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第一狂人”:慈禧如果不阻拦,他就能成功偷袭日本大本营
创始人
2025-07-12 11:04:14
0

文┃鉴史人

编辑┃鉴史人

他虽然是一个文弱书生,却被后人称之为

“疯子”

“狂人”

,在日本于我国耀武扬威的时候。

他竟提出

“雇佣兵奇袭日本”

的疯狂计划,但慈禧得知此计划之后,直接给他冠上了妄生事端的罪名,并强制制止了他。

倘若不是慈禧的那次阻拦,那这个惊天计划极有可能实现,那也意味着将彻底改写历史。

他就是被誉为四川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宋育仁

“日本预谋已久的阴谋”

倭国犯中华之心,预谋已久

。早在明朝时期,倭寇鼠辈就一直骚扰我国沿海领域,严重干扰了老百姓的生活。

虽然有戚继光等抗倭英雄的存在,让这些鼠辈夹着尾巴逃走了,但是他们贼心不死,一直在寻找机会。

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从19世纪开始,日本为了让自己更为强大,开始了从封建社会转型资本主义的“明治维新”,到了1868年,日本

“脱亚入欧”

,正式开始西方国家那套,大搞资本主义。

但是“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这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要资源没资源,要市场没市场,并且有转型所引起的矛盾异常尖锐。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日本统治集团就打起了歪心思——

对外扩张,强行资本输出。

于是在1887年,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政策内容给口气很大,

打算先攻台湾,接而吞并朝鲜,再进军满蒙,灭亡中国,最后驰骋亚洲,称霸世界

,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

日本人真是个子不大,野心倒是不小。

甲午中日战争

就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一步步开始的。

巴蜀奇人宋育仁

1857年的四川,一个戎马一生抱憾一生的英雄式人物诞生了,他就是

宋育仁

字芸子,晚年号道复。

后世很多人说他是个疯子,是个不切实际的狂人,但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疯子,他只是个救国心切的书生罢了。

父母在他年少时就已经去世,他深知只有读书才是自己的唯一出路。

于是他日日挑灯苦读,寒窗十余载,最后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

光绪二年,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了

张之洞创建的

尊经书院。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尊经书院可不简单,它是四川近代高等学校的源头之一,这所书院的进入标准丝毫不比如今考取清华北大容易。

当年,

有三万名学生参加了初试,可最后只有一百多人入选

,而宋育仁就是其中一个。

即使在这个“高手如云”的地方,宋育仁也并没有被埋没,凭借着出色的文采,后来与

杨锐、廖平、吴之英被称为“尊经四杰”

到了光绪十二年,29岁的宋育仁决定进京赶考,不出所料,高中进士,并且

授翰林院庶吉士,改任检讨。

刚进朝廷,宋育仁从一些败退的战争中,就发现了清政府的弊端。

于是在那个时候,宋育仁就提议过,让光绪帝学习西方先进国家的一些理念,但那个时候的大清王朝自诩天朝上国,自然是不会理会这些提议。

1894年,宋育仁

出任中国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参赞

。到达欧洲的宋育仁,突然感受到了自己所在王朝的落后。

这里的一切都让他感到新奇,他“贪婪地”吸收这里一切先进的东西,政治、教育、建筑、民俗……

写下了4卷

《采风录》

,记录了自己所见到的一切。

但与此同时,日本终于露出了獠牙,

一场对中国蓄谋已久的战争正式打响

“惊天计划”——奇袭日本

1894年7月25号丰岛战役爆发,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彼时的宋育仁正在英国任职,听闻国家爆发了战争,而挑起战争的竟是弹丸之国,这让宋育仁十分愤慨,但同时也有点无奈。

因为在战争爆发之前,宋育仁就有猜想过,如今世界各国都在发展先进科技,需要的就是资源,而放眼当时的世界版图,唯有天朝物产丰富,

某些国家必定会对中国起觊觎之心

但让宋育仁没想到的是,岛国日本也会率先挑起战争。

其实甲午战争的爆发也是令清朝廷措手不及的,因为慈禧等一众谋士都认为日本就是想占领朝鲜而已,作为朝鲜的保护国,出于道义帮了朝鲜一把,心想着如果日军攻势太猛,我们撤军就是。

但是没想到这日军之野心如此膨胀,

竟敢将獠牙望向大清

1894年9月15号,面对日军的来势凶猛,清政府派出了当时大清最强的北洋水师,与日军在黄海地区来了一场血战。

在慈禧一众人看来,北洋水师的出动,一定会将敌人“斩于马下”,必定凯旋。

慈禧等人当时有这样的想法也是能理解的,要知道,当时的北洋水师绝对是一支世界范围内都不可小觑的水上力量,就连西方列强都承认,

北洋水师位居世界第九亚洲第一

而且我们就当时双方海上力量来分析的话,也能发现,理论上,日军根本不是北洋水师的对上。

论质量和装甲数量,北洋水师优于日本联合军舰,论火炮口径,日军和北洋水师也不是一个量级。

而从军舰装甲厚度来看,根据资料显示,北洋水师中

就连次一级的经远号也强于日本最强的铁甲舰,

更别说我们还有“王牌”

镇远号和定远号

所以在众人看来,这是一场必赢的战役。

但战争打响之后,局面让众人恍然失措,到了战场上的北洋军师似乎完全不是像大家口中说得那般厉害,而是被日军打得节节败退。

确实这场海战失败的因素很多,但要归咎最重要的原因,还是

清政府内部的腐败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当时的清政府内部的腐败程度让人咋舌。

就在

1894年11月,也就是发生震惊中外的

旅顺大屠杀

时,腐朽的清政府竟然还在忙着给他们的老佛爷庆祝六十大寿,实乃讽刺!

有这样的领导者,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远在大洋彼岸的宋育仁一直在关注着战役的动向,听闻北洋水师的战败,宋育仁也是心急如焚。在辗转难眠几个夜晚之后,宋育仁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对策,并且上书给清政府。

在宋育仁看来,甲午中日战争

“倭兵少财乏,持久足以困之”

。大致意思是,日本这个国家就是个岛国,要资源没资源,要人没人,只要和他们打持久战,不要主动发出攻击,打持久战耗住他们,必定可以胜利。

其实这个想法从后世来看的话,确实是有一定合理之处的。

要知道,大清朝虽然腐败,但是地大物博,而且作为主战场,是有一定优势的,日本作为进攻的一方,肯定是越快解决战斗越好。

而且,日本的作战理念,大多都是

以战养战

,也就是利用战争中攫取来的物资继续发动战争。

而如今只要和他拖下去,日军必定会因后勤跟不上而不战自败,所以这个策略理论是能够行的,其实这样的理论,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场也得到了印证。

但是,清朝廷在收到宋育仁的上书并没有当回事,他们认为宋育仁的建议完全不具备可实施的条件。

听闻朝廷并没有采纳自己的建议,看着清政府屡战屡败,宋育仁心里实在不是个滋味,于是在闭门沉思了一段时间之后,宋育仁提出一个“胆大妄为”的计划——

奇袭日本

大致计划就是

派出一支奇兵,直接攻入日本大本营

,宋育仁认为只有这样,大清朝才有反败为胜的可能。

而宋育仁提出这个计划也是有他的合理性的。

要知道,日本发动此次进攻,

可以说是堵上国运的一站

,几乎是派出了国内所有的军事资源。此时的日本本土绝对是只有少量护国兵力,而且日本

本土资源极度缺乏,纵深很短

,根本不适宜长时间作战,在这里发生战争绝对是让日本大为头疼。

而我们趁这个时机去攻打日本,即使是不能将日本攻破,那最起码正在中国战场的兵力会回援,而中国战场这边,就算不能一举将残兵拿下,也可以给大清很长一段时间的喘息机会。

这对大清当时的处境,绝对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而宋育仁也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他是一个妥妥的行动派。在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就开始行动了。

“拦路虎”——慈禧

熟读兵书的宋育仁深知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的道理,想要实施这个行动,首先最应该解决的就是军饷的问题。

于是宋育仁一边几番上书清政府,告诉他们万万不可投降,另一半找张之洞帮忙,向

英国康敌克特银行

借款两百万英镑

有了钱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宋育仁联系了当时的

参议杨宜治和翻译王峰高,在他们的帮助下找英国购买了

兵舰五艘、鱼雷快艇十艘,然后又雇佣了

2000名澳大利亚雇佣军

,打算经菲律宾南下直捣黄龙。

有读者看到这里或许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要用英国的军舰以及花钱雇佣澳大利亚雇佣军?其实这正是宋育仁的精明之处。

要知道,日本此时和中国正在打得你来我往,而这个时候,任何关于中国军队的消息都会传入日本人的耳中,如若用中国船只进行袭击,肯定会被日本中途拦截。

而用英国的军舰以及澳大利亚的雇佣兵,完全可以

伪造成一支

澳大利亚的商船

来掩人耳目。就这样,这些战舰可以光明正大地开进日本领海,然后寻找机会奇袭日本,最后

逼迫日本撤退讲和

为了让计划能够顺利进行,肯定还是需要和朝廷内部有接应的,于是宋育仁联系了

两江总督刘坤一和张之洞

,得到他们的认可之后,宋育仁又将全盘计划再次上书给朝廷。

原话是

"炮械备齐,整装待发"

,言下之意,如今只要你老佛爷给个痛快话,我立马就去收了倭国。

在当时众人的眼中,这个计划可能确实过于大胆,过于奇幻,但是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宋育仁的整个计划完全是具备可行性的。

本以为此计划万无一失,终于可以挽救大清朝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让宋育仁没有想到的是,

朝廷那边还是出现了变故

宋育仁的计划传到慈禧耳中之后,慈禧大发雷霆,更是下旨,

“宋育仁妄生事端,购船募兵之事一概作废”。

原来,被打得节节败退的清军,已经有了

和日本人讲和

的想法,慈禧和李鸿章等大臣也是反对宋育仁的计划,认为这样只会让日军将怒火发泄到大清朝,让百姓的生活更加痛苦。

之后慈禧更是让宋育仁

立即返国,不得擅自行动

,于是,就这样,宋育仁预谋多时的惊天计划就此扼杀在摇篮里。

那15艘军舰也永远停在了英吉利海峡的港口,挽救大清朝的最后一丝曙光也被慈禧的一封诏书彻底破灭。

1895年1月,

威海卫一战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北洋海军残余舰船“镇远”、“济远”等4舰和6艘炮艇及全部军用物资被掠,此次战役,算是将大清王朝的覆灭又加快了一步。

战役过后,清廷与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马关条约》部分内容

此条约一签,就意味着

清政府彻底的失败

,不但没有让日本为此付出代价,大清朝还割地赔款,而且金额还高达

2亿两白银

,要知道清政府当年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仅有九千万两白银。

郁郁而终的晚年

宋育仁被慈禧召回国之后,看见这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心里实在不是滋味,报国无门、郁郁不得志的宋育仁为此专门写下了

《借筹记》

,来详细记录此次计划的细节以及计划的“流产”。

"抚赝私泣,望洋而叹"

就是宋育仁想抒发的主旨。

再到后来,戊戌变法失败,

“戊戌六君子”

血洒京城,而这六人中的

杨锐和刘光第

都是宋育仁的知己好友,他对此十分悲痛,同时也对这个腐朽的王朝失望透顶。

于是他逐渐退出政治舞台,成为了后来成都颇负名望

五老七贤

之一。

1931年12月5日,宋育仁在四川富顺带着满腔遗憾而逝,可悲可叹!

纵观宋育仁这一生,无时不刻都在为晚清的发展而愁绪万千,但是奈何在风雨中摇曳的清政府并没有为自己的未来而感到担忧,

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幻想之中,实乃可悲!

相关内容

原创 ...
顾客违反商家规定且不听劝阻,还伸手将工作人员推倒致其手骨折。 如此...
2025-07-12 08:36:59
原创 ...
1949年5月27日,盘踞上海的国民党军队彻底兵败,解放军队伍开进...
2025-07-12 08:33:50
原创 ...
自从1840年英国用鸦片和军舰大炮打开中国国门,中国便从此进入屈辱...
2025-07-12 08:33:36
原创 ...
三家分晋是先秦时期,中华文明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重要事件。老东家晋国...
2025-07-12 08:33:35
原创 ...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世界宣告...
2025-07-12 08:33:30
原创 ...
重文轻武的宋朝,读书人为了考取功名,不仅要做生意还要晚婚 【引言】...
2025-07-12 08:33:29
原创 ...
如果不是周边都是同行的游人,站在这家店里,还真以为是穿越到千年之前...
2025-07-12 08:33:24
原创 ...
一九五三年,我国和尼泊尔之间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冲突,原因就是珠穆...
2025-07-12 08:32:49
原创 ...
世界十大古墓中,中国占两个,兵马俑和马王堆,和胡夫金字塔并列。但在...
2025-07-12 08:32:37

热门资讯

原创 公... 群雄争霸的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无论是野心勃勃的曹魏、人才济济的蜀汉,还是坐拥富饶之地的东吴,都...
原创 黄... 话说唐朝末年,唐僖宗在位期间贪图享乐,此时的唐王朝已萎靡不振,百姓遭受灾害和官僚剥削的双重打击,生活...
原创 历... 历史不仅让人很无奈,而且还会惊人的相似,似乎在冥冥之中早已经被安排,轮回过来轮回过去。在中国的历史倒...
洛阳古墓博物馆馆藏精品亮相合肥 8月8日,安徽名人馆推出“洛阳汉画像空心砖拓片展”。展览包括洛阳古墓博物馆(河南古代壁画馆)馆藏精品...
原创 雍... 雍正之所以不用十三爷当大将军。主要是政治目的,综合各方面考虑,十三爷也确实不适合当大将军。首先,就是...
原创 这... 许多人真的小看犹太人的统治力了,如果对自己的敌人了解那么少,又怎么能战胜自己的敌人呢? 现在唯一能战...
原创 一... 当我的一篇关于在“铁军文化馆”翻拍的两张162师师医院自卫还击战照片的文章登上头条后,受到了参战战友...
原创 为... 祖国不断强大,对外围的影响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所以会加速吸引历史上离开祖国的土地回归的。 最典型的是...
原创 “... 作为亚州最大的国土,我国周边有些邻居国家,都和我们发生过大小不一战争;像最出名的日本侵略战争,中美韩...
原创 胡... 声明:吴学华原创作品 婺源自古就是属于徽州地区,是徽州一府六县之一,1934年,蒋介石为了对付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