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初都平城(今大同),后迁洛阳。保存下来的北魏墓亦以大同、洛阳两地为最多。在大同,经考古发掘的有文明太后冯氏的永固陵和分布在大同郊区的二百六十多座北魏早期墓永固陵是南北朝最大的墓葬之一,位于大同方山,坟丘呈方形,底边长117~124米,现存高约23米。墓室在坟丘下面,坐北向南,由墓道、前甬道、后室四部分组成。前后两室全长23.5米,用砖20多万块。两室之间有甬道。甬道內设两重石门。
以后的北魏皇室墓大都采用这种墓制永固陵的陵园布局沿袭东汉旧制,在陵南600米处设石殿,号永固堂现存一长方形基址,有柱础、龟蚨等残迹。又在永固堂南200米处建佛寺至今仍保存带回廊的塔院遗迹。
这种富有佛教色彩的墓寺结合的做法,成为北朝陵墓的一个特点,同时反映了佛教在北朝统治集团中的地位此外,在永固陵东北一里处有孝文帝豫营的陵墓,号万年堂,也是双室墓,但规模较小。早年被盗,已遭到严重破坏。大同郊区的北魏早期墓,以带斜坡墓道的洞室墓为主,墓向大多朝南砖砌墓室,平面近方形,四壁微呈弧线形,其上收成四角攒尖顶。
随葬器物以陶器为主,还有不少来自波斯萨珊朝的玻璃碗和鎏金银碗。在这批北朝早期墓中,最重要的是北魏使持节侍中镇西大将军冀州刺史瑯琊王司马金龙夫妇墓和屯骑校尉建威将军洛州刺史封和突墓。
司马金龙夫妇墓为砖砌多室墓,由墓道、前后室、耳室及连接各室的甬道所组成。墓室总长17.5米,墓道长281米,全长45.6米。墓砖呈青灰色,砖侧模印“瑯琊王司马金龙墓寿砖”十个字。主室西侧置石雕棺床,上置漆棺。墓葬早年被盗,但仍遗存367件陶俑。
陶俑大都是侍从俑、仪仗俑,身披铠甲的步兵俑和骑兵俑。还有与陶俑相配合的驮粮马和大小马匹、骆驼等30多件。此外,有太和八年司马金龙墓表和墓志各一方,延兴四年姬辰墓志方,安插在四个石础上的漆屏风一座。
石础雕刻精美。屏风仅存彩画屏板屏板上彩绘历史人物故事,各有题榜,堪称为罕见的北朝书画和石雕艺术珍封和突墓是一座前后室墓。早年被盗,劫余遗物中有五世纪古波斯萨珊朝的鎏金硬盘和高足银杯等珍品,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