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发生在1958年到1960年,当时全国在经济建设中开展了“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主要特征”的群众运动,导致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同时,这也是我们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遭遇的一次严重挫折。
“大跃进”期间,也有很多党员干部反映了这场运动存在的问题,比如安徽省副省长张恺帆,当时就意识到“大跃进”是错误的,努力向上反映问题。再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曾担任过中央党校校长的杨献珍,他也认识到“大跃进”存在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那么,杨献珍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他后来过得怎么样呢?
杨献珍出生于1896年,湖北十堰人,早年时期,杨献珍主要在家乡读书,并考入了国立武昌商业专门学校,成为那个年代的天之骄子。1920年,杨献珍从国立武昌商业专门学校毕业,因为表现优秀,他得到了任教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杨献珍接触了很多进步人士,开始参加爱国活动。
1925年,大革命的时代浪潮席卷到湖北时,杨献珍加入了国民党,因为是两党合作时期,所以第二年,杨献珍又加入了我党,开始在我党的指挥下参加进步活动。大革命失败后,杨献珍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中继续从事革命宣传,曾不幸被捕,直到1929年才在社会人士的营救下出狱。
出狱之后,杨献珍先后在上海、河南以及北平一带从事地下活动,秘密发展党员。1931年7月,杨献珍在北平再次被捕,并被关入了草岚子监狱。在草岚子监狱时期,杨献珍等一批被捕的党员团结在一起,坚决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严守了党的秘密,直到1936年才走出监狱。
杨献珍走出监狱的方式是“自首”,看到这里,想必很多人都有疑问:杨献珍为何会“自首”呢?他不是守住了组织的秘密吗?其实,杨献珍的自首是经过组织批准的,当时已经处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全国各族人民更应该团结起来对抗日本侵略者。这种背景下,北方局向草岚子监狱内被关押的61人下达了指示,允许他们“自首”出狱,而且这条指示也是经过组织批准的,后来通过情报人员带入狱中的。
接到组织的指示后,杨献珍等人通过向国民党“自首”的方式顺利出狱,在这之后,经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后,杨献珍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建国后,杨献珍陆续担任了马列学院副院长以及院长等职务。1955年,马列学院改名为中央高级党校(中央党校的前身),杨献珍继续担任了中央高级党校的校长。
时间很快就来到1961年,当时的社会经过“大跃进”运动后,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同时“大跃进”也造成了经济倒退。作为一名有识之士,杨献珍提出了对“大跃进”的看法,并且批判了“大跃进”。不过,因为这个原因,杨献珍被降职,职务由中央党校的校长降为副校长。
虽然被降职,但杨献珍继续投身新中国的建设当中。1967年,杨献珍从草岚子监狱出狱的经历被康生等人利用,杨献珍也受到迫害,不仅被“打倒”,而且被关押起来,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还被开除了党籍。直到十年特殊时期结束后,杨献珍才被平冤昭雪,恢复了名誉,同时也恢复了党籍。
重新复出后,杨献珍担任了中央党校的顾问,1992年,杨献珍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