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的时候,黎玉受到了党内同志的批判,因为这次批判,使得黎玉此后在军中的地位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曾经有人这么说,如果在1947年的时候,黎玉同志没有受到批判,那么他至少要被授予大将军衔,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从入党时间上来说,黎玉同志入党时间是非常早的,黎玉同志在1926年的时候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要知道,此时的中国共产党仅仅成立几年之久,选择在此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人,都是具有高尚的革命信仰。
毕竟,对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来说,由于刚刚成立,还没有掌握武装力量,因此经常受到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反动派的欺压,能够在此时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人,都是需要勇气的。
而黎玉同志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由此可见,黎玉同志的革命信念是非常坚定的,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说,黎玉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的佼佼者。
其次,黎玉同志为我国早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纵观中国的近代革命过程,我们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在中国近代革命过程中,许多革命党派都非常重视山东这个地方。
这是因为,在近代历史上,山东是一个经济发展极为不错的地方,而且它的地理位置也不错,这就使得中国近代的许多革命党派都非常渴望得到山东这块地,当然也包括中国共产党。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许多早年间在山东工作的革命先驱都受到了重要表彰,如罗帅等等。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其实早年在山东革命根据地建立的过程中,黎玉同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早在1938年的时候,黎玉同志就在党的任命下来到了山东,开展革命根据地建设,在黎玉同志的努力下,山东在短短几年之间成为了中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在此后几年时间内,由黎玉建立的革命队伍,成为了山东地区最大的两支革命队伍之一。
因此,从这一点上来看,黎玉同志确确实实在构建早期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为党和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其他早期山东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所受到的表彰来看,如果黎玉同志后来没有受到批判,他所受到的表彰,也应当是极其高的,至少是大将。
然而,在1947年,由于一些原因,黎玉同志被两名党内同志批判,批判的理由是,在黎玉同志主持山东工作的时候,曾违背党中央的意愿,擅自修改土改路线。
黎玉同志一直是一个心平气和的人,面对同志的批判,他没有生气,而是选择忍让,但正是这种忍让,给他的人生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由于黎玉同志在面对批判时没有据理力争,使得党组织在处理这次批判的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导致黎玉同志的冤情直到1986年才得到平反。但可惜的是,此时的黎玉同志,离去世只有两个月。
其实,根据后来黎玉同志的回忆,我们也能够发现,当年,黎玉同志受到批判时,他是知道的,两位同志对自己的批判是为了争夺权力。同时,黎玉同志也知道,就拿当时他在山东时的权利来说,想要反驳这两位同志的批判,是完全没问题的,但是,他一旦反驳,就会造成党内的不团结,就会给党和军队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在权衡利弊之后,黎玉同志选择忍让。
如果在1947年的那一年,黎玉同志没有受到同志的批判,那么,黎玉同志将会在建国之后受到更高的表彰,其军衔至少是大将。
历史是活在人们心中的,很多是非对错经过历史的沉淀,最终都会真相大白,但在这里笔者想说的是,作为普通人民大众的我们,面对历史,我们应当始终铭记那些对历史具有重要贡献的人,因为只有这样,历史的是非对错,才会得到正确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