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战国七雄是怎么产生的?他们各有多少兵力?
创始人
2025-07-12 01:01:55
0

随着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历史事件先后发生,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战国时期。战国,从字面上我们就能知道,比起之前的春秋时期,各国长期和平的状态来说,战国时期的状态,各国争斗十分激烈,而且交战频繁。

在春秋时期存在一百四十多个诸侯国,经过战国时期的不断兼并,到了最后只剩下了二十多个诸侯国。

在这二十多个诸侯国中,以秦国,魏国,韩国,赵国,楚国,燕国,齐国,这七个诸侯国实力最强,这七个国家被称为战国七雄。那么在战国时期,被称为战国七雄的这七个国家,有多少的兵力呢?

先来说一下齐国,齐国早在西周的时候,就已经出现,是周国王室为了封赏有功之臣和宗室,开始大行封赏制度,第一位被封到齐国的功臣是吕尚。

只是最初的时候,齐国并不叫齐国,而是叫营丘。那时候的营丘是现在的山东省淄博市,之后国号被改为齐。

吕尚在到齐国封地后,十分适应当地的风俗,将礼节进行简化,并且大力发展工商和农业,吕尚这一番的举措,使得齐国的人口大增,成为当时的大国。

之后齐国传到了齐丁公吕伋的手中,齐丁公之后,经由三世传到了齐哀公手中,齐哀公因为受纪国的国君纪候的指使,在周夷王面前进谗言,被周夷王所杀。

齐哀公去世后,弟弟吕静被推举为齐国的国君,也被称为齐胡公,不过齐胡公并没有在位多久,后来就被弟弟吕山和吕山的手下们杀死,同时还将齐胡公的儿子驱逐出齐国。

吕山也就此坐上了国君之位,史称齐献公,齐献公在坐上国君之位,之后又将齐国的都城迁移。

齐献公之后经过八传,传到了齐桓公的手中,其实早在齐桓公坐上国君之位之前,经过几代国君的努力,齐国已经在之前形成了小霸的局面,齐桓公在坐上国君之位之后,任用管仲为相,发展军事和推行政治改革,使得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并且还在后来,成为了诸侯国中的霸主。

不过齐桓公因为管仲死后,任用一些奸佞之臣,使得国力开始衰退,齐桓公死后,齐桓公的五个儿子们,为了国君之位,开始进行激烈的争夺,导致齐国一片混乱,甚至连去世的齐桓公的尸体,都不进行收殓,让齐桓公的尸体在床上足足放了六十七天,直到尸体上的虫子,从窗户中爬出来,朝中的大臣才察觉,最后将齐桓公的尸体收殓。

齐国也由于在这些的混乱之下,国力开始衰退,也从此失去了霸主的地位,齐桓公之后,历经了十六位国君,齐国虽然历经了十六位国君才正式灭亡。但是后来齐国的只是空有大国的表面,里面早已经散架了,只能与一些弱国抗衡。之后齐国被田氏所取代,也被称为田齐,田齐的开国君主是田和,田齐一共历经十六位君主,最终被后来实力最强的秦国所灭,至此齐国灭亡,秦国统一天下。

说完了早期时期实力最强的齐国,下面来说下早期实力排在第二位的楚国,楚国的历史渊源,要比齐国要长的多,楚国正式建国也是在周朝时期,楚国在楚庄王时期,发展的最为强盛,在楚庄王死后,国力开始衰退,直到楚宣王上台之后,才又重拾了霸主的地位,楚宣王之后历经一世,传到楚怀王这里,楚怀王因为受到秦国张仪的戏弄气不过,而贸然发兵,最终导致惨败,楚怀王也因为不听大臣的劝告,贸然去见秦昭襄王,导致被扣留在秦国,并最终死在秦国。

楚国也就此走向了衰落,虽然之后还历经两位国君,辉煌却再也不复从前,在秦王嬴政继位后,历经一年的时间,最终将楚国大军击败,并且俘虏了楚王负刍,自此;历经四十二位国君的楚国就此灭亡。

说完了排在第二位的楚国,我们在来说说排在第三位的秦国,与上面的两个国家一样,秦国的正式建国,也是在周朝时期,只不过早期的秦国,并不强盛,相反还十分落后,一直不被其他诸侯国所尊重,然而到了秦孝公时期,这一切发生了改变。

秦孝公在坐上国君之位,秦孝公对于秦国落后且衰落的情况痛心疾首,决心进行改革,增强国力,并发布了招贤令,用高官之位寻找能够献出强国之策的人,招贤令一出,各国的有识之士均都慕名而来,不过只有商鞅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

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下,商鞅在秦国实行了变法,商鞅的变法对于当时的秦国有很重要的推进作用,秦国就是商鞅变法之后,在军事以及各个方面,开始强大起来的,在秦孝公之后,经过五位国君的努力之下,秦国的国力迎来了鼎峰。使得之后在秦王嬴政坐上国君之位后,秦王嬴政一举统一天下,结束了自东周灭亡后,长期割据和战乱的局面。

说完了排在第三位的秦国,我们来说下排在秦国之后的燕国,燕国的正式建国,也是在周朝时期,燕国在燕昭王在位时期,国力最为强盛。燕昭王去世后,加上后来对齐国和赵国的战争,接连失败,国力开始有所下降,之后燕国与秦国,因为刺客荆轲刺杀秦王嬴政失败后,秦王以此为借口发兵燕国,历经五年时间,最终成功将燕国灭国。

简单的说完了排在四位的燕国,接下来说一下排在燕国之后的赵国,赵国正式建国的时期与上面的国家,都是一样的,赵国最为强盛的时期是在赵武灵王在位时期,赵武灵王上台之后,放弃了原来士兵们所穿宽厚的战服和笨重的战车战术,改用短衣紧袖和皮带束身等轻便的胡服装扮,加上使用单人骑兵作战技术。

在赵武灵王的这一改革之下,使得军事实力大增,国力大为强盛,不过后期,因为赵武灵王在继承人这一事情上选择错误,导致儿子们因为争夺国君之位而互相争斗,在儿子们争夺国君之位的事情上,选择逃避的态度,最终赵武灵王被饿死,赵武灵王去世后,国力开始衰弱,之后因为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的失利,国力更是大为衰退,因此在赵武灵王去世后,历经五位国君后,最终被秦国所灭,赵国自此灭亡。

说完了排在第五位的赵国,接下来说一下,排在赵国后面的魏国,魏国的正式建国的时期,还是跟以上的几个国家是一致的,魏国早期还是十分强盛的,一方面是因为变法,另一方面因为魏国的军队实力较强,魏国的魏武卒因为早期战斗力强,使得魏武卒闻名于各个诸侯国之间。

只是后来,因为魏惠王野心勃勃,对各国的虎视眈眈,导致他对各国先后发动战争,使得魏国陷入了不利局面,之后因为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失败,使得魏国开始走了下坡路,在魏惠王之后,历经了五位国君,最终被秦所灭。

说完了排在第六位的魏国,来说一下,排在最后的韩国。韩国虽然也是正式建国在周朝时期,不过要比以上的六个国家晚一些,韩国是在周朝末年建立的,韩国的强盛时期,是在韩哀侯在位时期,韩哀侯在位时期,也实行了变法,并且大力的整顿军备,使得国力大增,十年之内,没有敌人来犯,在韩哀侯去世后,国力开始衰退,其他的诸侯国,经常欺凌韩国,同时也成为了一些实力较强的诸侯国争霸的资本,韩国一直在各个诸侯国的不断欺凌中,艰难度日,最终被秦国第一个灭掉。

介绍完战国七雄的基本情况后,我们来说一下战国七雄各国的兵力,因为战国时期,年代久远,一直记载,无从可考。

只能通过苏秦诸侯时所估计的数值,来推算战国七雄的兵力,先来说一下后期实力最强的秦国。秦国的兵力得达到一百万以上,而楚国的兵力是一百万左右,而赵国的兵力可以达到四十万到六十万左右,而齐国,燕国,以及魏国,可以达到二十万到三十万左右,而韩国最弱,兵力可达到十万到二十万之间。

相关内容

原创 ...
顾客违反商家规定且不听劝阻,还伸手将工作人员推倒致其手骨折。 如此...
2025-07-12 08:36:59
原创 ...
1949年5月27日,盘踞上海的国民党军队彻底兵败,解放军队伍开进...
2025-07-12 08:33:50
原创 ...
自从1840年英国用鸦片和军舰大炮打开中国国门,中国便从此进入屈辱...
2025-07-12 08:33:36
原创 ...
三家分晋是先秦时期,中华文明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重要事件。老东家晋国...
2025-07-12 08:33:35
原创 ...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世界宣告...
2025-07-12 08:33:30
原创 ...
重文轻武的宋朝,读书人为了考取功名,不仅要做生意还要晚婚 【引言】...
2025-07-12 08:33:29
原创 ...
如果不是周边都是同行的游人,站在这家店里,还真以为是穿越到千年之前...
2025-07-12 08:33:24
原创 ...
一九五三年,我国和尼泊尔之间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冲突,原因就是珠穆...
2025-07-12 08:32:49
原创 ...
世界十大古墓中,中国占两个,兵马俑和马王堆,和胡夫金字塔并列。但在...
2025-07-12 08:32:37

热门资讯

原创 辛... 世界第一辛纳在温布尔登锦标赛表现亮眼,距生涯首座温网冠军仅一步之遥之际,但其绯闻女友哈桑诺维奇(La...
第5届全国大学生冰壶锦标赛在哈... 原标题:第5届全国大学生冰壶锦标赛在哈圆满收官 11日,第5届全国大学生冰壶锦标赛在哈尔滨平房区冰壶...
原创 黑... 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巴金 ...
原创 山... 历史是一幅宏伟的画卷,而我们则是阅读者和解读者,透过时间的长河,发现那些被岁月掩埋的故事。山东,作为...
原创 司... 司务长亲自下河抓了一些小鱼,特地炸了送给毛主席做下酒菜。主席闻了闻说道:真香啊!可惜,没有放点辣椒一...
原创 在... 邬思道这个人是二月河在《雍正王朝》中是一个BAG般的存在,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事,...
春秋勃兴读书风 春秋战国时期,儒、法、道、墨、名、阴阳等“诸子百家”群星灿烂,《汉书·艺文志》载:“凡诸子百八十九家...
原创 黄... 黄埔军校所孕育的军官,多以前五期最为璀璨,而又以第一期所培养的将才最多,在这里按其信仰不同分别罗列一...
如果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看历史,“... 1140年,在新一轮的宋金大战中,南宋大军不仅顶住了金军主将完颜宗弼(金兀术)发起的新一轮攻势,先由...
大唐中兴名君:勤于政事,被称小...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在位十三年,他勤于政事,积极改革,对内整顿吏治,削弱藩镇,对外积极用兵...