有多么光辉,粟裕将军也不以为然,
但是通过这首诗我们依然能感觉到将军压抑的激动和澎湃心情。
也许粟裕将军是不想要靠着这场战役为自己带来一些续命,也许认为这场战役的成功都是之前很多大大小小的战役堆积起来的成果,不足挂齿,不管怎样,粟裕将军的功绩和淡泊名利的大将之风都值得我们尊敬和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