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这句话可以用在许多场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时常会有这样的感叹。
但不仅如此,别说在人与人之间,哪怕是在国际爱与国家之间,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从原本关系极度亲密的情况,逐渐走向疏离,甚至站在两方对立面。当初的十月革命,为我国送来了社会主义,从此我们开启了开天辟地的新的篇章。
后来的国际共产主义建设时,苏联对我国更是援助许多,当时谁都会叫上一声苏联老大哥。
但是后来我们也逐渐走向对立面,苏联内部出现了背叛共产的情况,后来甚至发动了入侵,打了珍宝岛战役。曾经关系最密切的两个国家,最终分道扬镳。
可是当年,苏联对我国的援助十分的巨大。
我国当年不断奋斗,全体国民一起努力,最终使得革命成功。可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面对的国际形势依然十分复杂。
当时美苏两大国之间更是矛盾突出,当时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科技飞速发展,与美国之间形成争霸的形势。
而美国并不想放弃在亚洲地区的权益,同时也是为了制衡苏联,发动了朝鲜战争。
我志愿军战士,远赴北朝鲜,在那里打了一场传奇的战争,也是铸造了我军不朽的精神。
在朝鲜战争时,苏联出于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曾向我国支援了大批的军用物资。
尽管其中的不少装备都是有偿的,但是在当时战事激烈的时候,也为我军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而苏联之所以在朝鲜战争中对我军进行援助,其中因由也十分清晰,朝鲜不仅与我国国土相邻,同样也是苏联的邻居。
如若美国的援军打过三八线,必然也会威胁到苏联的国家主权,并对其利益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苏联自然会援助。
当时的美苏争霸局面,正好以朝鲜战争为重要节点,在美国的帮助下,朝鲜迅速衰落,原本与南韩之间快要结束的战争,完全的颠倒了过来。
我国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奔赴朝鲜战场,而苏联更是不愿意看到美国成为这个世界的唯一霸主,从而威胁到他的地位。
众所周知,朝鲜战场上,我国志愿军战士们,凭借着英勇不屈的精神,铸造了中国陆军的传奇。这也让苏联更加坚定地与我国之间达成更加密切的合作意向。
中苏关系亲密态势下,美国妄图掌管亚洲地区的想法,也成为虚妄。
在此之后,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之下,经济快速发展,通过社会主义五年计划,建设起了一套十分完整的运作体系。
而当时同为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也不吝对经历过战争,正处在困难发展时期的我国,提供援助。
苏联的援助不仅体现在军事方面,在经济方面,苏联也主动提供帮扶,帮助我国以苏联经验,建设起了更加完整的工业体系,生产也逐渐跟上,国家呈现蒸蒸日上的发展趋势。
同时,我国当时的科技发展落后,苏联也在那个时期向我国输送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帮助我国发展科技,全方面地进行国内建设。
那个年代里,高水平的学生,大都去往苏联留学,在那里他们秉持着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想法,锐意进取,学有所成后归国帮助国家建设。
苏联与我国的关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互相十分信任的合作伙伴,并且携手一同发展。
而正如老话所言,没有永远的朋友。
在我国与苏联合作共赢,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苏联的国家地位不断提升,成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但与此同时,让无数人唏嘘的是,当时苏联内部的领导阶层竟然背叛了人民,忘却了曾经十月革命以来所有人一起秉持的信念。
转而借助自己的国家地位,开始对其他国家进行干预,甚至妄图扩张。
这一切都是因为当时苏联内部的领导阶层的腐败,从而导致他们偏离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当时的苏联竟然提出,要我国放弃发展工业,全心全意发展农业的不合理要求,干涉我国的发展进程。
并且以曾经对我国进行的多方面援助为要挟,意图扼制我国发展。而那些原本在我国进行技术援助的苏联专家,连夜被撤走,将所有的资料也一并烧毁。
中苏两国之间的关系,逐渐陷入僵局。
1969年,更让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苏联竟然入侵了我国边境岛屿——珍宝岛。
苏联战士造成了我军人员的伤亡,眼看朋友转为敌人,我军也立即进行反抗,以维护国家主权利益。
而苏联那时的野心昭然若揭,妄图侵害我国东北地区的权益。
珍宝岛战役爆发以来,中苏之间的关系恶化,曾经的友好关系,已然从苏联妄想侵害我国利益的时候改变了。
尽管苏联最终解体,那时与我国的关系也已经走向了对立面,但曾经苏联对我国的援助也不是假的,在我们国家建设的起步阶段,苏联的援助实打实的帮助了我国发展。
据说当时苏联对我国的援助数额,高达94亿卢布,如此大的数量,本可以用在自己国家的发展之上,但当时苏联对我国进行援助,帮助革命事业的同行者一起发展。
可见苏联的出发点自然是好的,只是可惜在前行的道路上最终抛弃了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领导阶层也并未进行自我革新,最终导致其走向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行列之中。
而我国自那以后,自己发展,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与国家利益,绝不向霸权主义低头,以新的姿态昂扬,并且发展科技,靠着我国的科学家们,实现了核平衡,维护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合法权益。
中苏之间曾经关系密切,而苏联曾经的帮助,我国也永远不会忘怀,时刻感念,汲取经验,并坚定不移地继续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